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成鑫
(通化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2014 年3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国特色,历经千年,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曾经到达各个地区调研考察,始终心系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我们应牢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勇于承担这份重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播与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明更好地传承下去[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够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为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比如,“非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景区,可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非遗文化,还可以作为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再比如,非遗进校园,少年强则国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发扬。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发布。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都争先恐后地采取有利的手段来保护非遗,对非遗文化进行大量的素材收集、整理并纪录。伴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传播平台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发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在B 站、抖音等平台看到非遗文化的介绍与宣传,我们也能够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学习到非遗课程,还可以通过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欣赏到来自于不同地区的非遗作品等等,人们无时无刻都能够接触到各类非遗文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效的大范围的传播[2]。
传统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文化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保护研究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采取的最有效的保护手段。
数字化保护主要是通过影像、三维动画、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来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修复,提供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数字化设备主要包括平面数字化设备和三维数字化设备,主要分为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每一种类别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3]。比如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图片拍摄,保存珍贵的图片资料;可以通过电影机、摄像机等设备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影像资料的收集与记录,形成非遗系列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等,可以实现不同程度上的存储和保护。数字化技术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保护手段,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行研究,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开始通过各类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播,也实现了非遗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传承理念。
长白山乌拉草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地域性特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长白山乌拉草编主要是以乌拉草为原料,经过草编艺人的一双巧手,把朴素的草编做成精美的艺术品。长白山乌拉草编拥有一套完整的编织技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让中国民间十分普及的传统手工艺能够得到广泛流传。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很少有年轻人能够掌握长白山乌拉草编这门手艺,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喜爱、了解并掌握长白山乌拉草编,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术刻不容缓,以长白山乌拉草编文化为传播内容,通过对长白山乌拉草编的描绘,传达了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劳动生产中所产生的思考与视觉审美。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拍摄出一部属于长白山乌拉草编文化的纪录片,用影像的专业纪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4]。
万丽梅,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是中国专业人才库注册“高级草编技师”,是吉林省长白山乌拉草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致力于长白山乌拉草编技艺的培训与传承,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长白山乌拉草编是中国民间生活沿袭并不断发展的一项古老、传统的手工艺,满族特色鲜明,地域特色显著。万丽梅非常注重草编选材与编织技法,从教30 多年以来,培育了上万名草编艺人,遍布吉林省乃至全国各地。万丽梅亲自编写教案和教材,总结并设计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让长白山乌拉草编技艺传承下去,万丽梅带领她的草编团队不断挖掘、抢救失传技艺[5]。
图1 乌拉草编传承人万丽梅(注:图片为笔者自摄,万丽梅女士授权使用)
本课题主要是拍摄了一部指尖艺术——长白山乌拉草编的纪录片,以长白山乌拉草编为主要表现内容,以长白山乌拉草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万丽梅为主要表现对象,用镜头记录下草编艺人背后的故事,并且对草编技法进行了数字化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6]。
4.2.1 口述长白山乌拉草编技法
作品正是针对万丽梅对长白山乌拉草编技法的传承与弘扬进行的记录,采用双机位对其拍摄,主要是通过万丽梅口述长白山乌拉草编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的同期声,能更加真实到位地向观众传达长白山乌拉草编文化。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去传播文化、记录文化。声音作为主要的信息传递介质之一,有必要保证它的现场性以及真实性。
4.2.2 空镜头的运用
空镜头作为一种重要的镜头语言在影视作品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它经常被拿来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相比较,但是又呈现着影视艺术的独有特色。它不仅在叙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常常被赋予作品想要表达的某种理念。在该作品创作中就巧妙地运用了空镜头,通过空镜头呈现了传承人万丽梅编织的精美的草编制品,将活灵活现的草编制品呈现得淋漓尽致。空镜头显示了相对于普通镜头的优势,它可以去表达普通镜头难以直接展现的东西。
4.2.3 景深镜头的运用
景深,是影视创作中重要的表意方式之一,景深选择不同,呈现的影像语言就不同,营造的情景氛围也会不同。景深是影视艺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扩展了镜头表意的方法和内涵,增强了影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在该作品创作中就运用了很多景深镜头,对于万丽梅人物的刻画,采用了大量的小景深镜头来呈现,突出了被摄主体,把万丽梅一生致力于长白山乌拉草编的传承与弘扬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
4.2.4 光线的运用
光线是影视创作的第一要素,运用光影,让画面看上去更有层次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去观察你呈现的画面,刺激观众的感官。不同的光源有着不同的画面造型效果。在该作品创作中巧妙地将自然光与人工光相结合,在室外拍摄时大多采用了自然光线的照射,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还原生活、再现生活的目的。在室内拍摄时,采用了人工光照明的方式,尤其是万丽梅在口述长白山乌拉草编技法的画面中,采用了经典的三点布光法,让人物形象看上去更有质感,增强画面层次感。
4.2.5 将厚重文化用视觉艺术展现
长白山乌拉草编作为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底蕴和深沉的民族文化记忆,需要文化工作者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近年来,随着视听语言日渐丰富,纪实影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喜爱。长白山乌拉草编不仅是重要的视听艺术展现,也可以作为珍贵史料登上历史文化类的学术殿堂。我们通过纪实片从文化的表层讲起,逐步进入长白山乌拉草编文化的内在肌理,以视觉方式探求中华历史文化的人文基因和文脉传承,以视觉艺术巧妙表达深厚的文化思想,让受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长白山乌拉草编文化的内涵。以精美的视觉艺术展示中华文化,传递中国形象和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