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做结合让科学课探究学习更高效

2021-09-22 01:53冯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动手电路科学

冯阳

追溯教学中做与思关系研究的历史,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肯定了动手的意义;2000年,“做中学”被我国引入,“探究式学习”正式登上我国教育舞台。科学课堂从原先的“老师教、学生听”慢慢转向“老师引、学生做”,但部分课堂又出现了老师过于执着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而疏于引导深层次思考的现象。但事实上,动手与动脑的关系不应该割裂来看,而应该通过课堂上的有机结合,达到平衡协调。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威金斯曾提出:真实的教育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思维习惯的形成和高标准的技能。其观点体现了思维与行为应并驾齐驱的思想。这也是课堂上应达到动手、动脑之间平衡的理论依据。

一、先思后做,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回归科学课程,以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一课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水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老师往往会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实验,并借助实验单记录实验结果。不同老师设计的表格会有细微的差别。在实验前,先请学生猜想可能会出现的现象。这就体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思路。

其中,在实验记录单中加入“学生猜想”这一项目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学生的猜想调动他们的前知识概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出新的知识。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而另一种思路,就是将学生对“毛细现象”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这样一个增长点。笔者发现,该课程上若能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让水顺着它们向上‘爬?并说一说你这样猜想的依据。”课程效果更佳。这是因为“猜想的依据”这一要求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求: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关于学生应该如何猜测,老师可在后续的课程中,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引导,使学生懂得所谓猜测不是凭空乱想,是有根据、有理由地设想,这也是威金斯理论中“思维习惯”的体现过程。结合上述课程设计,我们会发现,“做”固然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但如果能将“思”很好地融入其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关键可能就蕴含于老师的梯度性提问设置中。

二、先做后思,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在老师的有心设问下,“先思再做”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探究活动的操作更有目的性,但其模式是否具有科学课堂上的普适性,仍有待商榷。如,四年级下册的《摆》这一课,“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是课程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发现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展开探究,一些老师往往会从摆的结构入手,通过观察摆锤、摆脚等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然后再展开实验探究。然而,在另一种教学方法中,老师会在指导学生如何计量摆的次数以后,直接将摆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做的同时,自行记录数据。当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时,他们会容易地发现各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明显不同。此时,老师再借势提出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组摆的结构,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比较这两种“做与思”顺序不同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后者更具优势:让学生先动手,在动手后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况且,四年级学生,一方面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迅猛发展的年龄;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完全有能力在发现问题后提出合理的假设。因此,让他们先动手操作再展开思考,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体现了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的步骤要求。

三、做思结合,优化课程策略

是否应该固化“先做后思”或“先思后做”的教学思路呢?其实不然。例如:五年上册《简单电路》一课,一些老师可能会选择将电路元件直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多次操作直至实验成功。但这样会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缺乏目的性,不能对电流通路有深刻的理解。若只是引导思考,电路连接方式又太抽象,小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电路的连接方式。因此,综合做与思的优势与弊端,笔者认为,老师可以先提供一些简单电路元件的卡片,让学生画出电路的连接线。这样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简单电路的前概念进行梳理,从而外化成电路图的设计;其次,老师再让学生按照自己所画图示连接真实的电路;最后,老师再将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展示总结和分类比较,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因此,在部分课程中,“做思结合”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

綜合以上各种课程案例可以看出,做与思的关系是辩证的,不能机械地割裂它们的关系,也不能片面强调某一个的作用。课程探索中究竟是“先思再做”还是“先做再思”,或者是“思做并行”,这需要结合具体课程要求,合理安排。但无论教学顺序如何,优质课堂的关键都在于老师提前花心思设计问题,调整实验器材,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高效实践。

猜你喜欢
动手电路科学
我也来动手
电路的保护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动手演示找错因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