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莲
摘 要: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贯彻落实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幼儿的言行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只有让幼儿拥有良好的言行习惯,才能在之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严于律己,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当前幼儿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培养幼儿言行习惯的重要性,影响幼儿教育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构建科学化的言行习惯培养方案,以此来推动幼儿素质教育的逐步提高。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言行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83
幼儿时期属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父母属于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而幼儿教师是幼儿言行习惯养成的直接教育者。
幼儿家长与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言行习惯,以此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日常幼儿的教育活动中,要全面分析与了解幼儿的言行习惯,基于不同角度分析幼儿言行习惯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基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联合构建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人,同时,也能为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除此之外,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特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言行习惯,久而久之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本文主要针对将言行习惯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展开研究,希望给幼儿成长教育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当前幼儿言行习惯培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内容较为偏颇
在当前幼儿园对幼儿的言行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中,存在教育内容较为偏颇的问题。很多教师与家长认为幼儿的言行习惯养成教育不重要,而且没有意识到幼儿良好的言行习惯对于其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很多家长存在望子成龙的教育理念,认为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而更加关注幼儿的教育问题,但是却受到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及社会因素的影响,认为幼儿只要在才艺与智力方面多多学习就行,忽视了对幼儿言行习惯的养成教育,完全没有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活动,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让幼儿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言行习惯。
(二)教育主体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
在当前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开展言行习惯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育主体知行脱节的问题。幼儿家长认为幼儿的言行习惯教育是由教师全权负责的,教师非常专业,自己没有必要展现一定的榜样作用。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言行习惯教育需要家长来完成,因为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引导非常重要。所以,很多家长与教师完全忽视了榜样的作用,存在重言语、轻身教的问题,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很容易受到教师与家长不良言行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幼儿言行习惯的教育质量,无法让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在幼儿身上。
(三)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在当前素质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幼儿言行习惯教育的重要性,把对幼儿的言行习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但是依然存在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方法枯燥等问题,无法展现教育的功效。教师通常都采用说教与批评的方式对待幼儿,这样不仅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还会让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一定的逆反与排斥心理,并且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甚至有的教师在无法控制幼儿言行习惯时,出现暴躁与生气的情况,这些都会进一步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完全不利于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缺乏相应的言行习惯教育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对幼儿的言行习惯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只关注教育模式的创新,却忽视了环境的创设,这样无法产生良好的言行习惯教育效果。众所周知,环境不仅能够塑造幼儿的品质,对幼儿的言行习惯同样也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只有为幼儿创建平等与温馨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责任心与自主意识。显然,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环境创设的重要性,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言行习惯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将言行习惯作为幼儿素质教育切入点的策略
(一)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幼儿受到家庭教育模式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在性格与习惯养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园与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基于心理学层面来讲,人的气质存在四种类型,其中多血质与胆汁质的人比较活泼,而黏液质与抑郁质的人比较内向,每一位不同性格的人都拥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存在不一样的典型表现,所以,教师要结合不同性格的幼儿,设定相应的言行习惯教育模式。对于一些比较任性的幼儿,教师需要拥有更多耐心,严格约束幼儿的言行习惯,增强幼儿的自制力。而对于比较内向的幼儿,教师则需要鼓励他们多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与肯定,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采用举例说服的形式启发幼儿。由于不同幼儿的教育模式与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状况,从中进一步掌握幼儿的气质与性格,做到全面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言行习惯差异,力求不用统一的模式对待每一位幼儿,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言行习惯。
(二)构建优良集体,创设养育环境
在幼兒的言行习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构建优良的集体氛围,创设相应的养育环境。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特征,构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只有和谐、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约束幼儿的言行习惯。另外,教师要善于为幼儿构建民主与平等的教育氛围,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一视同仁,多多体贴与关怀幼儿,对于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有缺点的幼儿,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鼓励与呵护,以此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同时,教师要明确尊重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对幼儿开展有目的性的言行习惯养成教育,而且教师不要站在成人角度去要求和规范幼儿,而是要尊重他们,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设定相应的规则与方法。另外,教师也要善于为幼儿构建活动情境,以此来开展言行习惯教育,教师需要把认知和情感活动充分融合起来,体现活动鲜明与生动的特征,实现情感与经验的衔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内心情感最大的满足。因为情境活动本身具备一定的社会性功能,教师要在情境活动中对幼儿的言行习惯展开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真正有所成长与发展。
(三)借助常规教育,培养言行习惯
在幼儿的言行习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于常规教育,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言行习惯。常规教育能够让幼儿的言行习惯教育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同时,幼儿言行习惯的养成属于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与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言行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与品德习惯。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引入更多的规则,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管理自己,接受言行习惯的训练,进一步展现出他们参与言行习惯养成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幼儿养成爱集体、遵守纪律、讲卫生的习惯,学会和他人交流,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另外,在对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激励手段,让幼儿能够把良好的言行习惯坚持下去,由于幼儿的自尊心比较强,教师的激励手段能够积极矫正他们的不良言行习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内心驱动力,从而让幼儿成为一个言行举止得体的人。
(四)培养幼儿良好言行习惯的家庭策略
在幼儿素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言行习惯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只凭借幼儿园与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除了在幼儿园,家庭也是幼儿进行言行习惯培养的主要阵地,由此,幼儿园与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构建一种培养幼儿良好言行习惯的家庭策略,让每一个幼儿家长能够积极地参与幼儿言行习惯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幼儿园与教师需要督促幼儿家长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身良好的幼儿教育理念,因为很多家长对于幼儿言行习惯养成教育缺乏一定的重视,没有意识到自身言行习惯对于幼儿的影响,自我教育理念较为保守与陈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以,幼儿园与教师只有不断督促家长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我综合素养,才能使家长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对于幼儿的言行习惯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参加教育讲座与交流会,来了解更多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言行习惯的方法与策略,做到无论是在自身的思想还是行为方面都能有所成长。另外,幼儿园与教师需要为幼儿家长提供沟通咨询的渠道,以此随时解决幼儿家长在培养幼儿言行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疑问,为他们提供开放式的指导服务与现场咨询。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特别是在生活与学习习惯等方面,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響,幼儿家长要在细节方面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让良好的言行习惯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言行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切入点,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言行举止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言行习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要做到结合幼儿的一系列身心发展特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严于律己,逐渐培养良好的言行习惯。同时,幼儿教师要做到尊重与理解每一个幼儿,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世兰,王智,张大均,等.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4).
[2]张爱玲,李婷.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以北京市艺海童心双语幼儿园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7(2).
[3]王柳苏.3—6岁幼儿良好习惯的分类及其养成困境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28).
[4]王莉,李建群.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机理及其培养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