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健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创伤骨科发病骤急,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剧烈痛感并伴有关节功能丧失等情况[1-2]。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治疗期间患者不便活动,生活能力下降且长期卧床极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加之患者疼痛感强烈,患者负面情绪激增,很难配合治疗,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打击患者治疗与康复信心[3-4]。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及恢复离不开有效护理,传统骨科护理缺乏灵活性,护理不够完善,僵化模式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恢复[5-6]。而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多元化护理措施,MEWS评估系统则属于一种预警评分系统,有关二者结合运用于临床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针对48例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结合MEWS评估系统干预,以其为临床骨科护理寻求合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①病例均确诊且符合骨科创伤中重度诊断标准;②均接受住院治疗;③患者资料齐备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重度肝肾病变、血液系统疾病等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病变者;②严重听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重度精神疾病等者;③哺乳期、妊娠期患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创伤骨科患者,依据住院单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8例。对照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21~51(34.7±6.4)岁;主要致伤因素:机器绞伤9例,交通事故伤21例,重物砸伤10例,高空坠落伤8例;主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19例,肱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0例。联合组男33例,女15例; 年龄20~53(35.1±6.4)岁;主要致伤因素:机器绞伤10例,交通事故伤22例,重物砸伤9例,高空坠落伤7例; 主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20例,肱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8例。2组基线数据分布均衡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
1.4干预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传统骨科护理策略,包括:①基础性干预,手术时护理注意动作幅度不要过大,力道轻柔,对患者患肢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损伤患肢周围静脉、静脉内膜等;术后抬高患肢以促进患侧静脉回流,注意垫高患肢时尽量减少对血管的压迫;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康复性锻炼,提高肢体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强肌肉泵功能;此外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改善胸腔负压进而促进静脉回流。②做好有效的药物预防工作,术后可以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若发现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者血小板减少症状则酌情予以维生素K拮抗剂干预,严密监测患者用药状况并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
1.4.2联合组 在基础性护理措施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结合MEWS评估系统干预:①积极的认知护理措施。护理工作人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对病况的认知程度,主要包括行为认知与心理认知程度,针对患者掌握情况可以适时开展座谈学习交流会、疾病知识宣讲、亲情支持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让患者理解有效的治疗结合良好的行为及心理状态,确保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以及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可以促进患者快速恢复。②专业化的疼痛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创伤程度相关疼痛感,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疼痛护理措施,酌情使用镇痛药物,掌握用药量,减少因过度用药对患者造成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术后则依据患者病情结合其他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此外注意病房环境的维护,确保病房无噪音,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根据患者喜好在病房内播放轻音乐等舒缓音乐,指导患者学习冥想疗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进而降低疼痛的敏感性。通过心理疗法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疼痛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改善生活能力。③康复支持。术后可以依据患者的具体恢复状况展开早期的康复训练支持,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符合身体状况的康复训练计划,可在病房的小范围内展开关节屈伸、肌肉收缩等有效锻炼,为下床活动锻炼奠定基础,当患者身体有一定恢复,可进行下床活动,例如行走、入厕等,锻炼强度由弱至强,尽快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④并发症护理措施。因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泌尿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此要做好患者的并发症护理,进行体位指导,抬高患肢,指导患者监护人及家属辅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帮助患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身体活动不便者要定时辅助翻身,减少压疮发生。尽早拔除尿管并做好患者会阴部的卫生清洁,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此外,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的变化,是否有渗液出现,及时更换纱布,确保切口部位卫生,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⑤MEWS评估系统实施。这是一种简化的包含了意识、呼吸、心率、体温以及收缩压等参数的病情早期预警评估系统,可以依据不同分值采取对应的医护干预,其中体温一项分数为0~2分,其余参数分数为0~3分,共计14分,分数愈高代表患者病情愈危重。MEWS评估系统需要在患者术后24 h内以及24 h后护理人员交接环节各评估1次,在患者MEWS评分超过5分情况下,护理人员可每隔15 min评估1次,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告知医师,确保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实时监护,便于医师及时下病重通知并做好抢救准备。当患者的MEWS评分超过4分或者单项参数的分数为3分时,可每隔30 min评估1次,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告知医师,获取医师的下一步指示,当MEWS评分低于4分或者单项评分为2分时,可改为每班测评。当患者MEWS评估系统分数低于2分时,可以结束对患者的评估。
1.5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出院前)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感、并发症以及生活能力。其中疼痛感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进行测评,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7]。生活能力则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模式进行测评[8],评估项目包括洗澡、穿衣、进食、入厕、行走、修饰等,共包含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依据分数,从低至高,将患者的依赖程度划分为重度性依赖(Barthel指数≤40分)、中度性依赖(40分 2.12组患者落实护理措施前后疼痛感VAS评分比较 落实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疼痛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落实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感VAS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但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创伤骨科患者落实护理措施前后疼痛感VAS评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落实护理措施前后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 落实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落实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创伤骨科患者落实护理措施前后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分) 2.32组落实护理后的总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并发症包括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切口感染,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创伤骨科落实护理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创伤骨科患者多因巨大外力作用所致,具有明显的突发特性且常伴有体温低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且手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给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带来较大的身心负担。虽然手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患者的创伤,促进骨折愈合,但若缺乏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则患者术后恢复慢[9-10]。 目前,传统骨科护理缺乏系统的认知干预方案,对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不足,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并发症护理。因此也影响了患者对病况的认知,患者接受度较差,术后并发症较多,生活能力下降,术后恢复差。临床迫切需求一种科学且有效的护理模式,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极为重要[11]。 随着护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提升,全面护理化干预以及MEWS评估系统的运用作用一种全新的联合模式开始被广泛接受,全面护理模式能够将病情认知、行为改变、心理疏导、并发症护理等内容结合在一起,给予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干预,满足患者需求,同时结合简化的MEWS预警系统[12],护理实施中不再单纯针对疾病护理,更加重视患者的整体性,从认知、并发症直至术后康复均有了全方位渗透性干预。既往有研究指出,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可提高患者对病情认知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13-14]。 本研究联合组通过实施全面护理结合MEWS评估系统干预后,患者的疼痛感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实施传统骨科护理的对照组以上相关指标改善程度较小。分析原因为:全面护理能够全方位覆盖护理实施过程,从患者身心出发,注重整体性、系统化,干预更加直接,同时结合了简化的病况预警系统MEWS系统,能够准确为护理提供预警,及时了解患者的病况,便于针对性落实护理策略,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结合MEWS评估系统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护理效果相较于传统骨科护理更加明显,为临床骨科护理的技术革新拓展了思路,但本次研究样本较少,护理价值还有待更深入挖掘。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