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圆号教学学习心理与运用演奏技巧的有机结合

2021-09-23 17:06黄涛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1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

黄涛

摘要:将教育心理学作用于音乐器乐教学,即圆号教学之中,并与学习圆号演奏技巧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让教师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心理活动,学习情绪变化,学习心理动力,学习消极因素和情绪等,对学习者的教育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因人、因才施教,克服学习音乐,学习圆号唯技巧唯技术的错误认识及其不正确观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掌握器乐演奏技术技巧的积极性,有力促进学生学习圆号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扎实的演奏基本功。本文结合圆号教育教学实践从心理学的几个侧面和学习圆号的演奏基本功训练怎样有机结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关键词:圆号教学;研究心理;演奏技巧

科学地将教育心理学作用于音乐器乐——圆号教学中,并与学习圆号演奏技巧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值得为之探究的課题。根据本人多年的圆号教育教学实践,对此作一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首先,作为音乐教师,对从事音乐各类专业学习的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应有较为科学的认知,这个问题,在个别音乐教师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或不予重视的现象。对于青年大学生,他们正直青年期。青年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宝贵的黄金时期,青年精力充沛,富于创造力,充满热情,朝气蓬勃.青年期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达到成熟,开始走向生活的时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是心理的断乳期.所谓心理断乳,就是指青年将要摆脱过去那种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的活动.这种社会化的过程叫作心理断奶.心理断奶是受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对那些娇生惯养的青年来说,独立生活是比较困难的.青年不仅生理上达到成熟,而且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也逐渐达到成熟.青年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一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使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能力增强了,特别喜欢争论问题,愿意提出创见,不以现成答案为满足.他们对教师和别人的观点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掌握这一时期青年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培养青年的科学世界观,教师也负有重大的责任,作为音乐器乐的圆号教师所从事的圆号教学,亦是如此。

一、圆号教学演奏,同样始终贯穿着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这个问题,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究。人的心理,实际是人脑的产物。那么,人脑是怎样工作的?它是怎样产生心理活动呢?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在这里也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因为人脑的机能复杂而深邃,看起来神秘而不可思议,它同宇宙空间、基本粒子,被认为是三大“宇宙之谜”。但是,经过心理学家们的多年辛勤研究的结果,我们对大脑的作用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脑神经细胞活动的过程表现为兴奋与压抑两种状态的互相作用。神经细胞活动时,处于兴奋状态;不活动时就处于压抑状态。兴奋是工作,压抑是休息。某一器官活动,则主管这一器官的神经就会产生兴奋。例如,演奏器乐圆号和思考问题时,则额叶的神经细胞就会产生兴奋。做圆号演奏技巧时,则进行技巧动作区的细胞兴奋。兴奋与压抑,相互作用,相互相成,缺一不可,大脑某一区域的神经细胞兴奋,则周围一些区域就处于压抑状态;没有周围区域的压抑也就没有特定区域的兴奋。因此,吹奏圆号时就不能打球,管吹奏器乐的细胞兴奋,就要求管打球的细胞压抑起来。兴奋和压抑是可以扩散的,某一区域的兴奋扩散了,就会使周围区域的细胞也兴奋起来。这时,人就会转移注意,不能专心一意地做原来的工作;当某一区域的压抑扩散时,周围区域的细胞也进入压抑状态。这时,人就显得懒洋洋地无精打采。当压抑扩散到整个大脑时,人就进入睡眠状态。兴奋和抑制还可以集中,某一区域的兴奋集中,使周围周围区域的抑制加强,这就叫负诱导,如注意听讲怎样正确演奏圆号,怎样纠正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吹奏姿势,就不能想游玩的事,凝视教师讲解和示范,其他动作就要停止。某一区域的压抑集中,也就使周围区域兴奋加强,这叫正诱导,在我们紧张地工作或学习时,如果身体某些部位不舒服,我们就需要暂时地努力忘记它,不去想它,这样才能使工作与学习顺利进行下去。

