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渊,韩祖成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 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痴呆是由于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导致人体神机失用,是一种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健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异常疾病,轻者表现为神情淡漠,沉默寡言,健忘迟钝;重者可终日不语,言辞颠倒,行为失常。痴呆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脑叶萎缩症等疾病[1]。痴呆是常见的脑病科疾病,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痴呆患者的数量正在逐年增高。痴呆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积极防治痴呆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目前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确切治疗痴呆的特效药物,主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主要通过营养脑神经,提高胆碱功能来改善痴呆症状;中医药主要以补肾健脑,祛痰开窍为主,不仅可以很好的弥补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足,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
韩祖成教授(以下简称“韩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时也是第二届陕西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临床运用“石菖蒲-远志”药对治疗痴呆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特将韩教授运用该药对治疗痴呆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药对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药对是在中药学“七情和合”理论指导下,运用两味药效相互依赖,毒性相互制约,联用可以增强疗效的组方治疗疾病,是方剂学中最基本的中药配伍方式。韩教授运用“石菖蒲-远志”治疗痴呆的思路来源于金元时期的《丹溪心法》。经统计《丹溪心法》中运用石菖蒲26次,远志28次,两药作为药对出现共11次,共涉及10首方剂,书中广泛将该药对用于治疗因虚导致的健忘、惊悸、恍惚多忘等疾病[2]。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痰十三》中指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痰在膈间,使人癲狂,或健忘”。可见朱丹溪认为痴呆的病因是由于机体内虚,无力运化水湿,引起津液凝聚成痰,痰浊痹阻清窍成病。“石菖蒲-远志”作为药对既能补正气又可以祛痰气,和痴呆“因虚致痰”的病机相契合,故运用该药对充分体现了中医“化痰开窍法”治疗痴呆的理论。有学者通过广泛收集治疗痴呆的复方,经统计发现“石菖蒲-远志”是治疗痴呆的基本组方结构,并且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组对药[3]。可见运用“石菖蒲-远志”作为药对论治诸如痴呆一类的老年退行性疾病多能收到理想效果。
韩教授认为脑由精气化生而成,其性纯正无邪,全赖气血滋养使精髓充实才能正常发挥“元神之府”的功能。老年人素体肝肾亏损、脑髓失充、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机体正气亏虚,运化水湿无力,产生的痰浊亦可阻塞清窍,导致神机失用。所以,韩教授提出痴呆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亏虚为本,痰浊蒙窍为标。治疗应以“补虚泄实”为原则,即补益气血填髓治其本,化痰开窍醒神治其标。
2.1气血亏虚是痴呆病机之本 韩教授认为痴呆病位虽然在脑,但是脑功能失常又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有关,其中与肾的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4]。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指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可见脑髓不充就会导致神机失用,引起记忆功能衰退,形成痴呆之病。韩教授认为脑是元神之府,神机之用,而肾主骨生髓,脑髓由肾精化生而来,如果患者素体肝肾亏虚,肾精亏损,化髓无力导致髓海空虚,或是素体年迈久病,气血难以化生,化源不足可等均可以导致神明失养,产生诸如呆滞健忘的症状;神机失控可产生迷惑愚钝、动作笨拙、反应迟缓等症状;髓海空虚使心无所虑,神无所依,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综上所述,韩教授认为本病具有发病缓慢,病程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以虚证多见,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本虚标实证或虚实夹杂证。“虚”也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是痴呆的病机之本。其中尤其以肝肾亏损导致气血两虚为主,长期气血亏虚导致脑窍失养,阴精亏损引起髓减脑消是痴呆发病的关键环节。针对虚证不外乎采取“虚则补之”的原则,可以通过扶正补虚使化源渐滋,脑窍得养,但也不能滋腻太过,以免助生痰邪,加重症状。
