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行为视角下《背影》汉译英翻译方法

2021-09-22 14:37张盼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
关键词:汉译英翻译方法背影

【摘要】 散文翻译是文学类翻译中的关键一环,我国散文的英译质量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鉴于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本文以霍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为基础,拟从翻译的文本处理行为、翻译目的行为和跨文化交际行为三个维度入手,采取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浅析散文《背影》在汉译英时翻译方法的选择问题,希望能够为译员和英语翻译爱好者带来启发和参考,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关键词】 翻译行为理论;《背影》:汉译英;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122-03

一、引言

散文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背影》是著名学者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他通过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再现了父子之间车站送别的往事,表达了作者缅怀父亲的真挚感情。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大背景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英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以翻译行为理论三个维度,辅以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散文《背影》汉译英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问题,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带给英语爱好者一些思考,从而推动散文的英译以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翻译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1984年,霍尔兹·曼塔利借鉴了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概念,在《翻译行为——理论与方法》中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的观点。翻译行为理论把翻译看作是由目的所驱动、以结果为中心的交际活动,是一种关注于翻译过程的行为。这其中牵涉到一系列的角色和参与者(pp.109-111)。该理论强调,译者不再被动地迎合原文,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2001年,克里斯蒂安·诺德在其著作《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中从五个维度阐释了翻译行动理论:第一,翻译作为一种有意图的翻译互动形式;第二,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第三,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第四,翻译作为一种人际互动;第五,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行为。鉴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散文翻译与文本处理行为、意图行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维度相吻合,故本文的翻译研究主要以这三个维度展开。

三、《背影》汉译英翻译策略及方法的案例分析

翻译行为理论不仅强调了翻译过程中各个翻译角色的重要地位,还突出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理解、加工、再创造都离不开文本处理、翻译目的和跨文化交流三种翻译行为维度的支持。

(一)翻译行为是一种文本处理行为

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转换指令,而是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就翻译行为本身而言,文本处理行为是翻译过程中的基础性行为。文本处理行为不仅包括词汇筛选层面和语句衔接,还包括文本内部修辞方面的细节处理等等。以下是散文《背影》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文本处理层面的典型案例:

例1:词汇层面

原: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

译:There was too much luggage, so he had to give the fee to the porter.

例1中的“脚夫”指的是旧社会负责搬行李的搬运工人,而porter一词的释义正是“尤其特指在火车站受雇搬运行李和其他物品的人”,所以在翻译“脚夫”一词时译者应该用转译的翻译方法,选择英语中对应的单词,不可以逐字翻译,避免外国读者产生歧义。“小费”一词在原文中指的是“支付给搬运工以换取搬运行李服务的费用”,即搬运劳动产生的费用,并非指“按规定价格付费之外另给的赏金、小费”,所以译文中选择了fee一词而不是选择tip一词。准确用词不仅考验译者的翻译功底,也体现了译员本着对读者负责的专业态度。

例2:语句连接层面

原: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

译:In these days,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y grandmother's funeral and my father's unemployment, the family life was gradually tough.

案例2中“一半为了……一半为了……”句式是为了强调“家中光景惨淡”是在“丧事”和“父亲的赋闲”双重因素下造成的,是在由于两者的共同影响导致“惨淡”。在理清语句之间的因果逻辑后,笔者在对原文进行简单的分析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了意译的翻译方法,用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这一短语清楚地表达了句子之间的关系。如果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会使整个句子显得生硬、死板,甚至带有严重的翻译腔。因此在处理语句之间的连接时,译者应该采取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不可拘束于原文的个别词汇。

(二)翻译行为是一种具有翻译目的行为

目的是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行为本身也体现着一定的目的。翻译是一种结合了文字转换、语句连接、语篇分析、文化背景交融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翻译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具有翻译目的的行为。以下是散文《背影》中体现翻译目的的典型案例:

例3:

原:“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译:“It doesn't matter. If they go with you, I will worry about you because of not trusting them.”

案例3原文中“他们去不好”是在作者父亲明确了解服务生不会一心一意为朱自清看管行李、细心照顾后所说的话。在此,作者父亲还是决定亲自去送儿子去車站坐车,“他们去不好”也是典型的中国式表达,委婉地拒绝了让酒店服务生陪同前往车站。其实,父亲想表达的真实含义是自己对酒店服务生的行为表示不信任,如果自己不亲自去送儿子则会担心路上发生的各种状况。在对原文有所了解的前提下,笔者选择了意译和增译的翻译方法,清晰地表达了父亲为何改变主意,不让服务生陪同作者去车站。这样的翻译也更贴近外国读者直接的表达习惯,避免读者臆想父亲改变主意的原因,案例5的翻译目的正是让外国读者跨越汉英语言表达方式的鸿沟。

例4:

原:“进去吧,里面没人。”

译:“Go into the train, or nobody in the train takes care of your luggage.”

