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白话散文的音韵美

2021-09-22 14:37樊笛郭营
今古文创 2021年34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散文阅读

樊笛 郭营

【摘要】 一篇优秀的散文不仅要善于运用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表达形式,还要善于以凝练有力、富有韵律的语言抒发情感,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形”包含着散文的格律,是凸显散文“神”的魅力所在。一些优秀散文富有韵律,自然流畅、极富美感。此类散文可以帮助读者积累词汇、句法,同时感受散文自身的美感及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关键词】 散文;音韵美;对外汉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4-0037-02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通常分为抒情性、叙事性和哲理性三类,前两类散文韵律优美性更为突出,将“情”与“景”生动呈现,阅读时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极易产生情感共鸣。究其原因,自古中国文人诗词曲赋、韵文骈文就讲究平仄与押韵,现当代白话散文的韵律虽然不要求其如古代诗文那般严格,格律形式有所不同,但很多优秀经典散文无不富有韵律,许多散文家精于音韵,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说过“写文章,不仅要考虑一个字的意思,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则表示“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

汉语教材中,散文显然占据了各类型课程选文的主体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散文音韵美的能力,会对词汇、修辞、写作等学习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散文中包含的大量文化因子,自然地从另一个侧面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的特点,将散文的语言美、情景美与枯燥的词汇和语法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汉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学美的感染与熏陶。

一、谐声现象

一些散文中有些段落会用韵,但并不像诗词那样采取严格意义上的押韵,多是押临近的韵,或者押辅音韵尾相同的韵,形成了一种大体基于短句的最后一个字均以某一个相似发音的谐声现象。

以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为例,全文1200余字,以“诗境”描写济南秋天的美景。我们以逗号为最小单位,将全文划分为138个句子。其中以辅音“-n”“-ng”结尾的句子有43个,高达三分之一,有些部分相隔一两句会出现一次:“(1)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2)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3)有睡着了的大城楼,(4)有狭窄的古石路,(5)有宽厚的石城墙,(6)环城流着一道清溪,(7)倒映着山影,(8)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9)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10)那便是个济南。”

有些段落则会连续出现:“(25)和冬是不好分开的,(26)睡熟了一点便是冬,(27)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28)以作个整人情,(29)秋帶冬全给了济南。”

“(133)不动,(134)微响。(135)中古的老城,(136)带着这片秋色秋声,(137)是济南,(138)是诗。”

可以感受到这些段落构成了一种声音的回环美,在阅读体验上自然产生了如同阅读诗词押韵的音韵感,鼻辅音在发音时产生的共振推动了读者与作者间情感上的共鸣。此外以元音“-e”(包含“ie”)结尾的句子有42处,以“-u”为主韵母结尾的句子有16个,以“-a”为主韵母的是12个,如:“(37)以颜色说吧,(38)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39)加上秋阳的斜射,(40)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41)比黑色浅的颜色,(42)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43)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44)一层层的……”

相似的“韵脚”在整篇散文中反复出现,无形之中营造出一种韵律特征,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连贯的旋律感增强了情感的抒发。不同谐声韵律的使用,在表达情感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在一些描写人或物的叙事类散文中常出现以齐齿呼和开口呼为主的“韵脚”,这类谐声现象更突显出一种活泼生动的情态。如:“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小麻雀》)

有时还会出现类似于西方文学更为常见的“头韵”形式,如:“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济南的秋天》)

