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卫娜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 100071)
血液透析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造成的肾功能衰竭,其能清除患者血液内有害物质及多余水分,帮助维持机体各项平衡[1-2]。该方式周期较长,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心理压力较大,常规护理措施单一,易使其对治疗结果失去信心,进而产生消极情绪。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对患者人格类型进行划分,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能较好结合每种人格优缺点,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消除其对治疗的排斥心理[3]。本研究通过对76例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探讨其对护理效果、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汇报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76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男性26 例,女性12 例,年龄在58~76(65.25±5.19)岁,透析时间在2~10(5.38±1.62)月;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13 例,年龄在55~77(65.29±5.08)岁,透析时间在1~10(5.23±1.59)月。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上述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②意识清醒,无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③预计生存周期>6 个月;④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②依从性较差,难以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③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按时巡查患者血液透析情况,口头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定期对患者相关身体指标进行检查等。观察组给予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人格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安排其填写九型人格测定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对患者人格进行划分,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②完美型人格干预:此类患者原则性强、追求完美,易对自身情况过度关注,进而产生焦虑。医护人员应认真仔细完成各项操作,向患者详细说明血液透析相关注意事项及其作用,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多给予鼓励及赞赏。②全爱型人格干预:此类患者较多关注他人情感而忽略自身,易信心不足、信念不坚定。医护人员应为其创造奉献机会,充分表达理解及欣赏等感情,以此增强患者信心。③成就型人格干预:此类患者追求成功、好胜心强,乐于竞争及炫耀,易因此产生压力。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其积极进取心态,满足患者对自身地位及价值的心理需求。④悲观型人格干预:此类患者多愁善感、情绪化,易从悲观角度看待疾病及治疗。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耐心关怀,引导其倾诉自身情绪,改善悲观思想。⑤思考型人格干预:此类患者学识渊博、喜欢思考,易固执己见。医护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求知欲,提供疾病相关书籍,使其了解疾病知识,鼓励患者发表己见。⑥多疑型人格干预:该类患者警戒心强、多疑,易对护理及治疗过程产生质疑。医护人员应充分接纳患者疑惑,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及分析,消除患者疑虑,降低其过度防备的心态。⑦欢乐型人格:此类患者追求快乐、只注重事物表面,易缺乏对疾病的重视,耐心不足,依从性差。医护人员应肯定患者乐观情绪,选取轻松活泼的方式指导患者参与治疗及护理。⑧领袖型人格干预:此类患者自我意识较强、喜欢控制,易与医护人员出现对立想法,产生争论。医护人员应避免过多干涉患者自主权,适当满足其支配欲,尊重患者观点。⑨调停型人格:此类患者性格随和、追求和谐,易出现目标性不强、优柔寡断、难取舍现象。医护人员应为其提供正确建议,帮助患者处理决策,树立目标。
①护理效果:病情明显改善,症状基本消失,判定为显效;病情有所好转,症状减轻,判定为有效;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遵医行为:使用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判患者遵医行为,该量表共包含4 个维度,采用1~5 分计分,用药共25 分,饮食共40 分,透析共20 分,液体摄入共30 分,得分越高则患者遵医行为越好。③自我效能感: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C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感,满分40 分,患者得分与其自我效能感强度呈正比。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25 例,占比65.79%,有效11 例,占比28.95%,无效2 例,占比5.26%,总有效36 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13 例,占比34.21%,有效17 例,占比44.74%,无效8 例,占比21.05%,总有效30 例,总有效率78.9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χ2=4.146,P=0.042)。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药、饮食、透析、液体摄入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s,分)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8 38 t P用药21.26±1.37 17.39±1.18 13.134 0.000饮食36.67±2.21 32.85±3.29 5.941 0.000透析18.31±0.92 15.11±1.25 12.710 0.000液体摄入27.23±1.05 24.52±1.36 9.723 0.000
观察组CSES 评分为(27.89±5.53)分,对照组评分为(20.97±4.33)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SES 评分明显更高(t=6.074,P=0.000)。
血液透析是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可通过血液透析机将血液引出患者体外,经净化过滤后再输送回患者体内,以此清除血液中多余水分、毒物等[4-5]。该方式可代替人体肾脏功能,但治疗周期较长,一旦开始血液透析治疗,便不可随意中断,易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6]。
常规护理方式较为基础,难以深入了解患者自身情况并采取针对性干预,因而其护理效果不理想。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以九型人格作为基础理论,对患者人格进行详尽划分,该方式完善性极高,可帮助医护人员深入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及需求、渴望,进而选取更加直接有效的干预方式[7-8]。"一点"指关注点,即患者人格类型中值得关注的特质,"二源"指患者的压力源及动力源[9]。压力源是负性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动力源是医护人员可进行鼓励、调动的人格优点,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通过对此类因素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符合其心理需求的护理措施,能更好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为其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进而消除患者负性情绪,避免其在漫长治疗过程中失去耐性而导致遵医行为降低[10-11]。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能更好发挥作用,改善患者情绪,进而对治疗产生正面影响。同时,观察组用药、饮食、透析、液体摄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注重针对性心理干预策略,从正确角度入手,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对治疗重要性的认知,进而提高遵医行为。此外,本文中,观察组CSE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可从多方面提升患者信心,促使患者以积极勇敢态度面对疾病,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基于一点二源的适应性护理效果较好,对护理总有效率起着重要提升作用,能促使患者遵医行为,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可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