例4原文中“里面没人”并不是单纯地指火车里没有人,而是作者将行李存放在火车座位以后,作者父亲暗示作者不能离开行李的视线,要好好看管贵重物品。因此,笔者在翻译这句话时采取了增译的翻译方法,把父亲的担忧表达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父亲说话的深层含义,即通过提示作者“没人”来暗示“仔细看管行李”这一目的。原文也是符合中国人“看破不说破”的简洁、委婉表达方式,因此,译文应该更加直接地说明原因,避免猜忌作者父亲说话的真实意图。

(三)翻译行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地位和重要意义与日俱增。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翻译行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同时也促进着全球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精彩的文化盛宴。以下案例正是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内涵:

例5:

原: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译:My father was so busy that he had decided not to send me and asked a familiar hotel waiter in the hotel to accompany me to the train station.

例5中“茶房”一词最早出自明末凌濛初编写的拟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在旧社会的中国,“茶房”是一种收入微薄的职业,指的是在茶馆、旅店、火车、剧场等处的供应茶水及做杂务的工人,相当于现在的“服务生”。因此,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词汇“茶房”时,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以归化的翻译策略为宏观指导,用转译的翻译方法,在英语单词中选择了与“茶房”意义相近的表达,即“hotel waiter” 强调专门在酒店服务的男工,抑或可以用“the hotel boy”。如果译者盲目直译为“tea house”则会造成更大的文化误解,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及时查阅资料、掌握一定的文化负载词,提升译员的专业素养。

案例6:

原文: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译文:It is very inconvenient for me to use chopsticks and write with brushes. I may not have much time before I depart my life.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而西方国家是低语境文化的代表。所以,在表达方面,中国人往往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采取委婉、隐晦的方式,尽量避免文化冲突和不和谐的争论;西方社会正相反,人们往往直抒己见、一针见血。案例6是作者父亲在分别多年后写给朱自清的信,其中“大去之期”一词也极具中国式的表达特点。“大去”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庄公四年》,本义是指一去不复返,后来引申为与世长辞,是死亡的婉词。由于汉语多使用委婉语隐晦地表达含义,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也应该酌情考虑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翻译障碍。所以,笔者考虑再三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并且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把“大去”译为“depart my life ”而非直接使用“die”一词,避免了直面死亡的“残酷感”,保留东方文化中表达委婉的特点。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案例不仅涉及了归化和异化两大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也包含了笔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直译、意译、增译、转译、加引号法等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使用问题。当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较大时,译者既可以在宏观上采用异化策略,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保持原文的异域情调和独特风采;也可以选择归化策略,则要求译者在深入了解两国文化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职业素养采取意译、释义、转译、增译等翻译方法来翻译原文,使读者剥离文化障碍和束缚,清晰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反之,当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较小时,译者的翻译灵活性也相应降低,只需根据原文展现的现实状况和读者阅读时的实际需求翻译即可。

此外,有关散文的英译需要译者注意的是散文翻译不同于非文学翻译,选词造句等需要注意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由于散文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所以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译者需要关注的翻译要素。站在目标语读者的角度上,译者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更好地展示原作的风采,让读者能够切实感受到散文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作品的美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积累相关经验。而择其译者的角度上,翻译行为是一个多角色参与、互动的过程,译者应该与原文作者读者一起投入到翻译行为中,提升散文作品英译的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Holz-Mänttäri, J. (1984) Translatorisches Handeln:Theorie und Methode[M]. Helsinki:Suomalainen Tiedeakatemia,1984.12-21.

[2]胡艳,张恒.从词汇、句法和语篇评《背影》译文[J].江西教学学院学报(综合),2009,(3):105-108.

[3]钱春花,刘芳.翻译行为体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1-115.

[4]王湘玲,邬清明,朱玲玲.译者目的与翻译规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0-123.

[5]熊兵.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J].中国翻译,2014,(3):82-88.

[6]许渊冲.文学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0-54.

作者简介:

张盼,女,河北承德人,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汉译英翻译方法背影
主题:背影里的爱
背影
Keys
背影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背影
“第二届连士升杯国际汉译英大赛”获奖名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