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国 王占有
(河南中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河南 郑州 450008)
颈椎病即颈椎综合征是一种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而出现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的一种,是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导致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痹、感觉缺失和运动及反射障碍〔1~3〕。CSR的临床治疗手段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4〕,其中非手术治疗中多种针对性疗法均有明显疗效,其中以中医推拿配合针灸较为常见也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5,6〕。本研究以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懈法”治疗老年CSR,探讨针刀与针灸对CSR的临床治疗价值并比较两种治疗的差异性。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的60例CSR患者分为针刀组与针灸组各30例,年龄60~80岁,平均(68.4±2.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②年龄60~80岁,病程≤5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接受本研究试验方法治疗,自愿作为受试对象。排除标准:①合并颈椎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及可疑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者或有高位脊髓压迫症者;②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严重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者;③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及皮肤病者或合并感染或出血、过敏体质者;④不能表达主观的不适症状及精神病者;⑤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和颈椎先天畸形者;⑥不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治疗或资料不全者;⑦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针刀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4.8±3.1)岁,病程(2.7±1.3)年;针灸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1±2.8)岁,病程(2.8±1.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针刀组治疗方法 (1)体位:俯卧胸下垫枕低头位;(2)定点:第4颈椎-第1胸椎棘突间左右各旁开 3~4 cm处定点(关节突关节的外侧关节柱),共8个点定点,每次治疗选取2个点;(3)消毒: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用络合碘以治疗点为中心向外周行同心圆消毒,消毒半径为15 cm;戴一次性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4)麻醉:麻药配比,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6 ml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共8 ml,医者左手无名指与中指紧夹于棘突两侧,指尖外侧即为定点处。麻药注射采取自然呼吸,进针后缓慢刺入关节突骨面,采取退出式注药,边退针边注麻药,每点由深至浅注射2 ml;(5)针刀操作:①医者左手无名指与中指紧夹于棘突两侧,指尖外侧即为进针点。②医者左手无名指与中指用力下压,嘱患者缓慢吸气呼气,在呼气将末用I型三号针刀沿指尖外缘快速刺入皮下。③稍停3~5 s,嘱患者再次缓慢吸气呼气,同时再次确认施术点位置,确认后,再嘱患者缓慢吸气呼气,在呼气将末,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浅层松解2~3刀。④稍停3~5 s,问患者感觉并再次确认定位及进针方向,嘱患者再次缓慢吸气呼气,在呼气将末,再缓慢推进针刀至中层松解2~3刀。⑤稍停3~5 s,问患者感觉并确认定位及进针方向,稍停2~3 s;再嘱患者缓慢吸气呼气,在呼气将末,再缓慢推进针刀至深层达骨面,途中坚韧难以通过的组织切开2~3刀,关节囊切开,患者会有较强的酸胀感,到达骨面后可稍提起向上下关节囊分别切开。⑥稍停3~5 s,问患者感觉并确认定位及进针方向,再嘱患者缓慢吸气呼气,在吸气时缓慢出针,出针后压迫针眼15 min,无菌纱布覆盖。
1.3针灸组治疗方法 针灸操作方法为主穴:颈夹脊穴。配穴:大椎穴,外关穴,风池穴,合谷穴,后溪穴,肩井穴,曲池穴,天宗穴,肩髃穴,阿是穴,天柱穴等。操作方法:针刺部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擦拭时应从中心向外绕圈消毒。采用华佗牌1.5寸×Φ0.3 mm一次性针灸针,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选择爪切法、针刺的方向、深度严格按照穴位针刺操作的要求,捻转、提插幅度和频率采用均等的手法得气后,艾灸盒覆盖主穴,每次治疗30 min,结束后取下艾灸盒并起针,并按压针孔。
1.4疗程 针刀组和针灸组治疗期间均由固定治疗医生操作完成;其中针刀组每次治疗2个点,每周治疗1次,分4次完成所有定点治疗,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即进行疗效评价;针灸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2 w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即进行疗效评价;所有患者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疗效随访。
1.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使用简化疼痛量表中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的颈痛程度进行评估,即用0~10 cm一条直线,分成11等分,标明数码,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痛觉来判定并画在数字上,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由患者画明疼痛所在的位置,最后由医生判定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
1.6症状评分 症状评分参照《田中靖久症状量表》20分评估法,(1)临床症状与主诉:颈肩部的疼痛与不适(0~3分),上肢疼痛与麻木(0~3分),手指疼痛与麻木(0~3分)共9分;(2)工作和生活能力(0~3分);(3)手的功能(0~-2分);(4)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0~3分),感觉(0~2分),肌力(0~2分),腱反射(0~1分)共8分。共分4个方面评价,分值越低症状越严重,分值越高症状相对较轻。
1.7有效率评价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9〕,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著:原有各型症状明显减轻,颈、肩背疼痛明显减轻,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和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有效率=(治愈+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8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1两组治疗半年后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感与临床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相关临床症状显著减轻(P<0.001),且针刀法比针灸法效果更显著(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即时疗效评价没有明显差别(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评价分)
2.2两组疗效评定 针刀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治愈17例、显著9例、有效3例、无效1例)高于针灸组(90.00%,治愈6例、显著1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85,P<0.001)。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除了常见的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外,严重者还会出现行走困难、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根据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一般可以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混合型。其中CSR是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导致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痹、感觉缺失和运动及反射障碍的颈椎病的一种〔1~3〕。CSR的临床治疗手段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4〕,手术法虽然具有不错的疗效〔10,11〕,但手术对操作者的要求高且术后可能出现的颈椎成角畸形等后遗症逐渐让手术法淡出患者的选择。非手术治疗中有多种针对性疗法,均有明显疗效,其中以中医推拿配合针灸较为常见也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中医治疗中主祛除风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以改变颈椎内外的正常力学平衡〔5,6〕。
针刀是将中医针灸中的“针”与西医外科的“刀”融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骨科疗法,既有针的刺激作用,也有刀的切割作用,通过松解颈部软组织、韧带、关节囊等改善和解除局部组织的粘连,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从而恢复颈椎的动静平衡,消除肌紧张、肌痉挛,改善颈部左右两侧肌力的平衡调整和代谢,使颈椎生理曲度关节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12~17〕。
从结果上看,针刀法与针灸法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与临床症状,但针刀法的即时疗效显著高于针灸法。本研究为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懈法”治疗老年CSR提供了科学依据,表明了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懈法”的临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