2.2痰浊蒙窍是痴呆病机之标 韩教授在临床治疗痴呆患者时发现,痴呆患者多伴有面色晦暗无华,胸闷气短,喉中时有痰鸣,即使辨证为虚证的患者,也可见舌苔白腻或黄腻。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中说“痰蒙心窍,则遇事多忘”。由此可见,脾肾亏虚无力化痰,痰浊会积聚于胸中,困阻于心,使心神失明,痴呆诸症从生,并且痰浊可以伴随痴呆发病始终,若痰浊困遏中焦斡旋之气,清阳不升,浊气上犯可见面色晦暗无华;气机升降失常可见胸闷气短;气随痰升可见喉中痰鸣。所以,韩教授在治疗痴呆时,在补虚治本的同时,重视化痰开窍以治标,以求养正气以助健脑,去痰浊以荡涤干扰神机之浊邪,故需要在健脑开窍的药物中搭配化湿豁痰之品,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的功效。石菖蒲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石菖蒲中含有以α,β及γ-细辛醚为主要成分的挥发油类,可以起到改善学习记忆和抗脑损伤的作用,是治疗痴呆的常用中药[5]。针对神经系统,石菖蒲具有调节细胞基因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神经以及改善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的作用,对于痴呆等退行性病变,可以通过抗自由基氧化,保护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促进机体恢复认知功能[6]。《医学心悟》中记载的安神定志丸把石菖蒲和茯苓、远志、龙骨等药合用治疗健忘症;《济生方》中记载的涤痰汤把石菖蒲和半夏、陈皮等药合用,以求涤痰开窍之功,用于治疗中风。韩教授认为石菖蒲的功效可以一分为二来理解,一种是药效入心经,可以开心窍,具有醒神益智之功,用以治疗因虚导致的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心悸怔忡等疾病;另一种是药效入胃经,可以醒脾和胃化湿,擅长治疗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导致的神志昏乱,如痰迷心窍导致的中风、舌强不能语、痰热导致的癫痫抽搐等疾病。综合来看,针对痴呆气血亏虚为本,痰浊蒙窍为标的病机,石菖蒲既具有补益之功,又有祛邪之效。
远志性温,味辛、苦,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的功效。远志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被书中列为上品,视为养命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远志中富含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成分[7],具有抗痴呆和脑保护、抗炎、镇静、抗焦虑、和抗惊厥的功效[8]。远志水煎剂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远志水浸膏对脑有保护作用[9]。针对海马和大脑皮质,远志皂苷可以通过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抗氧自由基氧化损伤、减少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表达和提高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含量等作用改善认知功能,并且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和抗衰老的功效[10-11]。《三因极-病证方论》中记载的远志丸就把远志和茯神、朱砂等安神药合用,以求交通心肾治疗健忘症。韩教授认为远志不仅能宁心气而宁心安神,益肾气而强志不忘,是交通心肾、安神益智强识的良药,又能入肺经祛痰止咳,疏通气血而消肿,具有补而不滞、疏而不损的特性。
石菖蒲是开窍药,远志是安神药,两药合用不仅能醒神益智,还能豁痰开窍,是中医常用的益智药对,常用于治疗健忘症。如《千金要方》中的开心散和《证治准绳》中的不忘散都把石菖蒲和远志作为药对,配合人参、茯苓等药起到开窍醒脑、益智安神的功效,专门用于治疗健忘症。现代研究表明:石菖蒲-远志作为对药,其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12],其改善记忆力的作用可能与两药抗氧自由基氧化、改善胆碱能系统、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细胞凋亡率、消除炎性因子、调节突触可塑性等药理机制有关[13]。韩教授认为石菖蒲-远志单用虽然对痴呆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两药作为药对可以相使为用,相比于单药功效,配伍后不仅增强了治疗痴呆效果,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还具有单用不具有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两药合用既能醒神益智、交通心肾,还能化湿和胃、豁痰开窍,正好契合痴呆以气血亏虚为本,痰浊蒙窍为标的基本病机,所以临床把两药作为药对治疗痴呆可以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韩教授临床应用石菖蒲-远志作为对药治疗痴呆时,在剂型、剂量和炮制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韩教授经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或针对患者病机用石菖蒲-远志药对作为君药随证组方,或在主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入药对和其他药物合煎即可。其次,两药常用的剂量都是9 g,并且两药比例一般为1∶1。最后,古代文献中记载石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把石菖蒲又称九节菖蒲,并且临床常两者混用,但是现代研究证明九节菖蒲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开窍力度过强[14]。韩教授认为痴呆患者多为年老体衰之人,不宜长期使用九节菖蒲,故用药时需注意用石菖蒲而非九节菖蒲。针对远志的炮制,古代认为远志需要“去心”,据记载如果服用“不去心”的远志会产生心烦、胸闷等不良反应,但韩教授在临床使用远志发现全远志和“去心”远志在疗效上并无太大差别,使用全远志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且现代研究证明远志去不去心并不会影响疗效,并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并且节约药材[15],所以韩教授在使用远志时并不要求去心。
韩祖成教授基于对痴呆病机的理解,以及对石菖蒲-远志药对配伍机制的深刻认识,运用石菖蒲-远志药对治疗痴呆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该药对的剂型、常用剂量和炮制要求,韩教授的治疗经验为痴呆的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