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利,刘枫
(喀什市第三师医院骨科,新疆 喀什 844000)
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于患者股骨颈基底至股骨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是目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下肢骨折之一[1]。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量逐年下降,在遭受到间接暴力损伤后易引起骨折。患者骨折后可明显感到髋部疼痛、肿胀等,患肢活动明显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2]。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可帮助固定复合患者骨折部位,第3代伽马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处移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第3代伽马钉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5~89岁,平均(72.5±2.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2~87岁,平均(72.3±2.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由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O骨折分型;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开放性、病理性骨折;存在心理障碍、精神异常、严重心血管异常等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具体方法:手术切口选择髋外侧大粗隆下方2 cm处,手术切口10 cm左右,切开肌层后显露患者骨折部位,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钢板,将钢板放置于股骨后外侧,随后植入导针,在C臂机帮助下观察导针是否准确植入患者股骨颈内,导针需植入至股骨内1 cm左右,植入完成后退出套筒,置入锁钉以固定钢板,股骨远端植入螺钉以固定。
观察组采用第三代伽马钉治疗,具体方法:选择在患者大腿上部约3 cm处做1个约5 cm的切口,钝性分离皮肤组织显露股骨粗隆骨折部位,在其前中1/3处置入导针,扩髓,C臂机辅助下观察骨折部位,并将其复位后安装瞄准器,与股骨颈内钻入导针,在透视下将长度合适的股骨颈螺钉置入,并将股骨骨髓内钉远端锁钉,拧入抗旋针和尾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畸形)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9 39手术时间(min)69.5±3.4 85.6±3.6 24.85<0.05出血量(mL)86.2±5.8 102.2±6.7 11.28<0.05住院时间(d)6.7±0.5 10.3±0.7 26.13<0.05
2.2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 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9 39治疗1个月55.6±3.6 49.5±3.4 7.69<0.05治疗3个月71.3±2.1 61.2±2.2 20.74<0.05治疗6个月92.7±3.8 81.2±3.3 14.27<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可根据患者骨折后临床表现分为稳定性以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情普遍较为稳定,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式,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稳定患者外侧壁,保护完整性是治疗的关键[4]。锁定钢板是指在传统加压钢板的基础上与固定支架互相结合,达到强化内固定的目的,与传统钢板相比,锁定钢板主要采用生物学固定原则,不依赖骨骼与钢板间的摩擦力稳定,而根据螺钉与钢板间存在的稳定界面帮助稳定患者骨骼,但锁定钢板治疗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易引发多种并发症[5]。伽马钉较早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髓内钉治疗中,第三代伽马钉设计中不对称的沟槽设计使拉力螺钉只能向外滑动而不能向内侧移动,稳定性较高[6]。其主钉位于患者髓腔内,更贴近患者骨折内侧,向下传导的利弊更接近股骨,间接增加了力学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患者骨折部位的稳定性[7]。同时,相关研究表明,第三代伽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相较于其他手术固定螺钉、钢板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8]。此外,主钉与拉力螺钉间的外侧弧形切口可扩大两者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局部应力,提高螺钉与主钉间的稳定性,并稳定患者外侧壁,进而达到固定患处的目的[9]。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第三代伽马钉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并降低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第三代伽马钉治疗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减轻患者术后痛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第三代伽马钉治疗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钟甫华[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第三代伽马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