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萌
新疆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堪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了修筑这条路,共有168位筑路官兵献出了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16岁。”5月12日,在乔尔玛烈士陵园,尼勒克县消防救援大队的20多名消防指战员在筑路老兵、烈士陵园管理员陈俊贵的带领下,感悟英烈精神和筑路官兵的初心和使命。
1974年,数万筑路官兵开赴天山,经过10年艰苦奋斗,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我国西部边陲第一条国防公路——独库公路,于1983年9月建成通车。在这条人间“天路”上,每两三公里就守护着一位忠魂,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们和路,都留在了天山深处!
位于尼勒克县独库公路和S315国道交会处的乔尔玛烈士陵园,筑路老兵陈俊贵在这里已坚守30余年。每每遇到前来缅怀的参观者,他总会讲起“一个馒头”的故事。
1974年,原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接到命令,率所属工程兵1.3万余人开赴新疆天山修筑独库公路。
横跨天山的独库公路要翻越4座冰达坂,跨越5條河流,穿越3条高山隧道,飞越100多公里悬崖峭壁,大部分工程需开山劈石,作业艰苦、危险性大,先后有168名筑路官兵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陈俊贵的战友。
1980年4月8日,天山深处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正在这里修筑独库公路的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困在天山深处,电话线被刮断。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21岁的新兵陈俊贵,跟着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奉命到该部传达命令:开展自救互救,清除积雪,打通道路,配合山下的部队救援。
“我们4人只带了一支防狼手枪和20多个馒头,哪知路上积雪有1米多深,开始还勉强能走,后来只能靠爬,又遇到了暴风雪,被困了三天两夜,带去的馒头只剩下最后一个。”陈俊贵说,至今他还记得雪窝里刺骨的寒意。
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拿出最后一个馒头说:“陈俊贵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给他吃。”在班长的命令下,陈俊贵含泪吃掉了这个馒头。
班长郑林书走了,副班长罗强也走了,陈卫星和陈俊贵严重冻伤,活了下来。说到这里,陈俊贵背过身擦拭眼角的泪水,尼勒克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徐闯峰情不自禁举起手敬礼。
“为修建独库公路,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光荣而伟大的消防事业中。”徐闯峰说。
位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独库公路博物馆里,前来参观的各族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看到筑路官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路的图片,我被他们不畏艰险、为国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药剂科党支部书记张伟参观后感慨地说。
博物馆的展柜中,有烈士李善国留下的一条毛毯和一块手表。
“李善国是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一一二团三营七连的指导员,患有腰疾和胃病。1976年7月,施工期间,他的妻子曾昭英带着中药从武汉来看望他。按照部队条例,他本可以休假,但工期紧、任务重,李善国没有离开工地,而是委托战友下山把妻子接到山上。7月15日,就在曾昭英到来的第三天下午,李善国在施工现场被垮塌下来的山体岩石掩埋,不幸牺牲。他留下的一条毛毯和一块手表,陪伴了曾昭英几十年。”独库公路博物馆馆长毕鸿彬说。2019年,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委和区政府建设独库公路博物馆时,曾昭英捐出了这两样心爱之物。
去年6月12日,独库公路博物馆开馆。70多岁的筑路老兵赵永义赶来参观,和他一同来的还有全国各地的46位筑路老兵。
烈士陈建录牺牲前留下的日记、老兵夏训喜遗留在体内25年的石块……看着博物馆里战友们的遗物和用过的钢钎、十字镐、矿灯,还有为了抵御严寒穿过的皮大衣,赵永义想起了与战友们肩并肩一起修建独库公路的时光。
“修路经常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那里常年积雪不化,紫外线很强。白雪灼目,很多战友患上了雪盲症,再加上高寒缺氧,几乎每个人都眼泡肿大,嘴唇溃烂,还会遇到雪崩、塌方等意外,可以说随时面临生死考验。”赵永义告诉记者,那时部队中流行这样几句话,“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分居十年,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
每年5月底6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爱好者来新疆后就直奔独库公路。经过半年多的休眠期,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天山公路苏醒了。
穿行在蜿蜒的独库公路上,一侧为陡山,一侧为深谷,风景奇、险、美。山区天气多变,时而雨时而雪,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独库公路全长562.75公里,其中有280多公里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深川峡谷中,雪山、峡谷、河流、草原、湿地等多样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在国内外都有极高人气和关注度。
近年来,独库公路已成为一条极具代表性的新疆自驾游“网红公路”,旅游高峰期单日通行车辆过万。越来越多的自驾游爱好者行驶在这条“中国最美公路”上,领略无限风光,接受精神洗礼。
“今天我们能行走在这条公路上离不开当年的筑路人,那群‘最可爱的人。”尼勒克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朱凡说,筑路官兵硬生生地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修建了通途,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168名筑路官兵长眠于天山深处,化作了独库公路的基石,雪岭云杉成为他们最美芳华的见证。
◎ 来源| 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