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创新研究

2021-09-23 00:47刘静徐丹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中华传统

刘静 徐丹华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其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元素,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在简要阐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创新高校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渠道进行探究,以期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藏的教育资源,希望为高校素质教育实施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高校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质教育;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08-02

现代文化的发展让青年人在逐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中拥有更加坚定的自我价值观念,并且思想价值认知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征。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培养人才的任务要适应时代发展,在历史潮流中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良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推动课堂教育的创新转变,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孟子说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以及其他诸多历史英雄人物为维护家国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坦荡的胸襟与壮阔的情怀,教育高校学生应坚守内心阵地,做一个诚实守信、胸怀坦荡的人,以良好的人格修养感染身边的人。(2)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中心的社会教育。“仁爱”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讓学生充分认识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从“爱自己”扩展到“爱他人”“爱社会”。(3)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心的爱国教育。爱国教育作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思想内容所倡导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胸怀天下,灵活领会忧国忧民的精神内涵,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策略

(一)完善文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学习内容

大学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目的。因此,需要切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一方面针对专业学习特点,开展相应的文化必修课与选修课[1]。在必修课中,由教师向学生讲解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发展规律,明确各个时期作家们的创作思想,不仅能够增强学生鉴赏、分析经典篇目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选修课中,主要是将中华优秀思想与“形势与政策”这门科目相融合,拓宽文化教育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始终坚持内心的信仰,能够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拥有全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要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积极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感受文化之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如主题演讲、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赛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目的。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年级段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有计划、分层次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此满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期待,为文化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二)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育学习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学生通过移动端就可获取学习资源。因此,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拓展教育学习途径,可在微信、微博、易班等线上平台中开设专栏,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论坛中便可使问题得到解答,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与此同时,高校文化教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有目的地加强课程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应用网络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的双向互动,进而构建蕴含所有门类文化元素与育人资源的教育网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中,勇于变革、敢于创新,积极借助新媒体占领文化信息传播制高点,在网络平台中开展活动范围十分广泛的“短诗大赛”,汇集全国各地高校学生,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进一步增强中国古诗词、古诗歌的影响力。湖南大学则利用网络媒介为全校师生打造“手机书院”,其中包括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网页体验用户累计突破三百五十万人次,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赋予全新的生命。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推动文化教育创新才能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进步。

(三)强化校园实践活动,营造文化学习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中的融入,不仅依靠理论学习,还依靠实践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知,以此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2]。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认识传统节日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学生具有较为开放且热烈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与内敛的传统文化有所冲突。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创新校园实践活动,以青年群体喜爱的方式传达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真正做到能讲解有故事、分层次有内涵、可操作有意思,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培养高校学生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依托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诗词朗诵大赛、诗词创作大赛等活动,以鲜明的活动主题感染学生,让学生享受精神盛宴的同时,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在全校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山东大学为提升学生的文化体验感,打造一站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华东理工大学曾以“校庆杯”为中心思想、以龙舟比赛为载体,开展体验感极佳的活动,促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奥秘。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中华传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