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阳 李文军
【摘要】 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在历史记载和文学影视作品中,一直以负面的形象出现。他被莎士比亚描述为一个小配角、一名粗鲁的弄臣;在电影中,他是迫害托马斯·莫尔的反派人物;在纪录片中,他是奸佞的小人物。总之,在英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克伦威尔的性格以“奸”和“狠”为底色。近些年来,以希拉里·曼特尔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对克伦威尔的形象进行了“拨乱反正”。在文学作品《狼厅》中,克伦威尔呈现出丰富立体的多面形象,且以正面形象为主。而同时代的历史传记也公正而客观地刻画了多面的克伦威尔。本文拟对比克伦威尔在历史和文学中展现的不同形象分别进行分析。
【关键词】 《狼厅》;历史传记;克伦威尔;形象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39-02
一、引言
托马斯·克伦威尔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手下的一位大臣,他虽出身低微,但凭借自身的努力跻身于上流阶层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新贵。
在曼特尔的笔下,克伦威尔一改以往的负面形象,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多面且温情的人物,这一转变使得“克伦威尔”这一系列小说大受欢迎并成为当代最畅销的十部小说之一。克伦威尔的形象问题也成为读者与学界竞相讨论的热点话题。
小说《狼厅》打破宏大历史和叙事,通过“厚描”和“多声调”的叙事方法,通过大量细节的描绘讲述了一个不同于正史记载、别样的克伦威尔的故事,同样具有真实性与启发性。
二、克伦威尔的历史形象
不管是《狼厅》还是历史传记,克伦威尔都表现出了复杂的性格特征。然而,他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形象和忠诚的仆人形象,还是在小说和传记中达成了共识。首先,被历史记载是克伦威尔的公众生活,他成功地解决了苦恼亨利八世的离婚问题,而这使得他功名卓著。
此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适应英国国家事务增多的需要,辅助亨利八世对原宫廷政治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英国向近代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除了对国家事务的贡献之外,克伦威尔还保持了对沃尔西终身的忠诚。沃尔西是克伦威尔仕途上的领路人,在沃尔西得势期间,克伦威尔一直为他效力。沃尔西也把死后陵墓的建设全权交给克伦威尔,可见对他的信任。
在为沃尔西服务期间,克伦威尔学到了有关政治、行政、外交等方面的本领,并表现出非凡的政治家天赋。
1529年,沃尔西倒台,克伦威尔身受牵连,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留在这艘即将倾覆的船上”,并且积极为沃尔西辩护,不停地奔走于罗马和国王之间传递消息和请愿书,直到沃尔西免除死刑获释。克伦威尔对沃尔西的忠诚是公开而无可置疑的。
在这两本书中,克伦威尔优秀、忠诚等正面的品质没有被掩盖,但他自私自利、残忍的一面也未被粉饰。
在沃尔西手下任职期间,他和他的同僚们在工作中展现出令人震惊的严酷无情。“沃尔西的政敌指控克伦威尔将所得的一些钱财转到了自己的口袋里。”麦卡洛克也证实克伦威尔在工作中收取了很多贿赂,“到1527年,他已经激起了民愤,以至于有传言称一个名叫佩恩的人‘正伺机刺杀克伦威尔’”。在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为了建造一座巨大的花园,克伦威尔马不停蹄地将邻居花园的篱笆往后推了22英尺,同时没有给对方任何提醒或补偿。
更大胆的是,他把托马斯·斯托的房子放在滚轴上搬走了,然后在这片腾出来的土地上,开始盖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同时,克伦威尔也并没有坚定的立场,他随时可以见风使舵,在必要时他可以跟他的死对头诺福克公爵进行合作,并通过他获得进入下院议席的机会,他审时度势,在安妮崛起的时候选择与她统一战线,在安妮失势的时候立马踩踏一把,对于克伦威尔来说,“跟敌人结交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
而在私人生活中,《狼厅》描绘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丈夫形象,在妻子丽兹早逝后,他对妻子的怀念持续了一生,并且终身未娶。
但现实却不这么完美,据史料考证,克伦威尔极有可能有一个私生女。切斯特郡的档案中记载了一个名为简·克伦威尔的人,且克伦威尔的妻子还在世的时候她就已经在母胎腹中了,麦卡洛克推测简·克伦威尔可能在1530年代出生。
此外,“克伦威尔的政治和法律事业占用了他很多精力和时间,因此他很少有时间为妻子的逝世和儿子的远离感到悲伤。”这说明小说对克伦威尔的描述还是过度美化了。
