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万军 马海涛
[摘 要] 数控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数控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手段。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通过数控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手段研究,对赛前集训和赛后总结中“互联网+思政+竞赛”“技能团队建设”“技能社团建设”“‘竞赛+思政双导师制”“技能竞赛+课程思政”等路径进行了分析,探索培养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政治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
[关 键 词] 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218-02
一、研究背景
(一)技能竞赛中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普教看高考、职教看竞赛”,数控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它能促进数控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同时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数控技术的重视。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展示本专业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训练有素的操作技艺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展现了本专业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拼搏及善于合作的良好精神面貌。[1]然而,在往年的比赛中,一部分参赛学生在选拔训练时成绩优异,但在实际大赛中的发挥却不比预期,形成较大的反差,反映了学生心理素质、自信心、意志力、应变等职业素养不足。
(二)思政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技能人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深受学校“思政教育”影响,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是从各专业选拔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他们对在校生有重要的模范引领作用,因此,对参赛选手的培养做到“德技结合”,把爱国主义情怀、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技能选手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实现立德树人,促进高技能人才群体综合素养的提高。[2-3]
(三)技能竞赛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将“思政教育”与数控专业技能大赛的备赛、参赛及总结反思有效融合,一方面能完善各级竞赛人才培养的内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有助于学生思政理论学习联系专业技能学习的实际,对培养参赛师生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精神品质有重要意义。[4]
二、思政教育融入“赛教融合”数控技术竞赛人才培养路径
(一)赛前选拔与集训阶段
1.营造“大国工匠在身边”的校园文化氛围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体现了工匠对产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极致的态度,是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职业技能竞赛是凸显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参赛者队伍中厚植工匠精神,对提升学生技能报国的情怀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竞赛选拔和集训阶段,通过“与大国工匠面对面”活动,创建了学习“大国工匠精神”的平台,使数控专业師生聆听大国工匠真实故事、目睹大国工匠风采,在工匠精神的激励和熏陶下完成选手和教练团队的选拔。其次,充分利用校内宣传栏、宣传标语、电子屏、电梯展示牌等有形媒介,对往年参加竞赛获奖的学生、指导教师进行人物介绍、事迹传播,提高校园文化传播力。最后,借助每年组织的校内技能节、校企技能比拼、区级技能展示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的认识。
2.创新融入“互联网+思政”手段
充分利用微信、QQ、学习通、钉钉等校内、校外互联网平台,建立“互联网+思政+竞赛”的路径。技能大赛集训全过程中涉及训练废屑、切削液废液、报废刀具等工业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将垃圾分类编成案例小贴士通过互联网平台推送至学生学习端,使学生在集训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汇编中华古代工匠小故事,定期推送至相关互联网学习平台,弘扬工匠精神的同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广大师生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热情。
3.重视竞赛团队建设
技能竞赛中的团队建设包含教练团队建设和选手团队建设。在教练团队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教练对集训成果主导因素的地位,选择技能过硬的教练团队,同时强调教练团队的职业素养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使其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邀请劳模和技能强手校友返校担任兼职教练,身体力行地展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学生有机会与大师同行、向大师学习。注重选手团队建设,选手是技能竞赛的实施者,能否顶住各方压力,在竞赛赛场上发挥出色取得成功,这不仅要求选手技能精湛,还要求选手学习态度端正、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过硬且集体荣誉感强烈[5]。在集训过程中,重视选手操作的规范性,关注选手实操的细节,引导选手遵守规则、守时守约,注重选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强调选手沉着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历练。
4.顶层指导
竞赛领导顶层价值观引导对竞赛集训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竞赛领导小组坚持首善标准,在策划竞赛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宏观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强国新理念、新战略融入竞赛计划,定期组织工作小组、教练、选手等竞赛项目相关人员参加专题会,强调技能报国的重要意义,将个体责任感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有机融合,引导竞赛团队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竞赛备战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强调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推进竞赛项目接轨日常教学,引导将竞赛的思政化元素教育与课程思政改革相联系,促使参赛教练明确“培养什么样的选手,怎样培养选手,为谁培养选手”。最后,创建“党建+竞赛”的模式,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和党群合作的协助发展,培养参赛师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不放弃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