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毅
【摘要】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有一众江南女子形象,灵动迷人,温润如兰,有着如水一般的柔情和气度。作为“射雕三部曲”之一,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以下简称《倚天》)通过民间与朝廷的纷争这个典型环境也塑造了不少典型的江南女子形象。然而,书中的蒙古女子形象——郡主赵敏却是最为出众的,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文章试图探索金庸的《倚天》是如何塑造一个有血有肉,颇有心机又聪明伶俐的少女,分析她如何由忠于家国而为爱痴狂。
【关键词】女性形象;赵敏;家国;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3-0006-02
《倚天》叙述了一群江湖人士从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夺武林至尊“屠龙宝刀”,到最后团结起来共同推翻元朝暴政统治的故事,书中展现了主人公张无忌与四个女子的爱恨情仇。这四个女子包括周芷若、殷离、小昭、赵敏,她们各有可爱之处,让张无忌意乱情迷,不能自拔,以至于徘徊不定,犹豫不决。金庸也是从这部作品开始把普通人物带进读者的视野,“他将普通人物的爱情与义理放到一个矛盾冲突的环境中来推动情节发展,用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个人与家庭、社会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是个人内心的挣扎、取舍种种矛盾冲突来体现的当代情爱价值观,义利观。同时揭示出在当今社会中,‘义’应褪去一些英雄色彩和利益化,融合到‘情’,符合现代生活理念”[1]。诚然,无论是表妹蛛儿假死复生,小昭替母受罪远走西域,还是芷若为遵师命走向邪化,赵敏抛弃家国终身追随,金庸将四女与张无忌摆在了充满矛盾冲突的现实环境中,通过人物自身对矛盾的抉择将人物推向不同的结局。
一、敢爱敢恨真性情
与其说《倚天屠龙记》是一部武侠小说,倒不如说这是一部四女追一男的爱情小说,爱情是金庸武侠世界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倚天》中,江湖始终和爱恨情仇纠缠交织,书写了四女对张无忌不同程度的爱情。细读文本,这江湖中的爱情故事实际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赵敏是这场“追夫战争”的胜利者,从四女中胜出,这不仅体现了金庸对人物爱情本质的深刻描绘,也表现出作者对女性爱情观的独特认知。
与张无忌的其他三个红颜知己相比,赵敏对爱情更加积极主动,她在和张无忌的爱情追逐战中始终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女追男的爱情在金庸的小说中是较为少见的,与其他几个爱慕张无忌的女人相比,赵敏要更加勇敢,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努力地争取,即使要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周芷若则因为师父灭绝师太“光复峨眉”的命令背叛了张无忌,在师门和爱情的纠结与矛盾中选择了师门,因此她下药、夺兵器、取秘籍、嫁祸赵敏,走向邪化。小昭受母亲紫衫龙王的胁迫,又因为潜入明教密室盗取乾坤大挪移心法而愧对张无忌,不敢向张无忌表露真心,怀着遗憾和不舍远走波斯。殷离虽实为张无忌的表妹,但她敢于直面她对张无忌的感情,也因为对少年张无忌的执着而在面对化名为曾阿牛的成年张无忌时左右为难,始终与张无忌有着不可言喻的隔阂。这三个女子都没有越过这些爱情的阻碍。赵敏与她们不同,她意识到自己喜欢张无忌时就主动去追求,即便是多次的相约与对立、家庭和身份地位的阻拦,她也愿意为了张无忌抛弃家庭与地位,不顾世俗的眼光,愿为一介平民,勇敢地追求真爱。金庸认为,真正的爱情应是纯洁和高尚的,它与财富、门第、权势无关,只要两情相悦,互相支持就是理想的爱情。因此,赵敏显然是金庸对于夏梦情结的又一个理想的感情寄托。
四女对爱情的反应与抉择和她们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赵敏,她那敢爱敢恨的个性便是源于她相对特殊的家庭和身份地位。除了身为郡主的赵敏,其他三女的家庭环境都很恶劣。赵敏出生于王室,自小衣食无忧,赵敏的母亲书中没有提及,但从书中可得知汝阳王很疼这个女儿,赵敏手下的玄冥二老、苦头陀、神箭八雄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武林高手,而汝阳王将这些高手尽数交给赵敏供她调遣,可见他对这个女儿的重视。在遇到张无忌之前,赵敏的人生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家境优越又深得父亲宠爱的赵敏自然比其余三人多了一些豪爽洒脱、更有主见、遇事也更加积极主动。赵敏的父亲汝阳王身为元廷的栋梁之臣,有平定天下的志向,这对赵敏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赵敏也有平定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志向,她有更强的进取心,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会更加努力地争取。为了平定天下,她自幼跟随化名为苦头陀的光明右使范瑶习武,使计将围攻光明顶的六大派高手尽数捉走,随后设计攻打少林和武当并嫁祸于明教。当她意识到自己喜欢张无忌时,为了得到张无忌的心,她设计让张无忌答应实现她三个愿望,一步步走进张无忌的内心。自灵蛇岛归来后,自己被周芷若冤枉时,又不顾生命危险跑到张无忌的婚礼现场抢亲。她敢爱敢恨、敢拼敢做,为了爱情甚至敢抛弃一切,乃至疼爱自己的父兄以及自己匡扶元朝江山的理想,只為得到张无忌的真心。
二、情义取舍陷两难