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和压抑的活动方式是通过反射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反射是从感受器接收刺激到效应器发生反应的神经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大脑的分析和综合作用。这里。作用于机体使其发生反应的内外因素叫刺激,像吃喝是因为体内饥渴的刺激,打听情况是因为外界一种奇怪现象的刺激。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感受神经细胞,它具有接收外界刺激信息而转化为电流冲动的特殊功能,像视网膜的椎体细胞和柱体细胞可以接受光而产生冲动,内耳中的毛细胞可以接受声音的振动而产生冲动等等。反射活动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遗传的,像敲击膝盖会有膝跳反应;风吹眼睛会眨一下眼,刺激鼻腔会引起打喷嚏刺激皮肤会感到疼痛而缩回肢体;舌头接触食物会流出唾液等等,都是无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如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用狗做条件反射实验,实验者把肉放在狗的面前,狗就分泌出唾液,这是狗对肉的无条件反射,实验者在每次给狗吃肉时伴以铃声的刺激,肉和铃声同时反复多次刺激后,实验者不给肉,只响铃声,狗也会分泌出唾液,说明狗对铃声建立起条件反射了。为什么狗对铃声也会分泌出唾液呢?这是狗的大脑工作的结果。而人建立条件反射更容易,因为人有言语和词汇。由于言语和词汇的作用,,使大脑在条件反射活动中的分析综合活动变得更容易,更精确,因而人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神经联系更迅速,更精确。人的学习活动就是在头脑里建立各种复杂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就是借助于教师的口头言语和书面语作为条件刺激物,在头脑中建立起的暂时的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例如,记忆过程中的识记、储存、再现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巩固和重新复活;联想则是各种暂时联系的重新组合。如此等等,它们都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因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经过主观努力后都可以形成和发展变化。总之,客观刺激物,特别是词汇和言语,作用于人的感受器,传递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建立各种暂时神经联系,就产生一定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表象、记忆等等强演奏中,大脑的运行机制暂时联系建立以后,在一定的刺激物作用下,会进入活动状态,参加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重新改组,建立新的联系,因而变成人的思想,使人的心理活动不断发展下去。

二、圆号教学演奏,也始终关联着大脑的运行机制

大脑是一个神经网络,输入多种信号,输出情绪信号,如果不同的输入产生相似的情绪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两种输入是等效的。见到某个物品,调动了你的一段记忆,而这些记忆又触发了相似的情绪,让你好像又经历了和她在一起的时光一样,这就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在圆号音乐上,吹奏出野蜂飞舞,动物狂欢节的情景,便也是通过圆号的奏音,模仿调用了你见到蜜蜂和大象的情绪。其实,圆号音乐也是如夸张化的说话,人最初交流时不约而同的用特定节奏、频率、音色和响度来表达情感。比如局促而响亮的大喊往往意味着紧急事件。圆号音乐将这些语言去掉了其中想要传达的信息。只保留了其中的情感,于是所有人在不同的场合都可以感受同样的情感了,这其实也就是大脑运行的结果。

那么,在圆号演奏教学中引发大脑运行中听觉神经对外界声源机械地响应,为什么有旋录的音乐会引起大脑愉悦的主观感受?偏好这种模式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从圆号演奏专业的角度讲,从学生学习中视听的角度,去分析圆号音乐经验对于圆号音乐的整体把握的准确性。学习者的大脑在处理圆号乐音的时候大致分为几个层次,初级的层次称为感觉,稍高级的可以暂且称为知觉,最高级的是艺术知觉。听觉神经接受了圆号乐音以后,最初的简单的高低识别,感知到的圆号乐音的时长、高低、音色及强弱等,然后大脑就对圆号乐音进行有组织的处理,也就是一般的知觉。一般的知觉有整体性,恒常性、主动性几大特征,知觉在一定的思维定势下,会将各种信息加以组合,从而对圆号音乐的整体性有一个评价。于是,学生根据每个人的艺术修养不同,对于音乐的组织的识别能力就有了不同的水平。打个比方,一个识字不过千的人,就无法对《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有什么整体的认知,对于圆号音乐经验不足或者是圆号音乐知识不充分的听者,自然也就不可能从知声特点,旋律风格和织体等方面去对一首乐曲进行风格上的区分,听出这个是贝多芬还是勃拉姆斯的作品。简言之,有旋律的圆号音乐是人经过大脑的处理后,对于圆号音乐整体的一个完整的要求,基于人的理性的思维和实践经验。这个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论,人体情绪的多样性产生是靠情绪的复杂性来交互的,就像我们打乒乓球一样,a的行为总是随着b的行为而调节,b也同样,在人类数百年的进化中,我们对自然界中不同的声音形成了不同的应对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习得性为主的生理性内化。而圆号音乐的本质就是音调、音色、响度的部分规录性“杂交”,这些外源信息被大脑接受后便同时激活我们的预藏的应对模式集合,从而做出一种自然选择。至于我们大脑那些脑区对音乐发生了响应,以及存在哪些规录性通路,这里就暂不赘述。

三、圆号教学演奏也始终会引起学生情绪起伏的声音序列

圆号所演奏出的乐声同样离不开声音三要素,即音调、音色、响度。

(一)圆号的音调的作用

圆号吹奏出的声音是波。那么圆号的音调,就是指波的主频(单位为hz),而圆号的音色,指的是声波的频率分布(绝大部分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并不只是一个频率,还可能有倍频,也就是所谓的泛音,这在频谱中表现为,除了主频的峰之外,还有一串儿高于或低于主峰的小峰。)现在回到人的感受。一个问题,为什么即使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圆号吹奏声音训练的人,也能很容易的分辨圆号声音的高低?答案是:大脑(其实是耳蜗)对圆号的音频做了单位变换,找出了圆号奏音主频(音调)。然后就可以比较圆号吹奏出的乐声的高低。同样,大脑通过分析圆号吹奏出的声音的频率分布来辨别音色。

