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校思政工作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分析

2021-09-22 02:51韩立国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应用型人才培养

韩立国

摘 要:在高校教育阶段,将思政工作中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强化人才的综合素养,促进人才全面发展,高校教育质量也得到全面提高。就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阐述,明确思政工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思政工作的不足,进一步探究新型高校思政工作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123-03

高校教育过程中普遍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素质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打造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

新经济时代下各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就需要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在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在新型高校教育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强化,锻炼组织管理、沟通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真正打造应用型人才,进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市场需求,就高校自身优势加以客观分析,关注一线生产实际需求,整合资源,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学生所学的知识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立足社会实际需求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要优化理论传授、实验教学以及生产实习等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推进,全面提升人才的知識应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水平,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自身办学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

二、思政工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学术研究成果,促进任务的顺利完成。思政工作的落实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至关重要。应用型人才培养需从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品德等方面入手,培养人才综合素质。而思政工作具有教育作用,处于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前沿,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强化,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从思政工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形成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定型的关键阶段,思想较为脆弱,社会经验不足,很多大学生渴望体现自身价值。在这一关键时期,高校应开展思政教育,给大学生以正确引导,促进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才能够提高其思想成熟度,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高校教育阶段,大学生可能会对自身及社会产生疑惑,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以及社会压力,大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和迷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思政工作的落实,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大学生指导发展方向,通过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开导,促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顺利化解。将思政工作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思政教师以自我的高尚情操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

(三)增强人文观念

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思政工作的融入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人文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现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以人文关怀为重要需求之一,对于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下,通过人文观念的强化,能够把握学生本质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满足时代发展对于的人才要求。

三、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思政工作的不足

(一)思政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

从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来看,思政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仍存在因循守旧的情况。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所采用的素质培养方式大多陈旧,创新性不足,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支持,学生个性发展极易受到制约。思政教育过程中并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灌输的知识大多老旧,并未立足社会实际引入热点话题,这就制约了学生思政认识水平的提升,对于思想建设认识是不到位,思政教育实效不理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也比较低。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思政教育的开展,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并未结合教学实际加以灵活变通,思政教育拓展性不足,无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学评判缺乏现代化理念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成效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思政教学方式单一化

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并未符合时代形势及社会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侧重于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实践的机会有限。思政教育的实践条件较差,教学资源环境明显不够充足,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支持,导致思政教育仅仅是依照教学要求开展实际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兴趣支持,学习效果不理想。并且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下,思政课程缺乏实践意义,创新发展不到位,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三)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特征,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基本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实,需要在基础知识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把握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实际,制定科学且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但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未紧跟时代形势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素质培养不够全面,思政教育的落实缺乏良好条件,无法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应用型人才培养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营养健康教育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