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娜
[摘 要]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学段的估算都提出适宜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大数,并做近似估计,能在具体情境中采取切合实际的估算策略;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领会大数的作用,并恰当地估计,在解决问题时科学决策如何估算,养成估算的好习惯。无论是计算教学还是其他类型的教学,教师都应竭力设置“问真”问题,打造“问真”课堂,从而让学生对估算不再无动于衷。
[关键词]“问真”课堂;估算;无动于衷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37-02
以“问真”为学校特色课堂的核心,意味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意味着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着重指出,教师要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那么,当下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如何呢?在具体做题时存在哪些“假冒”估算的行为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小学高学段学生展开了一次摸底调查。
调查采用的是情境观察法。通过创造一定的数学情境观测学生最本真的估算行为。调查分四组,三至六年级每年级抽检一个班,要求学生用约10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测试题。
[题1]先估测计算结果,再运算。
27×34的得数大约是( );
42×29的得数大约是( );
91×69的得数大约是( )。
[题2]
李教练预支了800元钱,为体育队购置26个同样的球。你知道李教练选购的是哪种球吗?
[题3]估计《中医药典》共有多少页。
[题4]李勤家10月份天然气用量情况:
请估计李勤的爸爸在网上缴纳100元天然气费够吗,为什么?
被测学生基本能按时做完题目,但他们的估算形式五花八门,有的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提不起兴趣,这暴露了他们将估算与生活脱离,只是把估算视为一种不精确的计算,可有可无;有的学生表面上估算,暗地里笔算,这种“伪装”估算行为十分普遍;有的学生把估算当成掐算,瞎猜胡扯,这种估算行为主要集中在学困生和不爱动脑筋的学生身上。
一、学生对估算“无动于衷”的成因
学生对估算无动于衷不是偶发现象,背后既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师生主观意志薄弱、要求松懈的诱因。
1.师生对估算认识不足。部分教师本身对估算教学就持有消极态度,有的甚至把估算当成是一种负担。教师的指挥棒出了问题,学生的指导思想就会出问题。从被试学生的解题情况来看,明明估算简便,却执拗地选择精算,反映学生缺乏估算的主动性。
2.正确率与估算的粗略性相矛盾。教师教学时“表里不一”:在教学时传授各种估算方法,对估算意识也稍作渗透,而一到考试答题,则默许甚至授意学生先精算一个结果,然后取一个近似值。
3.教师缺乏估算专业认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果教师缺乏估算的专业水准,就会拉低估算教学的效果,而估算作为新增课程,没有相关的专业指导和教学培训,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4.教材编排价值取向将估算边缘化。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历来重视精算,轻视估算。2001年首次在课程标准中提倡估算。苏教版教材虽增设了估算内容,但篇幅简短。
二、强化学生估算行为,去伪存真
1.定位教学目标,培养估算意识。教学中,教师往往这样引导学生:看到有“大约”“够不够”字眼,方可用估算,导致学生对估算形成偏见,把估算当成求近似数的唯一途径。对此,教师应准确定位估算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可以把“乘积的数位范围”“除法算式的商的位数”等作为一种题型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样,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就会自觉将估算意识培养内化成教学行动。
2.体会必要性,唤醒估算意识。在估算教学中,创设一些需要估算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估算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具有精算不可取代的优势,逐渐唤醒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可以创设“中午煮饭需要放多少克米”“炒菜需要放多少盐”“一盒牙膏能用多久”等一些只能估算也只需要估算的生活问题来体现估算的必要性。
3.选择解题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来区分估算和精算的不同用途。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时很容易体会到估算的独特作用。例如,对于情境“爸爸出差前在武商量贩店买了几种随身日用品:手动剃须刀13.5元;电吹风15元;鞋垫8.8元;沐浴露32元。”,让学生比较哪些情况估算比精算更有意义:①爸爸带80元现金是否够用。②收银员把每种商品扫码后计价。③爸爸一共要付多少钱。
这样的处理让学生在对比选择中形成估算意识,更契合了“问真”课堂的理念:以“问”为重,以“真”为重,问“真”问题,做“真”研究。
三、重视估算教学,发掘教材的估算教学资源
教材是知识的范本和载体,教材中的估算素材较丰富,教师应积极挖掘,有效利用。
1.估算内容的发掘。现行教材中明确安排的估算内容不多,但是隐性的估算素材却异常丰富。教师只要留心发掘,积极渗透,估算的内容就会源源不斷。例如量的估算:在操场上步行丈量出100米;建造沙坑时,挖一个容积大约为10立方米的沙坑……
2.估算方法的发掘。估算策略本无好坏之分,但是具体问题中却有优劣之别。因此,估算策略的选取,要视具体情境而定。在倡导估算策略多样化的情况下,还要学会对比和优化,不断调整。例如,“用无砝码的天平从9件产品中称量出一件次品(次品轻于正品),至少需要几次”,这个就需要以最不利的情况来预估。类似的问题还包括求运货需要运输几次时,因为剩余的量不够运输一次的货物也要单独运输一次,这时需要估大(进一法),而像材料(原料)制造产品数的问题,因为质量问题不能偷工减料,所以这时需要估小(去尾法)。
总之,学生估算学习中“无动于衷”的现象应该引起教师警觉,也许回避估算可以歪打正着地造就正确率,带来“分数GDP”的短暂增长,但却白白失去了通过估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机会。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需要调整估算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无论是计算教学还是其他类型的教学,一线教师都应竭力设置“问真”问题,打造“问真”课堂。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