虽然句式相对零散构不成排比句式,但由于每句的开头都使用了“忽然”,形成一种重复的韵律,再搭配句尾的“韵脚”,读起来明显多了一份节奏感。

二、音韵修辞模式

音韵修辞是散文中最常见的言语活动之一,可以通过对语音四要素的组合,如叠音、双声、叠韵等方式,体现语言的整齐、抑扬、回环等音乐美,同时利用音形与音义的结合关系增强散文语言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往往富有韵律的东西更容易被大脑接受,这也是一些优秀散文作品使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如:“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叠音与叠韵的反复出现,不仅为文章增添了一种韵律感,更使文中所描写的景象动静结合,给予作品层次变化的美感。此外,文中运用了大量双声词如“朦胧”“憧憬”“怅惘”“蜿蜒”等,在语气、语势上相同或相连,语音节奏上呈现出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散文也会有意识地注意平仄格律的选用,发阴平和阳平时音高起点高,尤其是阴平需要拉得更长,一些清新柔和风格的散文多使用平声字词,平声字词音调上“扬”,听起来比较洪亮,活泼明快;而仄声字音感较弱,上声和去声音高相对较低,听起来不够洪亮,在写伤感厚重沉郁风格的散文多使用仄声字词,仄声字词在音调上是“抑”的;如写朱自清的《春》平声字相对更多,“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篇散文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欢快的情绪。平仄与叠音的搭配,令读者感受到平声字强烈的音感,语流有起有伏,产生抑扬顿挫的语感,展示出春天的气息与魅力。散文的韵律会影响散文的色彩风格,风格华丽的散文多半会采用一些优美的词语,结合一些平声字词,读起来华丽柔软;风格沉郁顿挫的散文近于白描写意,结合仄声字词,整体色彩相对单调,所以读起来略显厚重。

三、句式选用搭配

散文另一种突出语言节奏感的形式在于句式的选用。首先,整齐对称的短句最为常见,类似于音乐中的“快拍”,简短明快,给人以清新欢快的跳跃感,烘托出文章的整体气氛。如:“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猫》)

“伺候着河上的风光,这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花鲜,关心这水流的缓急,关心水草的滋长,关心天上的云霞,关心新来的鸟语。怯伶伶的小雪球是探春信的小使。”(《我所知道的康桥》)

老舍笔下的猫活泼可爱,连续使用四字短语,将猫的腔调表现得淋漓尽致,阅读时节奏短促有力,让读者自然地感受到那份万千变换。而徐志摩的散文则悠悠然地向读者展现康桥美景,仿佛随着作者将景象一一尽收眼底。

其次,以某种句子结构形成排比,常结合谐声现象,以尾字押韵穿插其中。句子长度更为规则,而且更加注重音韵之美。如《匆匆》在开篇采用“N+V1了,有再V2的时候”的句式结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整齐的句式结构给人以鲜明的节奏变化,连绵反复地使用该句式,既能感受到世间万物的循环往复,又能感受到语言音韵上的和谐之感。

有了“快拍”,自然还会搭配一些“慢拍”,散文中也常出现整句与短句的交错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缓急顿挫、寄情悠长的音乐美感, 如:“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壶口瀑布记》)这一段以长句“曾V于……,V于……”为主,但其中还搭配了“如A如B”的短句形式,长短强弱交替,错综变化,并且在单句句尾同样出现了谐声现象,以“-n”“-ng”为韵的字更增加了文章的韻律感。在音调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了黄河沿岸风景的不同特征,气势贯通,所抒发的感情也如黄河般一泻千里。

散文的音韵美体现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微妙特征,作者运用汉字特有的声韵特征再搭配上句式所带来的抑扬顿挫、波澜起伏的语流特征,营造出音乐性极强的韵律美感。优美的节奏符合作者感情的起落,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在汉语学习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多整理补充富韵律的散文名篇,结合词汇与语法教学,增强留学生的阅读体验,使汉语学习不只停留在刻板记忆基础知识上,可以利用散文中所体现的汉语美感与音韵魅力,利用悦耳的声音刺激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更有效率地储存所学知识,这对提高汉语应用能力也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周兆秀.散文语言的音韵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9(26):74.

[2]康森杰,黄天荟,李谦诺.早期中国散文中作为文本构建工具的音韵修辞和音韵模式[J].韵律语法研究,2019,(02):18-63.

[3]李双双.论当前对外汉语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017,(06):204-206.

[4]贾慧.浅谈散文语言的音韵美[J].名作欣赏,2021,(02):155-156.

[5]樊笛,周林艳.汉语韵律特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验途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132-134.

作者简介:

樊笛,女,东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散文阅读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