探究这个问题,这里先忽略圆号吹奏的音色,单独考察圆号吹奏出的音调的作用。那么听到圆号音调(频率)高的音,人会怎么样呢?紧张、兴奋、开心,总的来讲,效果是情绪高涨。相反,遇到频率低的音,人们会失落、难过、沉重、伤心,总的来讲,是情绪低落。那么圆号音乐,就是通过音调(频率)在时间中的的变化,让你的情绪时高时低,从而产生一个“情绪经历”,诸如来让你有谈恋爱|有坐过山车|有看电视剧等的感觉。而圆号的响亮也是类似,通过音量的大小表现情绪的强烈程度。什么才算是圆号的音乐呢?其实能引起你情绪起伏的圆号声音序列都叫音乐。这个序列的变化节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狠难激起人的情绪起伏。比如墙上粘孔的声音,就是一成不变,让人厌烦,而敲钉子,叮叮当当,感觉就充满生活气息。能激起人的情绪反应的声音受人体自然心理节奏的限制,比如人的微笑通常可以保持三秒,人一分钟心跳60——100次,笑一分钟算是正常,如果一秒钟笑哭一次那就是神经病了。所以,总结一下,圆号音乐是能引起情绪起伏的声音序列。

(二)圆号音色的作用

圆号音色的作用是什么?是帮助我们在混合的声音中,区分不同的声部。比如你在交响乐中,很容易分辨圆号号和小提琴的声音,为什么人耳要有这种机能?那是人类进化的要求,让人们在吵闹的环境中,能辨识出某个特定的人或器物发出的声音,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趣的是,大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放大不同的声部。

(三)大脑对音乐的想象力产生于技术之前

后天经验对情绪经历的影响。把人当成是机器那样响应圆号音调的变化。儿童时代可能是这样的。然而,更现实的情况,过去的經验,也会对圆号音乐所产生的“情绪经历”造成影响。比如,有一首古典名曲叫“野蜂飞舞”,它就会就会通过圆号声音的迅速变化,让你想起耳边有个蜜蜂在飞经历,而没见过蜜蜂的,就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圆号音乐这种输入产生的“情绪经历”,应该是先天条件反射和后天经历的混合。也就是大脑对圆号音乐的想象力产生于技术之前。

四、圆号教育教学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旨在掌握和运用演奏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的本质是通过音乐表达不可言喻的内容

思考:艺术家从哪里获得灵感?每个艺术家都会给你不同的答案。他们可能会在公园散步,或在咖啡馆看人的时候找到灵感。有时艺术家会思考一些非常重要的想法,比如自由、公平或未来。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很自我,都是关于他们的感受,或者他们只是在探索,只是从中感到快乐。 如制造: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如绘画、雕塑、服装设计。艺术家选择以某种形式工作,是因为它能很好地与他们分享的思想一起工作。又如艺术:所有当一个艺术家有了想法,一条信息,或者一个他们关心的想法,他们就会做出一些东西来分享这个想法.如果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即思考和创造,你就得到了艺术。所以,,在进行圆号演奏时:大脑思维的顺序应是:头脑出现内容、画面、音乐——唱——演奏——听;进行圆号演奏时大脑思维所占据的比例,其中“想象力”百分之七十;技术百分之十五;“音准节奏”百分之十五。因此,在进行圆号演奏时,要集中精力去想象“音乐”和去兼顾“技术”“音准节奏”。

五、圆号演奏中身体的运动机制

以练习长音为例。练习长音是掌握圆号吹奏最基础的要领。通过练习长音,让学生把握吹奏圆号时的“接触感”对圆号声音的“控制力”建立每个人在圆号演奏上。因为运动来自于思想,来自于大脑运行机制。吹奏者首先要去想象,产生音乐性的引导,然后再用身体运动有目标地去实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顺序问题”。如果抛弃大脑运行机制不去先思想,在毫无音乐性的前提条件下,只是一味地先去做吹奏技术,那头脑里一定会出现音乐是多余的想法,这样的结果就将会导致吹奏者习惯于没有音乐的吹奏。这样训练教出来的学生,在音乐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更是没有生命力的。可以这样认为,吹奏圆号没有音乐性就等于没有目标和方向,没有目标和方向,所学习的那些所谓的圆号吹奏“技术”就会变得无用和毫无意义。如果死心认为吹奏圆号要先技术后动脑,先技术后音乐,如果一直坚持继续这样练习吹奏圆号,那他的吹奏技巧一定会出现走形和变形,最终误入一个死的误区。在大脑运行机制中先思想后技术吹奏练习过程中,下面几个方面的练习要领应高度重视。

