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鹏
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地方科技出版也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地方科技出版社在互联网时代,反而需要更加强调立足本土,积极借助科技创新的潮流,重新认识自身优势、在多元领域寻求突破、从思路到角色都形成转变,通过创新内容服务增值模式来提升出版内容的价值,努力探索转型之路。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科技创新”已经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仅意味着地方科技出版社要提高站位,高屋建瓴地配合做好科学知识普及,还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编辑方式走向更广阔的融合发展浪潮中,首先是如何重新梳理自身的优势,转换思路,融合发展。
无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科技创新和科研方向的明确指示,还是对科学家提出的做科普的要求,近年来青少年科普图书品种的增加,都释放出一个信号:科技出版的春天来了。但需注意的是,此次涨潮并不是传统模式的红利期,而是打破旧的发展模式,需要探索新的潜力增长点,借助新的媒介方式和新的业态,融合发展,多元开拓。如果说21 世纪开局的20 年是出版转换思路,让传统编辑成为全媒体编辑的时期,现在开始出版行业将需要积极投身到更为深层的角色定位转变的阶段,融合发展的合作关系将促进出版从业者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更深层地介入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突围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出版内容而言,即便是最靠近市场的科普类图书,也需要更多地强调与青少年对话的能力,需要更能切合大众阅读习惯的语言和审美风格,而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优势恰恰在其专业性上,专业性本身并不会直接带来效益,而是需要在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获得价值。立足实际,重新梳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图书或期刊的传统模式,以科技创新的心态,以专业化和普及化的服务,在融合发展的潮流中,探索新的生存和发展模式,是做好地方科技出版社工作的必由之路。
以往的出版模式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冲击,新技术应用和新的传播方式促使出版行业不断做出调整,地方科技出版社要获得新的成长,还要发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作用,需要对自身的条件和方向再把握、再判断。
互联网时代往往会让人以为获取信息具有便捷性,对于信息整理加工的出版者而言,尤其是科技出版的从业者,专业、严谨、准确却是更高的标准。这些标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耐心和沉潜。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优势资源虽然无法与中央部委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相比,但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本土作者、内容和渠道,是首先应该维护的资源。地方科技出版社需要踏实地从本身的优势出发,在已有的优势中寻找闪光点,梳理框架和线索,填补其中的空白处,逐步形成具有分量的出版方向和融合发展的方向,在主题出版等各类出版项目中沉静下来,对本土资源精耕细作,才能真正发挥和增强自身优势。
以科学知识普及为例,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变化是知识获取非常便捷,但也带来了信息的平面性,归纳要点式的快餐知识并不能构成人们对知识的全部需要,具有专业性的探究式阅读依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因此,将专业、严谨、准确性提到更高的标准,才是互联网时代科技出版从业者的王牌。专业性并不意味着强调阅读的生涩,而是能有效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深入浅出的专业性实现普及,无论在内容出版的设计上,还是在融合创新的知识服务上,都追求精益求精,凸显专业的素养和理性的科学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弘扬科学精神的作用,充分发掘本土资源优势,做能接地气的科学传播者,提供专业的服务,才能凸显地方科技出版的价值所在。
科普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地方科技出版社而言,科普往往还停留在选题的开发和图书出版上。在诸多网络平台上,以讲述和解读、实验场景、解谜探究等方式的科普已经屡见不鲜,一些机构也逐渐建设开放式的场景体验馆,科学知识普及并不完全依赖书本,沉浸式的互动科普已经到来,科技出版所需要做的就是尝试与这些新业态的融合,重构科普的呈现方式。地方科技出版社需要以本土资源为核心,灵活运用媒介与协作模式,跨领域展开多元合作,将内容出版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有效结合,能走出书店、走向校园,也能走向博物馆、走向田园农庄,以全民科普时代的定位,盘活科普,激活灵感,才能让科普切实成为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一个重要板块。
在互联网时代强调本土意识,看似并不符合网络经济的趋势,但就地方科技出版社的具体情况而言,立足本土其实是对资源的二次开发,是对自身定位的重新调整,积极结合各领域发生的变化,尝试展开新的合作,积极从内容服务向解决方案服务迈进。这里试以教育和研学领域做一探索,以抛砖引玉。
其一,解决方案服务角度的探索。教育部2017 年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地方科技出版社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展开合作,通过课程开发的解决方案服务,既解决学校的课程配套问题,也解决出版社科学普及的社会效益问题。从这一角度延伸,还可以与当地的素质教育机构积极合作,开展编程、航模、机器人等科技类培训、比赛和展示活动,通过课程打造,在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甚至受众群体方面都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逐渐辐射开来,作为专业的知识服务团队,通过与各机构的良性合作,互相借力,谋求发展。
其二,重点关注场景体验。从近几年热门的研学活动来看,科普研学正在成为主流的方式之一。地方科技出版社可以通过与当地知名的研学机构合作,与本土的科技、博物、地质等场馆寻求融合,打造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课程。如有更好的条件,可尝试打造具有地标性的研学场馆,开设系列的素质教育课程,将科学知识的普及充分融入其中,满足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需要。研学与科技结合,是在更广阔的场景下,通过接触、互动,将研学内容延伸至更多领域,如在农田里种植蔬菜、在消防队了解消防知识、在现代企业了解管理流程,这种模式下才真正实现了科普的场景化和体验化。
其三,构建本土科普体系。对于每个地方科技出版社所在的区域,从基础的设施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每个领域其实都有科学知识在其中。梳理本土科普资源,既利用理工农医的传统出版内容,也扩大科普的边界,盘活科普资源,开放知识结构,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通过分类和排序,逐步形成多个方向的科普内容,根据受众群体,开发相应的场景体验的课程,根据年龄和接受能力,分段分级,约请行业专家审读,最终形成本土科普的综合体系,而这正是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优势所在。
融合发展本身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转换思路,立足本土,盘活资源,融合创新,再次出发,相信在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潮流中,地方科技出版社必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