脑电图对儿童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临床价值

2021-09-25 08:51汤红卫孙明霞胡笑月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波幅脑电图类药物

汤红卫 孙明霞 胡笑月

无锡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省 214023

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患儿年幼无知、好奇、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的药物,以及婴幼儿常常喜欢用口来咀嚼物体的特点而致误食,此外,家长或保育人员的粗心大意和疏忽亦为重要原因[1]。儿童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临床诊断通常是根据有无此类药物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异常等。但有时家长不能提供准确的病史,患儿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仅能通过脑电图帮助诊断。本研究通过对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患儿定期进行EEG检查,动态观察EEG变化情况,旨在探讨EEG的预测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5例患儿,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1岁4个月~3岁,平均(2.6±0.8)岁。临床表现为哭闹、兴奋、共济失调、醉酒步态、思睡、兴奋与疲乏交替出现,其中8例患儿家长明确有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余患儿家长只看到患儿在拿药瓶玩,具体有没有吞药不详。所有病例经补液促进药物代谢、纳美芬促醒后均治愈。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智力发育落后、脑瘫、脑外伤、神经精神疾病、癫痫及脑炎病史。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WXCH2008-010-02),检查前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EEG检测

采用美国尼高力16导脑电图仪对本研究25例患儿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进行动态检测,按照国际脑电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单、双极、平均导联记录,每次描记时间为20~30 min,EEG分析参照刘晓燕版《临床脑电图学》[2]。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临床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25例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情况

所有病例均在自然睡眠下或清醒放松闭眼状态下描记,入院后均未用镇静药,25例患儿治疗前脑电图均有大量双侧前头部为主广泛性β节律增加,呈纺锤形节律,频率在20~30 Hz,波幅32~95 μV,β指数在45%~82%的范围,见图1。经过治疗后3~7 d复查脑电图广泛性β节律消失,脑电图恢复正常,β波频率在14~20 Hz,波幅5~28μV,β指数在10%~15%的范围,见图2。

图1 治疗前脑电图,可见各区大量低-中波幅20~25 Hz β波,前头部著

图2 治疗后脑电图,前半球少量低波幅16~18 Hz β波

二、治疗前后β波各项参数的比较

治疗后脑电图β波频率、波幅及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见表1。

表1 25例患儿治疗前后β波相关参数比较()

表1 25例患儿治疗前后β波相关参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β波频率(Hz) 24.8±2.7 16.7±2.3a β波波幅(μV) 64.4±18.0 13.9±7.2a β波指数(%) 64.2±12.0 13.4±1.6a

三、25例患儿治疗前β波频率与脑电图恢复时间相关性分析

将25例患儿治疗前的β波频率与脑电图最终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正相关(r=0.568,P<0.05)。

讨 论

随着儿童保健措施的完善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往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等疾病已逐渐得到有效控制,而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急性中毒性事件成为我国幼儿死亡的主要病因[3]。儿童误服药物中毒近年越来越多,主要原因为家庭备用药物增多、家长对药物管理不善、患儿年幼无知、好奇、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以及婴幼儿常喜欢用口咀嚼物体的特点而致误服。误服高发年龄为1~7岁,幼儿期发生率最高,且幼儿期小儿中毒多为无意识行为或被动性中毒[4]。而婴儿期大多不会行走,活动范围小,完全在家长的看管下,所以误服的发生率相对低,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有一定辨别能力,误服的比例明显下降,但近年来随着青春期儿童精神心理问题的突显,大剂量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同时部分研究显示,儿童误服西药中以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神经系统药物为首[5]。

本研究此年龄段的小儿误服后不会告诉家长,常由家长发现患儿行为异常而就医。患儿轻中度中毒可以表现为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思睡、醉酒步态或疲乏与兴奋交替等症状,重度中毒者甚至出现呼吸抑制、昏迷等[6],但由于很多时候家长不能提供有价值的病史,此时完全要靠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及医院的一些辅助检查来诊断。虽然通过检测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协助鉴定有无中毒,但往往时效性逊于脑电图。Breimer等[7]研究证实,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造成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损害,EEG作为检测脑功能的电生理手段之一,其β节律是分析脑电图背景活动最重要的指标,其频率增快和指数增加往往提示大脑功能异常,苯二氮卓类药物在脑电图上主要表现为广泛性β频段的快波增加,波幅呈纺锤样波动,以双侧前头部为著。而经过补液醒脑排毒治疗后复查脑电图,脑电图上广泛性β活动消失,进一步说明此患儿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诊断是成立的。而且复查脑电图对小儿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果脑电图恢复正常,说明药物已经排泄掉,如果未恢复正常,则需结合临床或继续治疗。本研究还显示,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在1周内脑电图均能恢复正常,而治疗前患儿脑电图β波频率与脑电图恢复时间呈正相关,故对于中毒后脑电图β波频率较高的患儿,需警惕恢复期有可能偏长。

脑电图对小儿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怀疑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患儿可在第一时间借助脑电图判断病情,如脑电图β节律发生改变,需高度警惕,同时在治疗后期可进一步完善脑电图帮助判断疗效及预判疾病恢复需要的时间。

猜你喜欢
波幅脑电图类药物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他汀那些事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