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球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从核心素养层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教育和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进一步向课堂要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索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构建的对策。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课堂上实现高效学习。这样,学生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还能使他们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时间充裕,他们还会积极开展自主探索和学习创新,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将更全面。但小学阶段学生本身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上与教师的配合度也不高,这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找到师生互动的有效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性强,但是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较强的学习规划意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教师需要具体引导学生去学习哪些内容、做哪些练习,对教师未提及的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地学习和查缺补漏。尤其是一些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在课堂上就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二)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不强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互合作,又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思维灵活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使小学数学课堂效果学习的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即使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
(三)学生学习迁移及创新意识不足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但是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容易抓不住重点,很多时候不能按照教师预想的方向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创新。而且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极易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所吸引,难以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气氛,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对策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在課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教师是教学的督导者,而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的过程中,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引,让他们结合学习资源,学会有效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在课前,教师可以用学习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对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部分及时做出标注。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中心问题的指向性不是非常密切,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并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使其明白学习的重点及核心问题所在。教师的鼓励和反复引导,可以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从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意识显著增强。
(二)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小学阶段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同学开展相互合作。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合作型任务,让他们主动参与,并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快感。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换钱、找零、购物、收银等一系列情境训练。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设计和提出与该部分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困惑和学习心得。这样,不仅将数学知识融入了日常的生活情境,显著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习交流的意识显著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三)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对学生学习迁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提及时予以表扬,这样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学习创新意识就能显著增强。
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一题多做。结合一些读图信息题,教师可以着手培养学生自主编写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创编出一些加法减法的问题。训练学生掌握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一共多少等问题;对一道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最少编出三道应用题。对于一些信息丰富的图片,学生甚至可以编出十几道问题。多对学生开展类似的问题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同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和创新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奏,而应该是师生密切互动,多向交流而成的和谐交响乐。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