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遇得倒”的语用功能研究

2021-09-25 09:33
关键词:官话宾语普通话

胡 亭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西南官话中,“倒”常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如“站倒”“红得倒”,前人已经注意到此现象。李国正(2018)发现“倒”常作为虚语素,附加在某些单音词词素后面,如“估倒”“码倒”;“倒”还能附加在“得”“不吧”后面,再与动词或形容词一起构成词汇意义相反的两种相对的语法格式,如“赢得倒”“赢不倒”;作为虚词时,泸州话的“倒”与普通话时态助词“着”相当,而且,它还可以与其他虚词一起构成一些固定格式,表示动作或事物性质状态的持续,例如“跍倒写字”。梁德曼(1982)发现用于四川方言动词后面的“倒”在普通话里都不说“倒”,而是说“着(zhe)、到(dào)、着(zháo)、了(liǎo)”等;有的“倒”,普通话里说“着(zhe)”或“住”或“下”,如,“抓倒!把他抓倒!”四川方言里的“倒(dǎo)”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到(dào)”或“着(zháo)”(动词作补语);有些句子中的“倒”,普通话里用“着(zháo)”或“了(liǎo)”或别的动词作补语,如,“他的事我管不倒。”“这条路近不倒好多。”

我们发现,在西南官话中,“遇得倒”的使用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西南官话川黔片和西蜀片。“遇得倒”具有不同的用法,其中表达“对事件或行为不满的主观情绪”的用法较为常见。李国正(2018)认为“V+得倒”“V+不倒”构成的句子是能愿句,“倒”附加在“得”“不”后面,再与动词或形容词一起构成词汇意义相反的两种相对的语法格式,这种格式构成的词组或句子,由于“得倒”“不倒”意义的影响,有时具有两种意思。笔者认为,李国正(2018)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西南官话“遇得倒”与普通话能愿结构相比,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还值得进一步深入考察。

一、西南官话“遇得倒”与普通话“V得C”的关系

1.西南官话中的“V得倒”和普通话能愿结构“V得C”的相似之处

据孙银新(1998)研究,普通话中,“得”可以作为结构助词,连接两个成分,出现在结构体中间,既不属前,也不属后,仍然是独立的。句法分析时,只能三分为“看/得/见”“听/得/出来”。与普通话“V得C”相比,“遇得倒”的“倒”已经虚化,有时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着”。

例1:才遇得倒噢!出门忘带公交卡,转切拿了出门走老远发现忘记带身份证,晕!①

有时是相当于普通话“到”,即在“遇到”中间插入结构助词“得”,构成能愿结构。

例2:想来真的很幸运,我居然在人生每个阶段都遇得倒很重要的好友。

由于北京语言大学BCC微博语料库中很多例句书写为“遇得到”,我们认为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泸州话“遇得倒”应该属于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结构“V得/不倒”②,“倒”没有具体意义,读作[tau42],属于傀儡补语。

2.西南官话“遇得倒”与普通话“V得C”的差异

(1)自由度不同

西南官话“遇得倒”是自由形式,可独立使用。

例3:遇得倒!为什么非要在耍假(放假)的时候通知要开会?

例4:遇得倒,电话费不要钱嗦,打了一个不够还打两个三个。

例1和例2,“遇得倒”可独立使用,并未借助主语、宾语,或其他成分。除了用于句首,西南官话“遇得倒”还能用于句末或句中。

例5:他们生活里总遇得倒一些别扭:有时候吃不成一碗安稳饭,有时候要吃点眼前亏。

例6:一不小心把车子挂了,遇得倒哦!

普通话能愿结构“V得C”一般不能独立使用。

例7:为什么有的人看得见“缝”,有的人却看不见“缝”呢?

例8:像派维尔这种无耻之徒,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现过存在过,在今天、明天我们将仍会遇得倒。

“V得C”所在句子通常带有完整的主语和宾语,如例7;有时候所在小句即使省略主语或宾语,都隐藏于上下文,如例8。

2.语义性质不同

西南官话中“遇得倒”一方面与普通话“V得C”等用法相同,具有命题真值意义。

例9:这是因为,这两个问题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得倒,而我和作者都很少谈到过的。

例10:可以预期,火箭飞到五、六十公里以下的高度时就可以“听得到”它的声音,这种声音会带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和强度。

例9“遇得倒”和例10“听得到”都具有命题真值意义,如果删除,将会导致句子结构不完整,不合语法。

此外,西南官话“遇得倒”还具有“提示听话人后续或前文为负面评价句”程序意义,反映了说话人对话语单位之间或与语境之间关系的主观认识,也可用于表明说话人“出乎预料和不满”的情绪和态度,具有主观性③。