金庸往往会将“侠义”和“爱情”带进他的叙事系统,似乎他的小说都在叙述着风云变幻的武侠世界,但实际上,他自己想描述的,是“分别注入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2]。具体到《倚天》中,是隐藏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刻画,是作者寄托在女性形象身上的情感意识。赵敏与张无忌情动绿柳山庄地牢,张无忌“一碰到她温腻柔软的足踝,心中不禁一荡”,而赵敏则“羞得满脸通红”,“在这一霎时之间,心中起了异样的感觉,似乎只想他再来摸一摸自己的脚”。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情,由这“肌肤之亲”萌发,张无忌并没有因此而爱上赵敏,但赵敏却因此爱上了张无忌。那晚过后,赵敏对张无忌的爱情开始萌芽,她和他的关系依然是敌对的。可谓落花有情去,流水无意归,这便像极了金庸与夏梦之间那微妙的感情,只不过他在小说中调换了一下主次,这仿佛是在弥补那一份遗憾。
其次,金庸的小说充满着审美期待和审美情趣的魅力[3]。“两难”本源于逻辑学,“两难境地”指的是人处于某种状态下进退维谷,难以做出选择的境况。这是金庸特别喜欢运用的一种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作品人物在面对命运和内心的矛盾冲突时无法做出抉择的境遇。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让金庸可以将种种人物放进“两难”的冲突中,使得人物的设定与发展、故事情节的推移存在着无限的不确定性,让读者在这种不确定的氛围感受小说独特的魅力。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两难境地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处于无从选择的两方冲突中,选择任何一方都会侵害危及另一方,或者两方都是无法割舍的, 放弃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自身毁灭。另一种则是在没有外力压制的情况下,自己内心欲望与道德、情爱的冲突对立使自己无从选择”[4]。在绿柳庄时,赵敏一心想抓住张无忌然后剿灭明教,而到了万安寺时,她却只想劝张无忌归顺朝廷。这个时候,赵敏还是站在“义理”一方,忠于家国。因为张无忌扔了自己所赠的金盒黯然神伤,听到张无忌多日来一直随身带着这个盒子时又由忧转喜;知道周芷若是张无忌的朋友时表示不会伤害张无忌的朋友,但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时又醋意大发,不知不觉间对张无忌的情义都尽数表露出来,甚至连周芷若都看出赵敏对张无忌有情,不知不觉中对张无忌情根深种。此时,赵敏心中的“情爱”一方已然可以与“义理”一方展开抗衡,她终于明白,张无忌是不可能屈服的,她也不可能将张无忌招入元廷,甚至不能让张无忌停止抗元。此时的赵敏是金庸“注入了感情”的寄托,她在那无尽的挣扎中丰富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似那钟情于夏梦却不可得的有情郎。
三、为爱痴狂随张郎
金庸认为:“周芷若和赵敏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我自己心目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5]。虽然金庸自己喜欢的是小昭,但无论是从义理或是情爱两方面来说,赵敏都是《倚天》中绝对的女主角。他筆下的女主角不计其数,但唯有赵敏,对爱情最执着、最义无反顾。金庸先生说,赵女灿若玫瑰。唯有赵敏,最适合玫瑰,也只有玫瑰,才配得上赵敏的风华绝代。赵敏正体现了金庸追求爱情的专一、平等和幸福,表现了金庸在情爱中追求“灵”与“肉”的和谐统一,正如金庸灌注于赵敏与张无忌二人的三观与追求上——抛开情爱的种种外在因素,追求两情相悦的爱情和淳朴自然的自由生活。赵敏对张无忌的爱是痴狂的。痴体现在她为了张无忌抛弃了一切,权利、地位、荣华富贵乃至家人,她的父亲死在乱军之中,她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她痛心,但不后悔。狂体现在她为了张无忌可以不顾一切——张无忌的婚礼,她明知在场的人大多与她有深仇大恨,但她还是坚决地去了,就算所有人都不让她和张无忌在一起,只要张无忌对她有情,那她就会冲破一切阻碍去追寻爱情。人生本就是不完美的,人在江湖和返璞归真都是身不由己的,面临此境地,赵敏的痴情才可谓感人至深。
在金庸的群芳谱中,黄蓉是一个集大成者,是最深入人心的人物,在读者中的名气也最大,金庸为了塑造这个形象,殚精竭虑,极尽所能,几乎使尽了全身的解数[6]。无论是现实的价值取舍还是对爱情的选择,《倚天》的赵敏却是与黄蓉有八九分的相似,可见金庸在赵敏的形象塑造过程中不吝惜笔墨,赵敏能如此出众不无道理。
参考文献:
[1]朱贺江,王燕琼.十年一梦叹倚天,顾盼君心思侬情——浅析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情爱世界[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02):29-32.
[2]金庸.碧血剑[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5,7.
[3]陈剑兵.从《倚天屠龙记》看金庸小说的情爱叙事意识[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03):66-70.
[4]刘双喜,杨圣琼.从“两难”境地看乔峰的悲剧精神[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02):19-20,22.
[5]金庸.倚天屠龙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1415-1416.
[6]陈墨.细读金庸[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