第一项:触感

(一)运气

运气的感觉,吹气是圆号声音的的动力来源。怎样让吹气做到很均匀,线性、气流可变化的目标?那么呼吸和运气训练变得尤为重要。它能让我们学习对乐器的驾驭感和控制力得到提高。

要点:运气、生吸气,气沉丹田,腹部肌肉(配图)往下压,在往下压的过程中,要感知气压的阻力,去找到腹部下压力和阻力之间的“触感”。运气是吹号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好的气息可以让技术非常畅通,声音质量饱满,透彻。运气时,要注意运用好深呼吸,腹部随着气量变少均匀加强负压,也保持气压稳定地输出。空气要吹远,有目标,目标要稳定。随着初期过程中气量不断减少,负压持续加强,让整个身体运气的低端保持稳定,空气的目标也要稳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两端的抵抗性。

例子:

(二)气息:

1)打气筒打气时,手柄持续向下压,产生动力,这就好比是腹部工作是气往下压的过程。

2)弦乐运弓,演奏弦乐时,右手通过在琴上持续运弓产生稳定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的稳定优美和运弓是否正确有直接的关系,(具体在弦乐上的运弓技术可以参考一些与弦乐相关的论文)我相信,在右手运弓的时候,是一个比较紧张或不均匀的状态下,一定不能出现优美的声音。而在圆号演奏时,我们的运气就像弦乐运弓一样,在声线:就像投篮的准确度一样,或者瑜伽功一样。但是,声线是持续稳定的。

3)嘴型:运用好嘴型也十分重要,恰到好处的嘴型和准确的运气,形成了吹圆号的“触感”,把握这个“触感”是吹奏圆号关键的一个环节。唇震练习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对于肌肉感觉这里就不做赘述),这里只着重谈谈圆号高低音时嘴型的具体变化。即高音嘴型,嘴唇肌肉集中产生的高频振动,这时口风变小,发“hi”低音嘴型,即口风变大,口腔打开,在口腔内形成共鸣。

4)声音位置稳定性与控制力。在圆号吹奏时,当吹奏出“mf”时,声音的位置在圆号管经15厘米左右,如果要保持这个力度,就需要始终维持空气吹到这个位置。而吹强音f或者ff时要吹得更深更沉。而吹奏弱音如p或者pp时就须吹奏得很浅且较轻。这样,在吹奏长音时就会有稳定性了。

第二项:变化

要点一:在变化音的演奏中保持运气均匀,音乐由底到高或忽高忽低等声音快速或忽慢的节奏变化,对气流的稳定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是吹奏圆号时容易出现的不稳定的因素,会让运气变得不稳定。而掌握变化的练习就是用稳定而线性的运气去控制不同的音高音低的变化。同时,声音位置的不稳定和嘴型变化不及时不到位,也会影响在变化音的演奏中保持运气均匀。

要点二:在变化音的演奏中保持音质位置的稳定。由于受到不同高音或低音的不同声高和声低变化的影响,气流的变化和嘴型变化的冲击,音质也会受到影响,保持音质的稳定是尤为重要的一點,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把嘴型变化和气流变化控制到较小和合适的程度,做到高低音变化统一、合理、顺畅自如如行云流水,这是保证音质稳定的重要环节。

要点三:在变化音的节奏中,嘴型高低变化的准备要充分。在注意变化音转变时,不可能用一个嘴型去应对音的变化,这样的结果,低音会缺乏共鸣的空间,高音会使号嘴压力变得非常大,身体也会异常紧张,圆号吹奏出的声音质量也非常差。所以,在掌握变化音时,演奏低音的时候口腔要打开,如发“o”音这样的嘴唇振动的频率会变慢,适合吹奏低音。在吹奏高音时,要让嘴唇肌肉集中,要让嘴唇肌肉有足够的力量“收起来”。此时,还可以练习嘴唇颤动的长音、吐音、音阶等等,嘴唇练习相对来说比较暴力一些,但会有效地帮助训练嘴唇肌肉,让吹奏者在吹奏高音时,嘴唇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撑。在应对音高音低的变化过程中,嘴型要顺应声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嘴型变化要与高音或低音的变化相一致,这样才能使变化音自然顺畅,不出现“异音”和“怪音”。

综上所述,只是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圆号教学学习心理与运用演奏技巧的有机结合的可行性,在此只能作为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与浪漫音乐的交织
阐述西洋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如何将竖笛教学融入低年级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