综上来看,于公于私,克伦威尔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的核心利益是迎合国王的利益,并无任何信仰可言,他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凭着极度的务实主义,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步步为营、站稳脚跟。
三、克伦威尔的文学形象
由于史料的局限性,在克伦威尔成名之前,克伦威尔的家庭生活并未被记载,能考证的只有名字。然而,在《狼厅》中,克伦威尔的私人生活得到了想象性的构建。他与妻子相濡以沫,“在奥斯丁弗莱的家里,丽兹迷迷糊糊地醒来,叫着他的名字,钻进他的怀里,他亲亲她的头发”。三言两语之间,克伦威尔和丽兹温馨的家庭生活就显现出来了。
在妻子去世后,克伦威尔对丽兹的深情体现得更加明显。“她的声音,她的脚步,她抬起的眉毛,她明朗的笑容,这一切都让他想起丽兹。有时候他转过身,以为丽兹进了房间。”克伦威尔对妻子的怀念持续了一生,他终生未娶,独自把儿子抚养长大,并为他娶妻生子。
对于孩子,克伦威尔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女儿安妮想学希腊语,他就全力支持她学习。对于小女儿安妮他更是疼爱有加,在格蕾丝扮演天使的那一年,他专门做了“用孔雀羽毛做成的翅膀,其他的小姑娘们则装扮成憨乎乎的小笨鹅,而格蕾丝却显得光彩夺目,她的翅膀是全城人所见的最漂亮的了。”虽然克伦威尔不茍言笑、冷峻严肃,但对女儿却有着无限的温柔和细腻。
对儿子格利高里克伦威尔也极其上心。他把他送到剑桥去读书,却从不严苛于他。“就算格利高里没有真正掌握动词变位,他也不会介意,当别人告诉他格利高里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时,他会说:‘他正忙着长身体呢。’”
虽然在《狼厅》的描述中,克伦威尔的父亲对他并不慈爱,经常拳脚交加,但克伦威尔并没有把这种暴躁的教育方式传承到下一代,他对所有的孩子循循善诱,教导有方,严肃却又不失温和。在1529年克伦威尔提前写的遗嘱中,他竭尽所能为孩子留下丰厚的遗产。
在曼特尔的笔下,克伦威尔是一个忠诚而可靠的丈夫,对妻子呵护有加,不像托马斯·莫尔,第一任妻子死后,“尸骨还未寒,她的继任者就进了家门”。在《狼厅》中,克伦威尔重视家庭亲情关系,也是一位称职的父亲。
四、结语
克伦威尔的形象尚未被盖棺定论,史学家和小说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历史传记必须以事实为依托,无法用文学独有的手段进行再创作,它不是为了与普通读者对话,而是呈现过去应有的样子。信笔直书的历史传记让人们认识了一个才华卓越、睿智进取却又残酷贪婪的克伦威尔,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人们能透过克伦威尔看到都铎王朝的兴衰荣辱,诡谲多变,那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在时代舞台上的绝唱。
而通过《狼厅》,人们看到了一个不择手段却又处处充满着人性光辉的克伦威尔,虽是16世纪的历史人物,却有着跟大家相同的处境,相似的遭遇,都是平凡的生命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挣扎与碰撞。历史传记提供了人们了解历史史实的窗口,而历史小说却给历史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生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克伦威尔形象的展现与文学、与历史题材有关,只有结合地看待历史人物的不同展现方式,才可以避免给历史人物定型,才能解读出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Borman,Tracy.Thomas Cromwell:The Untold Story of Henry VIII's Most Faithful Servant.New York:Atlantic Monthly Press,Inc..Kindle,2014.
[2]Catherine Gallagher&Stephen Greenblatt. Practicing New Historici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0:51.
[3]G.R.Elton.Reform and Reformation,England 1509-1558.London:Edward Arnold,1977.
[4]MacCulloch,Diarmaid.Thomas Cromwell:A Revolutionary Life.New York:Penguin Random House,2018.
[5]Mantel,Hilary.Wolf Hall.London:Harper Collins,2009.
[6]狄更斯.托马斯·克伦威尔与英国宗教改革[M].伦敦:英国大学出版社,1959.
[7]希拉里·曼特尔.狼厅[M].刘国枝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8]严春妹.希拉里·曼特尔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4-123.
作者简介:
蒋阳,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研究生在读,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李文军,第二作者,寧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