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朱勇/湖北省审计厅
2019年,湖北省审计厅组织实施了某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被审计企业是一家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近300亿元,下属企业近90家,涵盖投融资、工程建设等业务。审计针对该项目经济体量大、下属单位多、经营业务复杂等特点,提前谋划、提前部署,在“细、新、准、优、高”字上下功夫,实行全过程质量管控,累计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问题金额70多亿元,发现问题线索多起,单独或合并编发的多篇审计信息、专报、专题报告,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0多次,推进制定或完善管理办法60多个,取得较好效果。2020年该项目获得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一)做好项目研究。该国有企业体量大、层级长、业务多,为在短时间内尽快掌握企业的整体情况和经营特点,明确审计重点,主要采取“收”“听”“看”“访”“辨”“议”六个方法,精心做好项目研究。
“收”,首先是收集电子数据,包括审计期间的财务账套、公文收发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数据,对电子数据不全、不规范、业务流程较多事项,通过设计二维表格,建立原始数据库。其次是收集纸质资料,包括相关制度文件、会议记录、信访、举报和未决诉讼案件等。
“听”,主要听取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部门介绍主要业务的操作流程、执行的政策依据、涉及的具体环节。
“看”,查看分析所收集的审计资料,掌握总体情况,确定审计重点。
“访”,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搜集到的资料,对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进行延伸走访或电话访问,了解基本情况和重点事项。
“辩”,对电子数据进行清理、转换,对纸质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发现问题线索、锁定审计疑点。分析过程做到总体分析与个别分析结合、结构分析与趋势分析结合、综合分析与类别分析结合。
“议”,召开审计组会议,汇总讨论,重要事项和问题表格化,明确责任人,复杂事项绘制工作流程图,如财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内部控制流程图。
(二)编好审计方案。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能够有效地指导审计组成员有步骤、有秩序、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我们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主要把握了三个重点。
一是把握国有企业审计的根本要求。提高审计站位,把审计思路和目标定位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决策部署上,从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目标出发,审计重点揭露重大违纪违法、重大履职不到位等问题,重点反映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重点揭示企业可持续经营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根据被审计企业情况,我们在实施方案中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僵尸企业”清理处置等5个重大政策执行列为了审计重点。
二是把握被审计企业经营的基本特征。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企业主营业务的基本特征,将审计重点内容聚焦到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企业经营及对所属公司管控等8个方面,特别关注公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境外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等。
三是把握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的关键环节。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实施细则规定,围绕被审计领导人员履职尽责的关键环节,以政策执行、权力运行和资金流向为主线,从会议纪要、记录、批示、文件、合同和协议、资金支付凭证等资料入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和问题易发的风险点。
(一)创新审计理念。密切关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紧扣时代脉搏,以发展的眼光与国家政策接轨,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发挥审计揭示风险隐患、政策落实、维护国家经济秩序、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全面、辩证、历史地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贯彻“三个区分开来”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审计厅《指导意见》要求,以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审计中重点关注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揭示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法律诉讼较多等风险隐患,制约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创新审计方法。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依据数据来源渠道,将企业审计数据分为政策法规、基本信息、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外部相关数据、舆情数据和审计数据8类。在数据获取方式上,通过采集软件备份数据、填报标准表、分析大数据平台已有的工商、税务、社保数据等方式获得数据资源。在数据分析方法上,采取总体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总体分析中设置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15项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通过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把握企业发展状况,确定重点审计部门和重点审计事项;重点分析中通过投资、工程建设等16张标准表数据,筛选关键字段,关联财务数据,发现审计疑点。审计现场根据疑点核实取证,同时审计现场人员实时反馈核实情况,不断完善审计模型,形成新的疑点,从而形成“数据采集-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审计工作模式,实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效率大幅提高。
(三)创新组织方式。该项目在实施前就确定按照优秀项目的标准打造,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在组织方式上求突破,实行厅领导挂帅,审计组“担纲”,相关处室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项目由分管厅领导担任审计组长,靠前指挥,加强指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审计现场与审计组一起工作,亲自审核把关;法规部门探索实行研究式审理、跟踪审理,深入审计现场开展审理工作;综合部门全过程参与审计成果挖掘;大数据审计部门负责数据分析。审计组根据年龄和专业特长,按照审计事项分工,年龄上老、中、青结合,专业上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互补。
