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陈丽 李美娟
【摘要】 目的 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發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6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子宫内膜的生理病理状态进行分组,分为生理性内膜组(n=78)、功能性病变组(n=42)以及器质性病变组(n=45),收集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统计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初潮年龄、经期延长、怀孕次数、产次、流产次数、经量增多占比、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器质性病变组的月经不规律占比、BMI、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与生理性内膜组、功能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月经不规律、BMI升高、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以良性病变为主,而且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月经不规律为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危险因素;干预对策
异常子宫出血为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约有1/3的患者是因本病而就诊的,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女性[1]。异常子宫出血主要是指与正常的月经周期、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显著区别的子宫出血,患者往往会因为持续的出血而并发盆腔炎、贫血等疾病,危害女性身心健康[2]。现为探究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便于临床及早开展防治措施,改善女性健康,特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6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其彩超检测结果显示内膜生理病理状态进行分组,分为生理性内膜组(n=78)、功能性病变组(n=42)以及器质性病变组(n=45)。其中,生理性内膜组主要是指处于分泌期、增生期或呈萎缩状态的内膜,无异常病变,包括22例分泌期内膜,25例增生期内膜,31例萎缩性内膜;功能性病变组包括25例单纯性内膜增生病变,17例复杂性内膜增生;器质性病变组包括22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腺肌症,14例子宫肌瘤,4例子宫内膜疑似癌变。
1.2 方法
收集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平素月经情况(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既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超声检查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内膜状态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 ±s)描述,多组间对比应用单因素;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经卡方检验。同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初潮年龄、经期延长、怀孕次数、产次、流产次数、经量增多占比、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器质性病变组的月经不规律占比、BMI、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与生理性内膜组、功能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发现,月经不规律、BMI升高、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导致女性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复杂多样。本研究中16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有78例是生理性子宫内膜改变,占47.27%(78/165),与马丽萍[3]的相关研究报道相似,提示异常子宫出血多是良性病变所致的。
本研究还发现,生理性内膜组、功能性病变组、器质性病变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在年龄、初潮年龄、经期延长、怀孕次数、产次、流产次数、经量增多占比、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比较无明显的差异,但器质性病变组的月经不规律占比显著高于生理性内膜组、功能性病变组,这可能与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引起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有关[4],临床症状主要是月经多发或稀发、月经间期出血。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器质性病变组的BMI水平、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占比显著高于生理性内膜组、功能性病变组。肥胖患者往往存有无排卵、无拮抗雌激素刺激等情况,而且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故其极易出现月经失调。相关研究显示[5-6],糖尿病、高血压是女性子宫内膜增生变化密切相关,对于临床早期发现内膜癌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人体雌激素有降糖、抑制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糖水平升高,可刺激雌激素活性增加,促进内膜增生,进而引起器质性病变[7]。而高血压患者机体存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炎性介质大量释放等病理变化,可影响内膜血管形成,同时体内血压水平升高还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机体雌激素含量异常,久而久之可诱发突破性出血[8]。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发现,月经不规律、BMI升高、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月经不规律是不可控因素,而BMI升高、血压水平、血糖水平是可控因素。因此,应对于存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健康管理以预防或控制异常子宫出血发生。其中,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密切相关[9],三者相互影响,故应加强女性的体重管理,并监测血糖、血压水平控制[10]。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①加强女性对异常子宫出血诱因、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知识的宣教,并教导该类人群血压、血糖水平监测方法,提升其自护能力;②加强高危人群饮食、生活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除了给予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对症治疗外,还需针对存有糖尿病、高血压者进行降压、降糖、调脂治疗,以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以良性病变为主,而且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月经不规律为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综合管理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对因止血的同时还需密切关注病人的血压、血糖、BMI等指标,指导切实可行的干预计划,指导其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合理控制体重,以促进机体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稳定,全面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苑晓微,刘国华,张雯,等.3000例青春期门诊妇科疾病患者疾病特征的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0,29(4):57-59.
[2] 兰翀.异常子宫出血的规范化诊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12):17-19.
[3] 马丽萍,张辰晨,徐福霞.异常子宫出血265例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20,24(4):756-758.
[4] 王丽君,胡晨,刘天娇,等.366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7(4):40-42.
[5] 孙金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恶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J].中国性科学,2020,29(8):27-30.
[6] 张月华,王路祎,张色华.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32-34.
[7] 邓红菊,邹丽萍.对比分析不同年龄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与内膜增生病理情况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6-17.
[8] 尹聪,白文佩.不同类型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血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9,30(2):160-164.
[9] 江卫红,徐娟,林敏,等.女性不同时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7):849-851.
[10] 肖慧莉,范建敏,户亚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4):19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