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经济理论创新

2021-09-22 01:54卢映西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市场

摘 要:

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薛暮桥曾在山东革命根据地进行过货币发行制度创新,以商品本位取代黄金本位,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的论断,为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在市场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方向指引下的研究发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过剩,解决的办法是运用薛暮桥发明的商品本位货币发行制度,通过发行货币收购过剩的商品,在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让过剩产能直接造福社会。

关键词:常平仓;商品本位;货币发行;稀缺资源;市场;生产过剩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21)05-0022-0007

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宝库中,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都有不少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资源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本文聚焦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两大经济理论创新:一是薛暮桥在山东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制度创新;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新成果“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通过深入剖析这两个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希望能对当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有所裨益。

一、中国古代的常平仓制度与薛暮桥的创新

薛暮桥的货币发行制度创新,主要是以商品本位取代黄金本位,涉及怎样利用仓储吞吐商品以平抑物价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中国古代的常平仓说起。

(一)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和制度

以商品储备制度稳定物价的思想和措施,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后期,越国大夫范蠡(约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年)继承了其师计然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谷物平粜的设想。在范蠡之后,战国初期的李悝提出平籴的观点。此外,先秦典籍《管子》的《轻重》篇更为系统地阐述了通过籴粜操作建立粮食缓冲储备的思想。西汉中期桑弘羊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创立了平准法。这是一种将多种商品纳入缓冲籴粜的经济稳定制度,运用平籴平粜机制吞吐物资,稳定京师市场,既防止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控经济,又可获取收益。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大司农丞耿寿昌力主推行粮食缓冲储备机制,最早将这一做法命名为“常平仓”。唐代中期的刘晏改革,以“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稳定丰歉年份和地区的物价。北宋中期,王安石推出的青苗法借小额信贷将常平仓货币化,这一并不成功的常平新法为常平仓基层化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在这个过程中,常平仓思想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良和创新,常平仓制度也在曲折中逐渐走向成熟。

常平仓制度的运行机制简单说就是以基本商品储备来稳定一般物价水平。常平仓的原理就像蓄水池,当市场上商品价格过低时,常平仓高价收购商品,让物价升至正常水平(平籴),以防低价损害生产者利益;当市场上商品价格过高时,常平仓通过低价出售储备商品迫使市场物价降至正常水平(平粜),以防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以现代的眼光看,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目标是维持物价“常平”。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自郡县制设立之后,逐渐发展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结构,国家有统一的赋税和货币,分散的小农经济被有效地整合、组织起来,构成了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一体化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与西方封建社会支离破碎、各自为政的经济体系拉开了距离,产生了宏观经济调控的现实需要。于是独步天下的常平仓制度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极具特色的经济传统。

实践证明,西方主流经济学主张的以货币政策调控物价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和实际效果是可疑的,副作用却是肯定的。在这种银根忽松忽紧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主体不但要应付市场风险,还要应付政策风险。这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最致命的后果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2005—2008年间美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进行了“过山车”式的调控后,最终迎来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这实际上已经宣告了常规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失败。当代经济运行的经验教训正在倒逼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1]常平仓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宏观经济治理智慧,很值得我们积极挖掘和发扬光大。

(二)常平仓的运行和缺陷

常平仓制度的最初目的是通过缓冲籴粜等操作“熨平”因气候变动等因素引发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但在发展过程中因应现实需要,功能逐渐多样化,到唐代已经兼备籴粜、赈贷、赈济三种功能,至清代总结为“小歉平粜,中歉出借,大歉赈济”经营原则,即小灾平价出卖、中灾先借后还、大灾无偿救济,逐步形成了从选择仓址、筹款建仓、储谷种类到补充仓谷、存粜比例、籴粜价格,再到造册上报、管理考核、监督惩治,直至粮谷保存、晾晒、损耗处理等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体系,与国家财政、粮政、仓政、荒政的关系十分紧密。[2]

由于官营常平仓在宏观层面、公共领域担负着稳定、安全与福利之责,故而维系其长期发展的经营选项应是财政养仓。在制度设计上,除了财政拨款和捐输外,常平仓主要利用粮食价格波动(籴粜差价)获取利潤以维持仓储的正常运转,即所谓以仓养仓模式。从清代仓储的实践来看,由于仓储损耗、市场买卖、管理开支等存在巨大的成本与风险,常平仓最多只有微乎其微的、象征性的盈利。因此,财政支持的不可持续性使常平仓难免陷入时断时续的经营困局。[2]

