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兆聪 邓永锋 慕容三群
呼吸暂停多在新生儿人群中常见,特别是早产儿,指患儿呼吸停止时间>20 s,或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减慢、呼吸停止时间>10 s[1]。目前认为,诱发呼吸暂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胎龄,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早产儿呼吸暂停病情若不得到有效控制,病变会诱发缺氧性脑损伤,呼吸中枢缺氧出现衰竭,进而让患儿丧失生命,即使可能存活,也会影响到患儿脑神经和肺功能发育,出现体格、智力发育异常。近年临床治疗此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咖啡因、氨茶碱均为常用药物,但不少学者在此两者药物临床疗效上存在争议。已有报告证实[2],枸缘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优于氨茶碱,且患儿肺部功能改善效果更理想。但因目前此方面报告较少,此点仍然处于研讨中。现纳入本院2018 年1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60 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分组论述此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纳入标准:①各患儿呼吸暂停时间<20 s,心率<100 次/min 或呼吸停止时间≥20 s;②病情发作≥3 次/d,合并肌张力降低或面色青紫;③各患儿家属均签字接受此次治疗方式;④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疾病者;②合并颅内出血症状者;③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者;④存在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症状者;⑤合并中枢神经性疾病者;⑥已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部感染者;⑦患儿目前存在酗酒史、吸毒史者;⑧中途转其他方式治疗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出生体重1011~2452 g,平均出生体重为(1325.2±375.7)g,胎龄27.5~32.0 周,平均胎龄为(29.4±0.9)周,女13 例,男17 例;观察组患者出生体重1012~2453 g,平均出生体重为(1325.6±375.9)g,胎龄27.4~32.1 周,平均胎龄为(29.2±1.0)周,女14 例,男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各患儿出生后均需入住暖箱,监护其心电指标。观察组接受枸缘酸咖啡因[Alfa Wassermann SpA,注册证号H20130109,规格:1 ml∶20 mg(相当于咖啡因10 mg)]治疗,静脉滴注20 mg/kg,滴注时间>30 min,持续给药24 h 后,每日维持剂量为5 mg/kg,1 次/d。若患儿呼吸暂停≥3 次/d,则将剂量追加为10 mg/kg。对照组接受氨茶碱(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584,规格:2 ml∶0.25 g,)治疗,静脉滴注5 mg/kg,滴注时间>30 min,持续给药12 h 后,每日维持剂量为2.5 mg/kg,1 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用氧时间。疗效判定标准:依据患儿体征、症状评估疗效,显效:患儿治疗24 h 后,呼吸节律恢复正常,未复发病症;有效:治疗48 h 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呼吸暂停次数<3 次/d,呼吸节律正常;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如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低血钾、体温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3 用氧时间 观察组用氧时间(5.21±0.21)d 短于对照组的(9.35±0.3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用氧时间比较 ()
表3 两组患儿用氧时间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通常是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呼吸控制机制发育不成熟的的结果,其发生通常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呈负相关,胎龄<29 周或出生体重<1000 g 的早产儿几乎均会发生呼吸暂停,大多数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时间可持续到纠正胎龄足月以后,部分胎龄<28 周的早产儿甚至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可到纠正胎龄足月以后[3,4]。早产儿呼吸暂停对其呼吸运动中枢血氧有直接性影响,且随着病变发展,若不及时干预,病情会发展至呼吸窘迫综合征。反复性呼吸暂停病变,会让脑组织多次出现缺氧刺激,诱发缺氧性脑损伤,此会严重影响患儿此后脑部神经发育状况,甚至诱发多种后遗症[5,6],让患儿丧失生命。所以,及时给予有效、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症状,对促进其脑神经发育和挽救其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现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常用药物之一则为甲基黄嘌呤类药物[7,8],且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甲基磺嘌呤类药物可增强人体对二氧化碳的灵敏性,增强刺激呼吸中枢和膈肌收缩力,并对呼吸改善有辅助性作用,降低缺氧性刺激[9,10]。氨茶碱、枸缘酸咖啡因均属于甲基黄嘌呤类常用药物,此两者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机制均为以上所述。以往有报告[11]也曾证实了枸缘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比氨茶碱效果更理想,且对患儿肺功能、症状改善等作用突出。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略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表明枸缘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且对患儿脑神经发育有积极作用,并可确保用药安全性。与以往报告相比[11],其结论相符,再次证实了结论,表明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目前临床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及辅助通气治疗,氨茶碱和枸缘酸咖啡因均是目前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常用的药物。其中,虽氨茶碱属于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常用且经典药物之一[12],但是其中毒剂量及治疗剂量相近,临床上使用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由于一般医院不具备检测药物血药浓度的实验室条件,故其临床上应用所带来不良反应也较多。2013 年枸橼酸咖啡因在国内上市[13],目前是国内推荐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药物之一。枸橼酸咖啡因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腺苷受体阻断剂,其作用机制与氨茶碱类似,但是其脂溶性高,可迅速渗入脑脊液,且可以增强膈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出量及氧合,其还可以通过其利尿作用而改善肺功能;另一方面,枸缘酸咖啡因半衰期为100 h,其血药浓度更为稳定,允许间隔24 h 给药。枸缘酸咖啡因治疗剂量及中毒剂量相差较大,其具有更安全的剂量范围,且枸缘酸咖啡因无剂量依赖性,故而临床上使用不需要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其使用更加安全[14]。若未有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会诱发患儿脑部缺氧,脑神经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体格、智能发育障碍,而枸缘酸咖啡因存在较高脂溶性,给药后,可快速渗入到脑脊液,对组织腺苷A1受体有下调效果,进而保护神经[14]。但本研究因样本量、研讨时间等因素局限,未探讨到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脑部神经发育状况,条件成熟可将此点作为重点讨论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考虑采用枸缘酸咖啡因药物,相比于氨茶碱药物治疗,其疗效更理想,安全性更高,且对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