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
陶行知先生在杭州师范学校演讲时说:“科学并不是很难的东西,高深的科学固然很难研究,但是浅显的科学,我们日常玩着的,人人都会做。”小学科学课程正如陶先生所说:科学把戏。老师应当和学生一起玩,而且引导学生一同玩。现在的科学课堂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在老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搭建探究式学习平台,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提出“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的观点。学校把墙壁除去,拆掉藩篱,把学校、社会、自然联合起来,让大自然做我们的老师,这样才能让学生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视野,发挥内在之创造力。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有限的空间内,我们该如何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呢?
一年级“植物”单元的科学阅读资料是《我们离不开植物》,感受植物给我们方方面面的实惠。但是,我觉得那时候再呈现已经晚了,应该在第一课就建立我们和植物的关系,让学生对植物产生亲近感,再产生研究学习植物的欲望,较为符合学习的心理。所以,第一课,我把主题定位为“走进植物世界”,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让学生畅游植物世界,先后经历大森林、居住社区、街道、公园、田野、果园、菜园、茶园,认识可以美化环境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的植物、可以长出粮食的植物、可以当蔬菜水果的植物、可以当作饮料的植物——茶叶树、可以治病的植物——中草药,认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认识屠呦呦的青蒿素以及诺贝尔医学奖。果然,学生开了眼界,对植物的亲近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一棵植物,要求从整体结构到部分特征都要完成。这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太难了。为了降低难度,我每节课只进行一个项目的观察,即单项观察。第一个项目:观察小女贞树的结构,画出结构图——根、茎、叶。第二项目:观察叶子,画出叶子结构图——叶片、叶脉、叶柄。第三项目:找找植物有生命的证据——要喝水、要阳光、要生长、要开花结果、要死亡。第四项目:实地探访校园植物,画出它们的主要特征,记住它们的名字。主要有:八角金盘、女贞树、香樟树、蔷薇、枫树、黄杨、石楠、樱花树、朴树、无患子等。在教室、实验室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家庭、社区、公园、田野……到处都有科学学习的资源,在掌握了植物科学的观察方法后,学生在社区、公园游玩时,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尽情去探究。
二、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也是教育现象的说明。小学科学探究就是强调在做中学和学中思。
曾经观摩过六年级的一节科学课,老师的教学过程非常巧妙。课堂伊始,老师这样导入:“今天,老师收到一个快递(很重),快递员一不小心把这么重的箱子压在了我为大家准备的实验记录单上。我怎么抬也抬不起来,谁能来帮帮老师把大箱子抬起来取出下面的实验记录单呢?”这是老师上《杠杆的科学》一课的引入,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解决身边的麻烦。果然,全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争先恐后地想要来帮助老师。一位学生抬不动,两个学生抬不动……学生着急了,这该怎么办呢?他们太想帮助老师了。就在这时,一个男孩说,可以用东西撬。于是他轻松成功地帮助老师解决了这个小麻烦,全班掌声响起。老师抓住时机追问:大家知道这个工具叫什么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能帮助我们轻松地抬起这么重的箱子呢?新课就在这样解决小麻烦中顺利地引入了。没有一位学生会在这样的引入中掉队。
课堂进行了十分钟左右,老师又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情境:“请你判断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真还是假,并说出你的理由。1.压水井的压杆利用的是杠杆的科学;2.开瓶器在开瓶的时候用的是杠杆的科学;3.猴子可以和大象玩跷跷板的游戏。”
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前两个问题,学生异口同声地认为是真的,到第三个问题的时候,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的学生说:这不可能,一个太重,一个太轻;有的孩子认为,这有可能实现。課堂陷入了一片讨论声中,而到底能不能实现成了学生心里最想知道的问题,课堂又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
在这节课中,学生没有一个走神的,都认真地投入老师为他们设置的几个情境中,而他们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了共鸣。
三、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儿童科学教育》中谈道:要观察活的生物,要观察生物的自然活动。生物不应当把它处死,做标本,只可待它死了之后,再用防腐剂保护它,看作朋友死亡了,保存遗躯留个纪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社会与环境总目标”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对待自然的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年级《油菜花开了》一课最重要的观察材料就是油菜花。通常校园及周边找不到一朵油菜花,但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总会有人从田野里拔上一大束。通过观察、解剖,学生清晰地认识了油菜花的结构特点,知识掌握得很好。下课了,油菜花被丢进了垃圾桶或在墙角枯萎。《各种各样的花》一课亦然。
在教育需求与教育理念相悖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前一年的11月,带领学生在校园的花坛中撒下种子,2月份开学,我们就可以一边照顾其生长,一边持续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这样做,达成的目标是多元的,最重要的是,有一种生命的情感贯穿其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孩子更有意义。
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要发挥科学课的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