(四)创新管理模式。为确保审计成效,审计组实行“定期汇报”、“三级复审”管理法,审计现场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审计组会议,掌握审计进展、分析审计结果、调整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方法,审计取证单及审计证据实行审计小组长、主审、审计组长三级复审。法规部门在确定重点、改进方法、获取证据、定性问题等方面深入现场指导,在审计各阶段、各环节、各关键点,形成环环相扣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证据充分。一是取证表述精准。时间、地点、主体、原因、过程、结果等要素齐全,情况清晰、原因明了。同时按审计事项一事一单,“不合编”。二是附件证据有力。按照电子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强于口头证据,外部证据强于内部证据的原则,选择证据力最强的收集,同时保证证据的必要性,舍去不相关资料。对所取得的证据,都做到全部签字盖章,确保证据的法律效力。三是内容不漏项。依据审计方案,所有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包括基本情况全部进行取证,不漏项,不仅对发现问题有相关的证据支撑,对单位的正面评价也做到证据充分,不照搬被审计单位的述职报告。
(二)法律适用。审计执法过程中认真遵守行政执法原则,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优于普通法、后法优于前法等原则,选择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定作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依据,注意其适用范围、使用时效以及裁量范围等,不张冠李戴。
(三)定责准确。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结合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审计发现问题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性质、后果,审计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等情况。重点关注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关联度,不简单根据是否分管、是否开会、是否圈阅等形式要件认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正确区分主观与客观、前任与现任、集体与个人、错误与舞弊的关系。只定被审计人员的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其他负有责任的人员通过制定责任清单备查。
(一)程序合法。一是先立项后审计,不随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审计。二是把握时间节点。如:进点3个日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征求意见10个工作日等。三是把握关键细节。至少2人以上参与审计或调查取证,取证及附件签字盖章齐全,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合理解释和意见反馈,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四是及时调整审计事项。根据审计进展情况,定责、调整人员分工等重大事项,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并报领导审批,并做好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二)文书规范。着力在审计报告上下功夫,准确表述审计发现的问题、定责依据等,确保问题表述准确、完整。同时,使用统一规范文字表述,确保语言简洁、文字精炼,不记流水账,相关数据引用真实可查,数据汇总准确,格式套用完整标准,不出现错字漏字、前后矛盾、逻辑紊乱等问题。
(三)案卷完整。一是资料齐全。从立项类到证明类到结论类、备查类资料同时整理入档。审计报告初稿、审计组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审计业务会审定稿,全部存入档案,保持脉络清晰,全面反映审计的全过程。二是要依序排列,按时间倒排的原则,依次是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和备查类,准确地将资料归集到各个部类中,而且所有的工作底稿单独成项在目录中载明。三是审计档案目录、封面、备考表填写准确完整。
(一)深查案件线索,全面揭示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以资产转让、土地交易等关键环节为重点,以结果为导向,发现企业低价处置国有资产、少收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等多起问题线索。在问题线索查处方面主要做到:一是敢查。审计组将发现和查出违法违纪案件线索作为审计工作重点,敢于直面问题、直面困难,勇于担当,不畏首畏尾,不怕得罪人。二是深查。深入分析发现的问题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除了查看账面资料以外,还通过查看会议记录、延伸现场、实地走访、开展座谈、相关部门核实等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挖掘本质、评估结果,做到定人、定性、定损、定责。三是快查。审计中发现案件线索及时汇报,及时取证、及时收集汇总资料、及时审理、及时移送处理,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二)加强结果分析,提高审计成果层次。坚持监督和服务并重,发现纠正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同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困境和难点,通过走访主管部门,以审计信息和专报的形式,服务宏观决策,向有关部门“传达声音”,助力被审计单位健康发展,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由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纳入综合报告,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均作出重要批示,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根据近几年国有企业审计的情况,汇总形成专报信息,反映我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和共性问题,省领导批示要求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发改、商务、国资等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对我省“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帮扶和管理。
(三)促进审计整改,提升审计监督成效。一方面,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服务企业出实招。根据审计反映的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帮助企业争取资金,通过举办推介会、专题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成功与中央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注资大幅提升公司资本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省级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制度1项,国资、商务、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修订、完善、出台管理办法近30个。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积极行动,审计整改有效果。被审计企业不断运用审计成果,把整改问题与改进管理相结合,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等系列措施,促进公司规范运营,企业重新确定8个战略目标,新制定或修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近40项,收回资金10多亿元,并新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管理。■
[图片新闻]TUPIANXINWEN
来凤县审计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社区开展反电诈入户宣传“敲门”行动。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指导居民关注“平安恩施”微信公众号和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提高人民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罗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