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2021-09-22 01:59肖德合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状态质量创新

肖德合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大多抽象难懂,但先通过实验演示再去理解物理知识就容易的多了。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研读沪科版物理教材,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在改进后,更便于实际操作,本文就对这些实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创新;滑轮实质;质量;状态

探究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质是初中物理的难点,我在讲授中,先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基础,巧妙的设计器材,通过“减法”和“加法”一步一步的问题引领,使学生轻松的认识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具体做法如下:实验器材:自制定、动滑轮的实质演示器一套(主要包括:一字型框架、十字型框架、米字型框架、两端带挂钩的扁长方形框架、扇形泡沫)、支架、绳子、重物。

演示1:用“减法”演示定滑轮实质

1、教师出示自制定滑轮(米字型框架并填充泡沫),组装完毕并拉动绳子,使重物上升。

提出问题:定滑轮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把泡沫去掉后。提出问题:泡沫去掉后它能提升重物吗?教师演示:拉动绳子,重物上升不是很顺畅。学生思考并观察。

3、教师依次把十字型框架和一字型框架与长方形框架组装。

4、提出问题:现在它还能再提升重物吗?教师依次演示十字型框架和一字型框架提升重物,学生思考并观察。

5、教师利用一字型框架提升重物,边来回拉动绳子边提出问题:这个杠杆支点在哪里?

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思考它们的关系呢?学生观察并思考。

6、教师总结:我通过给定滑轮“瘦身”,发现它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其支点就在滑轮的轴上。

演示2:用“加法”演示动滑轮实质

1、教师演示:把一字型框架和扁长方形框架组装后,向上拉动绳子。

提出问题:在重物上升时,杠杆的支点在哪里?重物能否连续上升吗?

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杠杆连续上升呢?

教师演示:把十字型框架和扁长方形框架组装后,向上拉动绳子。

学生观察重物是否连续上升?上升是否顺畅?

3、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重物上升的更顺畅呢?

学生思考,教师依次把米字型框架和填入泡沫后的滑轮与扁长方形框架组装后,拉动绳子,提升重物。

4、教师利用最后一步,给出动滑轮的定义后,提出问题:动滑轮的支点在哪里?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思考它们的关系?

学生观察并思考。

5、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给杠杆“增肥”發现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其支点就在滑轮右端与绳子的切点处。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通过观察和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定滑轮的定义,但对定滑轮是一个杠杆很难理解。我的做法是:给定滑轮一步一步的“瘦身”,从而发现它是一个杠杆,通过找杠杆的支点和力臂,从而发现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学生有了对定滑轮是个杠杆的认识,就容易猜想到动滑轮也可能是一个杠杆,但是很难找到动滑轮的支点。我的做法是:通过演示图3-a先找到杠杆的支点,然后就以能否连续上升和上升是否顺畅进行问题引导,给杠杆一步一步的“增肥”。最终使同学们发现:动滑轮的实质也是一个杠杆,通过对支点和力臂的判断,得出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

探究二:证明“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在探究“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沪科版教材中采用了冰的熔化和凝固,那么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能够证明这个问题呢?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想出了以下两个方法。

方法1:碘锤加热冷却法

实验器材:碘锤、酒精灯、电子秤(0.1g)

实验步骤:①用电子秤测碘锤的总质量为m1;②用酒精灯给碘锤加热,使固态碘变成液态和气态,即有紫色的液态和气态碘出现为止。③把碘锤放到电子秤的同一位置,测量其质量为m2;④等待几分钟直至紫色的碘消失,碘由液态和气态变成固态,然后读其质量为m3;⑤观察到m1=m2=m3

实验结论: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方法2:天平蜡烛熔化法

实验器材:自制天平(两端带激光笔)、大试管、粉红色蜡烛粉末、酒精灯、槽码(带托盘)

实验步骤:①安装调试器材,打开横梁两端的激光笔。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观察横梁或激光笔的亮点,直至天平平衡。②增减粉红色蜡烛粉末的质量,直至天平再次平衡。③用酒精灯给粉红色蜡烛粉末加热大约1分钟,同时观察横梁是否转动或亮点是否移动。实验现象:发现蜡烛颜色由粉红到大红,状态由固态到液态,但横梁和亮点位置不动。④等待大约5分钟,发现蜡烛由液态到固态,但横梁和亮点位置仍然不动。

实验结论: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猜你喜欢
状态质量创新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智珠二则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