其实从理论上说,常平仓难以盈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过剩。这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没有明确揭示的问题,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框架内才能说明生产过剩的必然性。[3]由于正常情况下社会的生产能力总是大于消费能力的,所以从长期看,农业常平仓的储粮总量必然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最终总会有大量陈粮需要报废处理,从而导致经营亏损、仓储难以为继。后来美国农业改革要借鉴中国古代的常平仓经验,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的过剩问题,而亏损问题则要把物资储备与货币发行结合起来后才能得到圆满解决,这是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

(三)商品收储与货币发行相结合的理论

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是一位享誉华尔街的投资大师,他的证券分析学说在投资界产生巨大影响,因而他被誉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他的学生,至今还有不少華尔街知名投资人自称是他的信徒。同时,他还是一位在经济思想史上被严重低估的经济学家。

格雷厄姆于1937年出版《储备与稳定》(Storage and Stability)一书,认为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的常平仓思想,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一篮子重要商品纳入更大规模的缓冲储备体系之中,并将商品收储与货币发行相结合,即以专门发行的货币作为商品收储的资金,创造出与金本位并存的商品本位货币制度。如此一来,既能收到常平仓平抑经济波动的功效,又克服了常平仓需要大量消耗财政资源的缺点,还避免了用单一商品(如黄金)作准备的货币制度的缺陷,一举多得。格雷厄姆把这种制度叫做“现代常平仓”(Modern Ever-Normal Granary),亦称为“蓄水池”系统。1944年,格雷厄姆的又一著作《世界商品与世界货币》(World Commodities and World Currency)出版,将“现代常平仓”制度扩展到世界范围,即“世界常平仓”(World Ever-Normal Granary)。

格雷厄姆的经济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比如他对资本主义制度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弱点是它不能有效地处理其产品。民主的弱点显现在金融危机中,因为当时的紧急情况要求无限制的集权。”[4]143这里“不能有效地处理其产品”指的是处理不了过剩产品,格雷厄姆已经发现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虽然过剩在经济萧条中并不鲜见,但剩余和萧条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过剩现象已经从较小的地区性因素发展成了萧条的普遍主要特征。”[4]4并且指出这个发现的意义:“如果这是真的,则这个发现的重要性无以言喻。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过去的原则和思维定式已经不再适用。”[4]4就是说,如果造成萧条的原因是过剩而非稀缺,那么以前的经济学原理就过时了。

他还看出过剩与失业的关系,“失业问题和过剩问题似乎是同一个重要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实际来讲,我们不能给无事可做的工人找到工作,因为正在工作的工人已经生产了过多产品。”[4]53-54但他也同时指出,从常识看,“过剩是恶魔”这种社会普遍流行的观念十分荒谬,“全球过多小麦的危害,一定和过多降雨、过多军火或过多人口的危害有所不同。人人都会承认,自然资源的充足是国家和世界繁荣的源泉。提取和加工是实现自然资源的关键步骤,认为这样的步骤就是把地下储藏的无价资源变成了恶魔,这种想法是极度荒谬的。”[4]10实际上这种荒谬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就算最保守的人也会认识到,过剩从个人灾难到国家灾难的转变是对我们资本至上体制的严厉控诉。”[4]10

那么,应该如何合理地处理过剩商品呢?格雷厄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然而,在此冒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新问题:这些基本商品难道不能作为发行货币的坚实基础吗?我们已经有一个完善的黄金收购储备和金本位货币发行程序。同样的做法近期也在对白银大规模地实施。……为什么同样的步骤不能完善地转移到黄金以外的其他商品上来?答案当然是黄金具有特殊优点,被普遍接受为货币基础,而其他商品无论多实用也不像黄金一样有资格成为货币的基础。这个答案确实很动人,但并未解决问题。一方面,必须要注意到如今黄金的货币地位;另一方面,要看到多种商品的坚实组合作为货币基础的可行性。”[4]25

他的意思是选择若干种重要商品组合,赋予这些商品组合与黄金完全相同的地位。既然黄金可以作为货币发行的基础,那么其他商品也同样可以。后面我们还会说到,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这个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格雷厄姆没有找到坚实的理论基础,仅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推理支撑一个建立“恒定购买力的美元”的设想,虽然理论上不够严谨,但的确很有启发性。他提出的具体做法是:当基本原材料的组合总体上出现过剩时,政府应该以复合单元收购和储备这些原材料。商品单元应该包括实际操作能实现的尽可能多的重要商品(在公认的商品交易所销售),其相对数量就与一个合适的基期中生产与消费的比例相应。商品单元的货币价值,即复合商品的数量换算成美元,应该固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如1921—1930年的均值。只要市价比既定价格略低,就应该购进商品单元。商品单元应该以专门为收购商品所发行的通货来支付,并且这些通货应该以库存商品单元为基础,并能赎回库存商品单元。如果商品组合价格超过既定标准,商品单元会自动被通货赎回,继而流入消费。组成商品的生产商以及交易商品的交易所应该在必要的范围内承担储备商品单元的负担,并维护其状态完好,一旦库存商品单元的数量超过了应对未来情况的合适数量,就应该采取适当的社会举措,以将其投入消费,提高国民生活水平。[4]30

