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掌握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2.理解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学生进一步掌握国家这一尺度区域的学习方法,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通过实例获取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运用地图和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意识和合作发展的意识。
2.培养学生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地理思想。
二、学情分析
经验分析:
通过以往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区域认知”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从表面认识上升到规律认识。初中入学以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具备能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事物的基础能力,同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读图能力,为本次教学中复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能力分析:
学生对地理知识有学习兴趣,逐步具备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但学生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对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作业实践活动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第八章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第二个章节,与第七章所学的亚洲虽同处一块大陆,分居东西,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历程多不相同。教科书在编排上先从欧洲概述入手,学习欧洲的整体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欧洲西部和俄罗斯组织教材。俄罗斯作为认识国家的代表。细化为地大物博的国家,传统的欧洲国家两个标题,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等相关自然特点,同时涵盖了经济、人口和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等人文地理特点,全课时贯穿着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线索。在能力培养方面,应注意不同类型的能力提升要求。
读图能力。继续加强通过读图来认识区域位置、地形、国家等的分布状况和特点的能力。读图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直观图像的支持下进行领悟和表达即可。把握自然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的能力。提升收集整理资料设计交流的能力。尝试选择或设计旅游路线,并进行交流和展示等活动。经过这样的过程和体验,让学生对俄罗斯理解深化,全面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能力的培养,适当的提升收集整理资料和设计交流的能力,注意培养思维性较强的学生综合把握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的能力,积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课时教学分析:
通过以往的区域学习,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本节课主要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国家的方法,认识国家的地理特征,如何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教材突出了俄罗斯的地大物博,人口、资源、环境、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东西差异大的特点,以及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俄罗斯的疆域和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工业分布的特点,本节教学的难点是俄罗斯工业分布特点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本课时教师要有效地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课时安排。
三、作业设计案例
【课前导学作业案例一】
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体学生阅读教材、整理教师发放的资料和地图册,分析俄罗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每人简单整理一条,形成书面报告。
在图上标注出下列地理事物:
海洋、湖泊:太平洋、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冰洋、波罗的海、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河流:伏尔加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地形:乌拉尔山、东欧平原、西西波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波利亚山地。
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纬线:50°N,北极圈; 经线:160°E
作业布置意图:
这一课的学习将俄罗斯地形、气候、河流、居民、经济等知识综合运用于区域,注重对区域地理相关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掌握。课前导学作业是区域地理复习的必备环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课前预习作业方便了解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学生的复习盲区,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当堂课讲授课程的重难点,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展示和学习的主要角色,提升作业效率,减轻作业负担。
结果使用环节:
预习作业目标不明确,过于笼统。 学生虽然学习过俄罗斯的相关地理知识,但是对于复习课上所需要的知识点的系统化梳理,却是能力有限。例如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分布就包括了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领土面积等,单一的填图模式,学生很难将俄罗斯的知识点梳理完整。因此,盲目的课前预习是无效的,只会增加预习作业负担,需要将作业设置进一步层次化和梯度化。
【课前导学作业案例二】
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及领土分布
1.俄罗斯横跨 大陆的 部,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 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西濒波罗的海,东临 洋,北邻 洋。
3.俄罗斯横跨 、 两洲,大部分领土位于 洲。
4.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所以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 洲国家。
5.北极圈穿越俄罗斯的北部,俄罗斯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的 带,小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内的 带。
(二)地形地势:
1.俄罗斯地势: ,地形以 和 为主,其中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 。
2.俄罗斯地形区
(三)气候:
1.俄罗斯以 气候为主,冬季 ,夏季 。
2.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 气候。太平洋沿岸是 气候。
3.河流和湖泊: 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丘陵,是欧洲最长的河,注入里海,内河航运发达,水能丰富,称为俄罗斯“母亲河”; 河,是亚欧的分界线的内陆河;发源南部山地,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三条大河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三条河冬季 期长,航运价值;