例11:遇得倒哦!都快11点了,我还在写作文题目。

从例11“遇得倒”具有“提示听话人后续负面评价句”的程序意义,而不用于表达概念意义,如果删除也不会影响命题的真值意义,只是缺失了提示作用。

通过西南官话“遇得倒”和普通话“V得C”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前者可以分化为“遇得倒1”和“遇得倒2”。“遇得倒1”相当于普通话能愿结构,表示概念意义;“遇得倒2”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表示程序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遇得倒1”和“遇得倒2”形式语义对比表

二、“遇得倒”的词汇化和话语标记功能

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遇得倒2”已经具有话语标记功能,这与“遇得倒1”在使用中的词汇化有关。

1.词汇化

在共时状态下排比“遇得倒”的不同用法,我们可以推测出“遇得倒2”的发展轨迹。

例12:如果我也遇得倒这样的好女孩,我才懒得整天往外跑呢!

例12中“遇得倒1”出现在陈述句中,后面带有宾语“这样的好女孩”。

例13:然后,话锋一转,对我说:我讲此事,你不一定遇得倒,只是说明当秘书也要有这种精神,不要在领导同志面前唯唯诺诺,明知不对也说是。

例13“遇得倒”后面是空宾语t,指向前面的“此事”。可见,“遇得倒”已经开始由原来句中位置,移向句末。

例14:你是不是变态哦!我遇得倒哦!

“遇得倒”后面宾语的长期缺失或移位,语气词开始占据宾语位置。

例15:又剪了个不满意的头发,老子遇得倒。

“遇得倒”后经常缺失宾语,出现了表示对事件不满的情态功能。其语义结构是“负面事件/负面评价+遇得倒”。

以下是从宾语移位到产生情态功能的过渡性例子。

例16:坐个车,什么极品都遇得倒。

例16中“遇得倒”属于不太典型的“能愿结构”,还具有情态功能。“遇得倒”宾语是全称量化名词——“什么极品”,位置前移,具有较强的贬义。此时,“遇得倒”在命题真值语义上仍然是必需的,不能删除。

长期的使用,“遇得倒1”的概念意义逐渐消失,其情态功能逐渐凸显出来。当这种话语义反复出现后,就被规约化,并进一步分化出“遇得倒2”。“遇得倒2”可以独立用于小句前后,或小句之间。

例17:遇得倒哦,开年就交罚款还整个月月红。

例18:买个东西惹得一肚子火,遇得倒哦!

例19:昨天才买的隐形眼镜,丢了,我遇得倒,瘾儿都还没过到也。

以上例句中“遇得倒”后的成分不是其宾语,且不与后面的小句发生句法关系。这样的“遇得倒”已经发生熟语化,即一定程度上已经词汇化了,应该看作一个独立的类似词的单位,功能上可以看作一个认知性插入语(epistemic parentheticals),其辖域从宾语扩展到了整个句子。作为认识情态成分,“遇得倒”的词汇意义已经虚化,只是表明对某个事件的出乎预料和不满、批评的态度,把它去掉也不会影响命题的真值。词汇化以后的“遇得倒”内部结构紧凑,不允许内部有短暂的停顿,已经不同于能愿结构“V/得/C”。

可见,“遇得倒1”在使用中发生了词汇化,除了产生情态功能外,“遇得到1”还有话语标记功能④。

2.话语标记功能

一是话语连接功能。“遇得倒2”处于叙述主线,将叙述推向前进,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但会影响表达的连贯性。

例20:啥子鬼地方哦,年都不让人过了,遇得倒!一逢年节牛鬼蛇神都出来了,折磨老百姓!

至此,问题转化为“和两定点连线夹角为定角的点的轨迹”问题,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现行教材删除的内容,有“超标”之嫌.如何让学生理解?可采用分解难点的教学方法.

例21:每次都这样,硬是遇得倒!我老人家发誓这是最后一次忍你,下次直接翻脸!

例20和例21中“遇得倒2”位于句中,表明了说话人的不满和批评的态度,阐明话语单位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如果删除,将影响语句的逻辑和连贯,体现了“遇得倒2”的程序性。

二是提示功能。在话轮之首,说者一般在句首使用“遇得倒”,起到提示听话人的作用,预示着一个新的负面信息。

例22:硬是遇得倒哦,清早上遇到个胎神。

例23:遇得倒!电话费不要钱嗦,打了一个不够还打两个三个。

例24:我遇得倒!又停电又停气,老子饭也没吃,手机也要没得电了!

