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1-09-23 09:07张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张巾

据统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该病严重的威胁到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1,2]。根据临床的实践经验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可减轻患者机体受损神经的功能,对患者预后改善明显[3]。目前临床常用的静脉溶栓药为阿替普酶与尿激酶,现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7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 例。其中观察组男22 例,女13 例,年龄40~75 岁,平均年龄(52.31±7.57)岁,平均发病时间(5.92±2.18)h,脑梗死位置:18 例位于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6 例位于颞叶,11 例位于双侧额叶;对照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51.35±7.56)岁,平均发病时间(5.42±2.83)h,脑梗死位置:17 例位于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5 例位于颞叶,13 例位于双侧额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患者均经CT 排除颅内出血;③患者年龄为18~80 岁;④发病时间窗3 h内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发病时间窗6 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⑤两组患者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①具有肝肾功能严重疾病的患者;②既往患有脑出血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④近期头部外伤出血的患者;⑤依从性较差的家属及患者。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进行实验室、MRI、CT 以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观察组应用静脉给予阿替普酶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注册证号 S20160055,规格:20 mg/瓶)进行治疗,100 ml 生理盐水中加入0.9 mg/kg 的阿替普酶,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10%静脉推注,其余90%静脉滴注,1 h 内滴注完毕。对照组应用静脉给予尿激酶治疗,静脉滴注2 万U/kg 的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034,规格:25 万单位),总给药剂量为150 万U,静脉滴注时间≤30 min。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于24 h 后对患者行头CT 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语言功能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临床无不良症状表现;显效:语言功能恢复尚可,肌力水平提高2 级,日常生活可实现部分自理;有效:假性麻痹以及语言能力明显改善,肌力水平提高1 级,日常生活无法实现自理;无效:临床症状和肌力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颅内出血、再次梗死、皮疹以及过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的临床多发病,其是因为心源性栓塞或大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头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致使脑供血中断,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使其脑细胞因出现电化学级联瀑布样反应从而与受损脑细胞中的信号通路发生偶联,导致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缺失[6,7]。由于不同的发病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等,脑梗死患者大约60%以上为脑血栓形成。椐相关文献报导在我国的南方人群脑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对较高,同时随着人口的老齡化患病机率和死亡机率也大大增加[8]。如今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快速的实现血管再通,使未坏死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供应[9]。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患者常用的静脉溶栓药有尿激酶、阿替普酶以及链激酶等[10]。第一代静脉溶栓药物的代表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因尿激酶无抗原性其本身不能对纤维蛋白进行结合,对血块表面中纤溶酶原直接进行激活,断裂纤溶酶原分子中精氨酸560-缬氨酸561 键行成纤溶酶,使患者的凝血因子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从而导致血栓的溶解力增强,属于蛋白水解酶。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阿替普酶是第二代静脉溶栓药物,其原理为应用赖氨酸残基对血栓中纤维蛋白进行结合,血液中纤维蛋白溶酶原被激活后改变形成纤维蛋白溶酶,促使血小板的活性被抑制,减少聚集,以达到抑制病患血栓形成,阿替普酶进入患者体内5 min后,患者体内的药物可见浓度减少50%,10 min 后降低至20%,20 min 后降低至10%,最后通过胆汁粪便排泄。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