(四)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其中矿产、水能、森林资源尤为突出。
1.资源非常的充足,位于西伯利亚的______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2.资源丰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针叶林带。
作业布置意图:
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梳理,涉及到地理位置、领土分布、地形地势、气候、自然资源等诸多知识点的梳理,针对具体学情,从而设定好预习目标,作业题目设计多层次性且满足差异性,有效落实本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梳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结果使用环节:
优势分析:预习作业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预习的内容具有层次性,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学情,且预习的内容非常清晰且细化,主要梳理了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梳理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问题分析:预习作业的模式就是填表和填空。对于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填空容易,但是真正理解十分困难。固定的导学作业梳理对学生来讲是没有趣味性的,过于细化繁杂的知识点梳理难以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我们设计预习作业时需要将作业中知识点的记忆趣味化。
【课堂探究作业设计案例】
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
(一)农业:
优点是_______面积广,地形相对平坦,黑土肥沃,水源充足;缺点是纬度高、气温低、________不足,不利农作物生长。受气候影响,俄罗斯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南部顿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甜菜、马铃薯等。粮食生产不稳定,有时仍需从国外进口粮食。
(二)工业:
1.工业发展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2.俄罗斯 工业发展快, 工业发展慢,军事工业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3.工业布局由 (欧洲部分)向 (亚洲部分)发展。①以食品和纺织工业为主的圣彼得堡工业区;②工业最发达的莫斯科工业区;③以钢铁和机械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④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三)交通:
主要运输方式: 和 。铁路 部分非常密集,以 為中心呈 分布,交通运输以东西向的铁路运输为主。原因是:①主要河流向南或向北流,结冰期长,河运价值低;②沿海港口封冻期长,海洋运输不方便;
(注意: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北,是俄罗斯唯一不冻港,原因 )。③地域辽阔,工业以重工业为主,长途运输量大;④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小,客货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
(四)人口与城市:
1.俄罗斯将近4/5的人口和大多数城市分布在 部分。
2. 俄罗斯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3. 位于俄罗斯西北部,为全国第二大城市和著名海港,位于 沿岸。
4. 位于北极圈内,是濒临北冰洋的最大城市和重要的 。
5. (海参崴)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
6.俄罗斯是一个 的国家, 族约占总人口的4/5,官方语言是 , 居民多信奉 教。
作业布置意图:
课堂合作探究不是单纯的随堂作业布置,而是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去听课、有目的性地去探究,这样复习时效率会更高,听课效果会更有效。同时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通过区域学习的方法把各地理要素相互之间的影响关联起来,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也就是通过预习要建立知识框架,通过合作探究要让地理各要素之间发生关系。
结果使用环节:
俄罗斯农业和气候之间的联系、工业与自然资源的联系、交通和气候的联系、人口城市分布同自然环境的联系,这都是合作探究中需要随堂生成的知识点,这部分作业设计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堂作业探究设计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才能发挥好的复习效果。
【课后作业拓展联系案例】:
1.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中,不占重要地位的是 ( )。
A.核工业 B.钢铁机械工业 C.造船工业 D.消费品制造业
2.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
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温带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3.俄罗斯面积居世界第一,但每年还要进口大量谷物,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C.耕地少 D.人口太多
4.河流的侵蝕、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5.假设你是一位俄罗斯旅行线路开发设计人员,现在请你根据对俄罗斯的了解,设计几条俄罗斯观光旅游的路线,让全世界的游客都可以满足的领略俄罗斯的风采。(可以小组合作)
6思考感悟:
通过俄罗斯的学习,我觉得记忆最深的是
,更好奇的是 ,我还没有完全明白 。
作业布置意图:
注重学情,结合教学实际,作业设置系统化、层次化的同时要注重趣味性。课前导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检查梳理,课堂探究作业设计是为了方便学生课堂生成对于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认知,课后作业拓展设计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拓展延伸的挑战性。只有学生在自主的了解更多关于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情景模拟会较大提升作业的趣味性,综合性题目方便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思考感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反思总结。
结果使用环节:
丰富多样、形式多变的课后作业练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对作业有期待,并能认真完成。例如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因为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所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综合性题目可以拓展延伸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去花更多心思完成课后作业设计,力争达到用最少的作业题目,用最短的作业时间,尽可能完成教学目标。
四、完成标准
三维目标的落实是检验作业完成效果的重要标准,可以结合学生目前学情,结合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将完成标准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作业要重点考察基础知识的梳理和识记,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思维建模,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上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加强区域学习基础知识的梳理能力,降低学习难度,保证预习作业的完成。第二层次在基本完成课前导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能力,要重点考察其俄罗斯相关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综合题目的布置帮助学生对作业内容有思考,对作业完成要有分工,提升合作探究能力。第三层次的学生作业要侧重于考察其地理综合能力的运用,在短时间内的作业分析整理中,能做最大程度的通过区域学习的方法把俄罗斯相关地理要素结合到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当中,最后生成自己对于地理事物的看法。
■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