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继承和发展广东粤剧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认可广东粤剧。本文在阐述粤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以期激发学龄前儿童学习粤剧的兴趣,为广东粤剧的推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广东粤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235-02
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的推广让粤剧在幼儿阶段普及开来,“从娃娃抓起”的行动能够让新一代的人们从幼儿阶段就对广东粤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好看的服装、精美的道具、跌宕起伏的粤剧故事情节都激发了幼儿园大班幼儿对粤剧的兴趣,为粤剧的推广贡献颇多。尤其是幼儿在学习了粤剧之后,角色扮演、粤剧游戏、粤剧道具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兴致勃勃,同时,受到粤剧熏陶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关注粤剧的发展动向,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粤剧在少年儿童中的普及。
一、粤剧进幼儿园的挑战
(一)流行文化的冲击
粤剧发源于广东佛山,是广东地方戏曲的重要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佛山,曾经有“万人围住看琼花”的壮观奇景,而且广东的粤剧迷会自发地组织学习粤剧、唱粤剧等粤剧交流活动,是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1]。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粤剧文化受到各类流行文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幼儿对传统粤剧文化缺乏兴趣。
(二)多元娱乐方式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供幼儿休闲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如今粤剧逐渐被更现代、更新颖、更多元的娱乐方式所取代。同时,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粤剧的教育形式较为严肃,幼儿难以感受粤剧艺术的魅力。而且幼儿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也很难专注于粤剧学习[2]。
在此背景下,为了拯救日渐式微的广东粤剧艺术,笔者对幼儿园大班开展戏剧综合活动进行探究。许多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为使粤剧适应幼儿学习,对粤剧做出了诸多创新和改变,粤剧逐渐适合学龄前儿童学习,幼儿园的幼儿也开始对粤剧产生兴趣,为广东粤剧的传播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大班粤剧综合活动的准备
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阶段。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粤剧,教师需要在戏剧综合活动之前做一系列的准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一)讲解粤剧的文化渊源
粤剧能成为“活”的文化瑰宝,和其文化渊源紧密相关。教师可从粤剧的文化渊源这一角度入手,给幼儿讲解粤剧的起源、发展,从而拓宽幼儿的文化视野,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传统经典粤剧是我国粤剧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珍贵的粤剧文化资料,也是发扬和推广粤剧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环[3]。许多粤剧充满国家情怀和爱国精神,是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和展示的传统经典粤剧有《乾隆玉秀欣赏花灯》《昭君出塞》《荔枝颂》《春草闯堂之上路》《风雪山神庙》《芦花荡》《崔莺娘》《一代天骄》《罗成写书》等。教师通过给幼儿讲解经典粤剧的背景故事,结合文学、历史、政治、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让幼儿了解并尊重粤剧的传统。鉴于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让他们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内容即可,无需过多展开,主要目的是开拓幼儿的眼界,引导他们爱上粤剧,为今后的粤剧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进行戏剧综合活动之前,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设备给幼儿看一些粤剧片段。幼儿园大班幼儿看到精彩的粤剧片段,就能够受到氛围的感染,激发学习粤剧的兴趣。