例22“清早上遇到个胎神”,例23“连续打多个电话”,例24“停电、停气,导致没吃上饭,手机没电”,都传递了负面的信息。“遇得倒”在句首都起到提示的作用。体现了说话人对语境的关注。

三是语形不稳定。“遇得倒”除了独立使用以外,还具有很多变体形式。

例26:简直遇得倒,来阿杰这么久,第一次遇到话这么多的洗头师,给我洗了三遍耳朵还亲自掏耳朵,桑不起。

例25和例26中,“遇得倒”前面还分别添加了修饰语“硬是”“简直”,起到加强批评语气的作用,“遇得倒2”后还常带语气词。“遇得倒”除了带修饰成分和语气词,前面还常带有第一人称代词。

例27:老子真的遇得倒,正要买王菲演唱会的票,结果这个人是骗子,360检测出来是歪的。

例28:我真的是遇得倒,洗脸刷牙了的人还要去找夜宵吃。

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遇得倒”从能愿结构演变为话语标记,还具有逻辑语义证据:其辖域从命题内变到涵盖句子,并进一步涵盖话语。因此,我们可以推知,“遇得倒”的语义变化途径如下。

三、“遇得倒”的预期性

预期是一种与人的认识、观念相联系的抽象世界,通常与一定的社会常规、言谈事件中说听双方的知识状态以及特定的话语语境(discourse context)密切相关;反预期信息指的是与某个特定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吴福祥2004)。“遇得倒”的语义分化体现在预期与反预期的对立上。

1.预期

“遇得倒1”体现了说话人的预期或社会的一般预期。

例29:埃勒只是还没有遇到那样的人,但话说回来,他不太可能遇得倒,因为那样的人不需要埃勒提供的那种服务,必要时他们自己就能够处理那种事。

例30:但是真爱一生只有这么一次,有的人一辈子都还不见得遇得倒,我怎能不开心、不快乐呢?至于即将来临的灾难,我把它看做锻炼。

例29说话人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观念,预期信息是“埃勒不太可能遇得倒那样的人”;例30中,说话人的预期是“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真爱”。

2.反预期标记

词汇化后的“遇得倒2”,表明某种行为或某件事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体现了说话人的不满和责怪的态度,属于反预期标记。

例31:哎,真是遇得倒!坐了个车,司机是帮别个带班的!我就说完全不是出租司机的风格,我喊他来快点儿,他说开快了限速的要叫,我是服都服了。他这个速度等哈尔切堵起了才安逸了!

例32:很多年没有感冒了,遇得倒哦!

例33:我真的遇得倒哦!整整等了1个小时。

例31中,司机是帮别人带班的司机,而说话人认知世界中司机开车技术娴熟,不会耽误行程。而带班司机的开车技术并不娴熟,速度很慢,和说话人心中预期的标准不一致,从而说“真是遇得倒”,表达反预期的主观责骂态度。例32说话人很多年没感冒,认为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感冒,突然而至的感冒让说话人认为出乎预料,违背了说话人心中的预期,感冒导致身体不适,从而说“遇得倒哦”表达反预期的主观评议态度。例33说话人认知世界认为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整整等了1个小时”超出了说话人的预期标准,从而用“我真的遇得倒哦”表达了反预期的主观批评态度。

结语

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西南官话“遇得倒”与普通话能愿结构“V得C”相比,可以分化为“遇得倒1”和“遇得倒2”,前者表达概念语义,如果删除会影响命题的真值意义;后者表达程序意义,表示说话人对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话语单位与语境之间的关系的主观认识,也可用于表明说话人的立场和态度。“遇得倒2”是由“遇得倒1”经历词汇化、语法化演变而来。“遇得倒1”在词汇化过程中,产生了“情态意义”,在此基础上,由于使用频率的增加,语法化为话语标记。此外,“遇得倒1”和“遇得倒2”的语义分化还体现在预期性的对立上,前者倾向于体现说话人或社会的一般预期,后者是反预期标记。

注释

①本文所用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报刊、微博语料库以及数条自拟语料。

②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V得/不倒”结构在汉语方言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如:湖南永顺(彭慧2017)、湖北罗田(张志华2016)、重庆(喻遂生1990)、安徽宿松(唐桂兰2013)、四川开江(陈川2004)、成都(张清源1977)、湖北大冶(汪国胜1992)等方言点。

③Lyons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指称功能、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表情功能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即在话语中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

④根据Schiffrin(1987)、Fraser(1996、1999)、Traugott&Dasher(2002)等国外学者的研究,以及参考国内学者沈家煊(2001)、朱铭(2005)等观点,董秀芳(2007)指出话语标记并不对命题的真值意义发生影响,基本不具有概念语义,它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标志说话人对于话语单位之间的序列关系的观点,或者阐明话语单位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话语标记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所说的话的立场和态度,或者对听话人在话语情境中的角色的立场或态度。话语标记具有主观性和程序性。前者反映了说话人对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话语单位与语境之间的关系的主观认识。后者指话语标记表达的是程序意义。话语标记并不影响命题的真值,而只是影响对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猜你喜欢
官话宾语普通话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宾语从句及练习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
小议宾语补足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