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泽红
能共情,有共鸣,这才是潮汕红色文化最好的传承。
《惊潮》最初的选题名叫《潮州风云》,那会儿这个选题还未进入花城出版社的视野。2020 年,我社已着手规划寻觅2021年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的主题出版选题。而南京师范大学何平教授是《花城》杂志品牌栏目《花城关注》的栏目主持人,他给我们的建议是,要先找作家,要找国内写这个主题最顶级的作家,再看看这个作家手头是否有新作。也因此,他马上想到了两次凭借主题出版图书获得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家张新科。当时张新科教授手上正在写一部跟潮汕地区革命史相关的小说,但这是出版社早就已预定的作品。潮汕地区革命题材的小说,放在广东的花城出版社,应是最适合的。因此,花城出版社拿出了极大的诚意,成功拿到这个选题。那时是2020 年5 月14 号,距后来的10 月12 号,习近平总书记到潮州,恰好隔五个月。潮州市千年古城,蕴藏深厚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总书记来到这里,要求潮州当地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借着这一契机,《惊潮》在今年出版,恰逢其时。既是偶然也是巧合,兴许这就是花城社与《惊潮》这本书的缘分。
《潮州风云》选题上报后,社委会和编辑对作品初稿的研究论证认为:小说是张新科教授受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委托创作,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和充足的史料支持。张新科又四次前往潮州、汕头,三次前往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等主人公和主要原型人物生活工作之地,进行大量采风、调研,对这本小说的创作定下了基调:遵循文学创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用一个虚构的人物经合理文学加工,串联起潮州近代史上涌现的杰出人物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潮州是革命的热土,早在1920 年,马列主义的传播是经由华侨青年姚维殷、廖质生从新加坡传来的。凤凰山革命根据地,是广东坚持到最后的一个根据地。而潮州对革命文学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有左联的洪灵菲、戴平万、冯铿等人,还有柯柏年(《惊潮》里李春江的原型人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早期读到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就是他翻译的。
社委会迅速通过了这一选题,并提出修改书名。潮汕地区是一片饱受中国革命滋润浸养的土地。《潮州风云》并没有囊括小说中遍及五湖四海的潮汕仁人志士们,后来,经与作者多次商讨之后,定名《惊潮》。
小说的叙事时间,从清末民初到解放战争前期。作者耐心刻画了在这个极为动荡的时代,潮州李家从父亲李秾升到李春溪、李春江五姐弟及邻居陈氏一家等三代人的故事。革命的火苗从李秾升身上开始扎根,最终被子孙后代代代传承。大哥李春澜受孙中山先进思想影响,留日回国后投身革命事业,不幸被捕遇害,故事由此展开,回溯李家五姐弟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及思想变化:国共合作东征、“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八一南昌起义、粤闽赣红色交通线、凤凰山抗日游击队等滚滚洪流波澜壮阔,奔袭而来。粤东古城这几个小儿女,逐渐从懵懂少年长成顶天立地的革命英雄。而伴随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情节的,是穿插其间的潮汕美食、民俗、方言、童谣、历史遗迹等被去芜存菁传承下来的潮汕风俗民情、市井百态。
《惊潮》列入我社重点选题中,最终由我和同事欧阳佳子共同担任责编,原因无他,我们俩都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对这个作品具有天然的共情和亲切感,也更能把握作品中的方言和历史人文方面的准确性。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疑虑是,作为异乡人,张新科教授要如何解决方言问题。潮汕话属闽南语系,难学难懂,如何将方言与地方风俗人情很好地融入这个作品当中,其实是非常考究作者的功力。2020 年11 月,作品正式完稿。张新科教授发来了一个完整的文件夹:创作历程、故事梗概、小说文稿以及人物的原型和历史资料等等。显见他的严谨认真。原来,早在交稿前,书稿已经过潮州市委宣传部和潮州本土专家学者的审核,保证了书稿的质量。出版流程实际是编辑与作者的交流、交锋的过程,比如方言运用、民俗的化用,不合逻辑的情节的修改,本地常识误用的纠正等;小到一个字的修改,大到整个封面的设计、腰封文案的推敲,以及比常规图书多了三倍的核稿流程,种种细节,不胜枚举,编辑重任在肩,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在迅速阅读完文稿之后,我的疑虑也迅速被打消。这是一部立意宏大、底蕴厚重的红色革命史诗,是一部彰显潮州乃至我党早期革命历程、还原英雄弧光的闪光图谱。
《惊潮》书写的是人物,勾连的是历史和家国。故事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人物一身正气、舍生忘死。但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却在岁月的长河里,被逐渐遗忘,更多的姓名,应该被铭记。《惊潮》作为首部全面、系统、立体描写潮州波澜壮阔近代革命史的作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隆重出版,意义深远。一部优秀的主题图书,一个好故事,可以用文学的表达,输出多元化的价值观,输送正确的三观;可以激发年轻人主动了解党的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故事并加以传播,起到正向的作用。
有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带回国,通过在大学办报纸传播新思想;有人加入黄埔军校,保家卫国;有人弃艺从戎,脱下戏服,投身革命……潮汕儿女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希望有更多的潮汕地区的年轻人,能借由《惊潮》去学习历史,去铭记潮汕先烈的历史功勋。能共情,有共鸣,这才是潮汕红色文化最好的传承。■
《柯柏年故居》中国画丨柯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