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摘 要] 目的:通过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方法:分析传统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弊端,采用校企合作背景下多种方式的培养模式改革。结果:更好地培养实用型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结论: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克服了传统培养模式的缺陷,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56-02
一、前言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医学专业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工学结合[1]。但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改革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值得深思与探索的问题。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为了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并形成了独特的模式[2]。我们应该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教育,打造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排头兵。
二、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经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教学方法落后且单一、教学考核方式忽视操作技能等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人才的传统目标为“学会原理”,高职院校虽已意识到掌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但未能将其明确作为教学目标,或者虽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忽视这一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仍旧只注重理论的学习,使得学生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理念,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实际操作,因而操作技能严重欠缺[3]。
(二)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医学相应的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目前医学专业教学所选用的很多教材内容老旧,实习设备过时,不能紧随企业的步伐[4]。企业要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的医学理念,而学生学到的却是旧技术、旧方法以及旧的医学理念,二者严重脱节,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困境;企业极度缺乏新技术人才,严重阻碍了医学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教学方法落后且单一
高職院校医学专业目前仍较多采用基于多媒体与板书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缺乏互动,填鸭式的教学可能只能让少数极度自觉的学生获益,更多的学生由于课程枯燥、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而不能集中注意力。此外,这种教育模式只强调“脑”而忽视了“手”,更没有做到脑手的互动;学生死记硬背,也没有机会利用学习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些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以及高职院校教育的特质,更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教育[5]。
(四)教学考核方式忽视操作技能
目前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开、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考查的内容明显偏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的[6];此外,该考核方式还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弊端——高分可能仅仅是考试前短时间内强记的结果。
三、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综述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兴的、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它发端于德国,盛行在欧洲,其中以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的合作模式最具特色与成就。德国的“双元制”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与培训,节约企业培训成本;美国的“合作教育”强调在企业进行工作经验的学习,帮助学生践行“理论联系实际”;澳大利亚的“TAFE”与日本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突出国家占主导地位,调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7]。国外校企通过建立牢靠的互惠双赢战略合作关系,使得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教学机制。
(二)国内校企合作模式
国内探索出了“订单式”“校中场”“2+1”“厂中校”以及“卫星式”等校企合作的模式,但对校区合作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大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举步维艰。学院单方面积极,而企业热情度不高成为我国校企合作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使得当前的校企合作滞留在表面的结合,如解决实验与实训基地等,未能构建扎实的合作关系。此外,高职院校虽极力倡导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够深刻等原因,并不能很好地践行校企合作教育,甚至是依旧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8]。
四、高职院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实践
针对我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相关院校与企业,在专业教育结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实习与实训平台建立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培养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的目标。
(一)优化医学专业教育结构
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医院、医疗管理、医务处、医疗器械及制药企业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由于高职院校教育具有职业教育这一突出的特点,更需注重课程的实用性[9]。因此,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课程应坚持“够用”与“实用”的原则,并要考虑学生考证的需求,如执业药师、执业医师等。这就要求院校在了解学生与企业诉求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的帮助与支持下,开展相关的考证培训工作,从而达到优化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教育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