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津
课间活动,学校领导和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安全问题,为此专门安排值日老师巡視。看到学生追逐打闹,老师便会反复提醒:“别乱跑,慢点走,别撞倒。”孩子们一般情况下都是听的,但是一玩起来基本都会忘记。因此,班主任可以在学校原有的安全保障措施下,在自己的班级实施自主安全管理策略,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小小安全监督员制度。低年级学生需要反复提醒才会注意安全,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天轮流做课间活动安全监督员,帮助老师反复提醒。
其实,让低年级学生做监督员,安全管理的力度并没有强化,但是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提醒作用。从早上戴上袖套到下午放学回家前取下,每天总有几个小身影在努力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安全。小小安全监督员在提醒同学的同时,自己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自豪感油然而生。
安全码解锁制度。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可以借鉴健康码的运行机制,对学生实施学生自我监督的课间游戏安全。
开学初,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关于课间安全活动的班会课,形成了课间安全活动公约,选举学生组建了班级安全委员会,并在教室里张贴安全公约和一张绿色安全码。
如果有同学在课间玩危险游戏,那么班主任便会给这些同学出示黄色警告码,并贴在教室里,警醒大家。黄色警告码连续出现3次,就转为红色封闭码。如果有学生不小心受了伤,老师在确保受伤孩子没事之后,直接贴红色封闭码。红码出现,也就意味部分同学的课间活动处于被锁定的状态。这些学生需要进行课间10分钟的解锁活动:在接下来的3天,利用课间活动,对照班级公约,找到班级中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清除,把结果告诉班委,在得到班委的认可后,就可以重新获得绿码。如果学生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安全码状态,到了期末,班主任可以给孩子们一定的奖励。
班级避风港活动。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感,班主任可以将创设教室的一角设计成课间避风港,里面放一些可供学生拼搭的玩具,漫画书等,如有的同学课间10分钟没有同伴玩,就可以自己到避风港找东西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来这里玩的次数进行合理的同伴交往干预与指导,进而保障孩子的心理安全。
如果到了高年级,还有学生课间没有玩伴,老师就要注意了,需要多花心思参与他的课间情况干预,可以指派同学和他玩,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
校园作为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恰恰是让孩子“冒险”“试错”的沃土。老师要学会放手,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请和学生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节课再见。”然后离开教室,让孩子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课间10分钟。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百里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