目前可以作为引起幼儿兴趣的材料有很多,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儿童粤剧进行多媒体展示。传统粤剧的内容多为才子佳人、帝王作风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适合幼儿园大班幼儿。为解决“没有适合幼儿的剧目”这一尴尬问题,很多幼儿园都开始研究、创新粤剧。经过诸多专业粤剧表演者、教育工作者的大力研发,一种符合新时代幼儿的儿童粤剧出现了。这种粤剧的内容大多充满童趣,对幼儿极具吸引力,但同时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痕迹,适合幼儿园大班这一阶段的幼儿观看[4]。目前创编的儿童粤剧剧目有《懒猪猪去开笔礼》《小志的梨园》《佛山颂》《长寿之乡盏鬼王》等。内容上也丰富多彩,有歌颂地方,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的;有增强集体荣誉感,团结友爱的;有激励儿童勤学好问、尊重师长、帮助同学的;有宣传当地特色产品和特色文化的……教师可以选择这些新颖的儿童粤剧剧目作为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以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学习粤剧的目的。
三、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探究
(一)开展融入粤剧元素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粤剧和幼儿游戏融合,能够更好地在幼儿阶段进行推广。在游戏中,幼儿不知不觉就能学习到粤剧的动作和唱腔,自然而然地走入粤剧的世界。单一的粤剧知识输出对大班幼儿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虽然教师做了激发幼儿兴趣的准备工作,但是如果正式开展的戏剧综合活动不能持续地吸引幼儿,那么戏剧综合活动依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师可以围绕幼儿的心理、兴趣、爱好创编一系列游戏,利用游戏这一幼儿的兴趣点,结合粤剧的音乐特点和形式特点,持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融入粤剧手、眼、身、法、步的元素,站相、亮相、台步、掌、指等多种形体动作,以及合、士、乙、上、尺、工、反、六的粤剧唱腔,组织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创作、表演,从而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粤剧、理解粤剧和表演粤剧的能力。
(二)开展制作粤剧道具的手工课
通过前期的教学,幼儿已经对粤剧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因而教师可以选择粤剧中吸引幼儿的部分,开展进一步的知识普及和兴趣引导活动。与复杂的人物和情节相比,幼儿可能对粤剧中色彩缤纷的服饰和道具更感兴趣,因而教师可以由此入手,选择简单的粤剧服装和道具,开展制作粤剧服装或道具的手工课。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相关材料和工具,并让幼儿自行查找资料,了解如何制作粤剧服装和道具,再亲手制作。幼儿制作出的服装和道具并不需要多么精美,主要是利用这个契机给幼儿动手和思考的機会,使其了解粤剧的特色。在制作粤剧道具的过程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粤剧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融入粤剧元素的现代歌曲
为让大班幼儿更好地了解粤剧、爱上粤剧,让粤剧深入幼儿的生活,部分幼儿园创编了不少融入了粤剧元素的歌曲。这些歌曲比传统经典粤剧和儿童粤剧更为简单,朗朗上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5]。
如《城市美容师赞》就是在粤曲《青梅竹马》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这一歌曲沿用了粤曲的曲调,但经过重新填词创作,更适合大班幼儿学习。歌曲内容为赞美城市清洁工,大班幼儿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城市清洁工的不易与辛劳,从而尊重清洁工这一辛苦又高尚的职业。现代歌曲的形式比粤剧更为灵活,内容也更丰富,诸多融入了粤剧元素的歌曲体现了德育的内容,符合新时代的德育理念。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能够理解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等多种传统优秀品质,继承和弘扬我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本文基于广东粤剧这一我国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广东粤剧已经深入幼儿园教育阶段,且做出了诸多创新和改变。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幼儿讲述粤剧的文化渊源,为戏剧综合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戏剧综合活动更是采用了开展融入粤剧元素的游戏活动、开展制作粤剧道具的手工课、学习融入粤剧元素的现代歌曲等多种形式,让粤剧传承走得更远、更稳。
【参考文献】
[1]马臻邾.疫情之后的思考:粤剧城市市场的培育 以广州为例[J].中国戏剧,2020(9).
[2]梁彦兰.大学生粉墨登场演粤剧——广东粤剧院·星海音乐学院粤剧教学成果汇报展演[J].南国红豆,2017(1).
[3]冯敏仪.原来粤剧如此多fun!——记广东粤剧院“粤剧与咏春”专题巡讲[J].南国红豆,2014(4).
[4]张朝华,丁士军.“新农保”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广东粤西农户的调查[J].经济纵横,2010(5).
[5]启炎.粤韵寄深情 和谐一家亲——记2006粤港澳“粤剧日”广州推广活动[J].南国红豆,2007(1).
【作者简介】
潘艺艺(1981~),女,汉族,广西容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