这实际上就是常平仓与货币发行相结合,可以称为商品本位货币制度。选择的重要商品都是经常充当工业原料的大宗商品,因为“如果原材料市场相对稳定,制成品市场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不至于不偏不倚的前进,但波动限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4]53所以这个制度可以同时实现三个目标:储存过剩,以备未来需要;用基本商品作为货币基础;稳定价格水平。

格雷厄姆还正确预见到,“‘蓄水池系统的正常运转可能引起库存商品单位增加的趋势。”[4]47“有许多理由让我们相信,‘蓄水池的正常趋势应该是趋向扩张的。”[4]56这说明他对生产过剩现象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明白这种库存量不断扩大的现代常平仓如果不与货币发行相结合,单靠财政支持是难以为继的。

(四)薛暮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格雷厄姆的现代常平仓与中国古代常平仓相比,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商品收储与货币发行结合起来。但格雷厄姆的天才设想从未在西方国家实行过,他独特的经济思想也没有进入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当时的中国更无影响。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货币发行实践中,确曾有过以商品储备制度代替现代金融体系中通行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成功经验。

这一宝贵经验是由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薛暮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薛暮桥是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创立者之一,1943年曾担任山东根据地工商局局长。在他的主持下,根据地货币北海币成功地排挤和收兑了国统区发行的法币,并以稳定的物价提高了北海币的信誉。他后来总结道:“银行发行的货币必须以一半交给新成立的工商局,用来收购各种农产品,随时吞吐,以此稳定物价。我们发行的货币没有用黄金、白银、外汇作储备,是用物资来作储备的。随着物价的涨落,工商局随时吞吐物资,调节货币流通数量,以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问题。我们这种从实践中取得的规律性认识,可能是货币学说史上的一个新的发现。”[5]

薛暮桥的创新实践不但是对西方货币学说的突破,也是对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还活用了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基本上等于把格雷厄姆的设想重新发明出来。当然,创新总是难免要力排众议的。

“当时根据地的许多工作干部受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思想影响,认为金银是纸币的不可缺少的保证。如果没有金银,就必须用‘金本位的美元、英镑等外汇来作保证。既无金银又无外汇,我们的抗币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无法保持稳定。几年来敌后根据地货币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所掌握的粮食、棉布等日用必需品是抗币最可靠的保证,不需要依靠黄金。持有抗币的人民所关心的不是抗币能够换回多少金银,更不是能够换回多少美元或英镑,他们关心的是能够换回多少粮食、棉布等日用必需品。马克思说货币是各种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货币不一定同金银联系,也可以同其他商品联系。只要我们适当控制抗币的发行数量,并掌握着充分的物资,能够在必要时用来回笼货币,平抑物价,就完全可以使抗币为人民所信任。”[6]

从理论上说,格雷厄姆和薛暮桥的方法就是把货币制度从金本位转变为商品本位。无论是金本位还是商品本位,背后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之上的货币理论,即货币的价值必须以商品(黄金也是商品的一种)的价值为基准,而不是以货币的数量为基准。贵金属能够成为货币,首先是因为贵金属也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其次是与其他商品相比,贵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具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但当纸币作为黄金的价值符号代替黄金流通之后,黄金作为币材的优越性就无用武之地了,因为纸币同样可以作为其他商品的价值符号。换言之,以黄金为准备发行纸币,与以其他商品为准备发行纸币,理论上是等价的,后一种方法发出的纸币与前一种一样都不会引发通货膨胀。金本位和商品本位,实质上都是价值本位,法定货币发行从以黄金为准备到以一般商品为准备,不过是一个返朴归真的过程。商品本位货币制度突破了黄金资源枯竭的瓶颈,为市场经济突破人为桎梏向前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我们看到,薛暮桥的做法和格雷厄姆一样,都是把货币发行与常平仓制度结合起来,无成本地解决了常平仓运营中的商品收购资金来源问题,从而使常平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政府财政资源的制约。相对于现代西方金融制度,这种看上去很“土”的货币发行与常平仓相结合的商品储备制度有一个突出的优越性:新增货币直接用于收购商品,即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刺激了商品生产活动,且这种刺激没有通胀的后顾之忧。所以这种创新对当代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一举解决目前西方量化宽松实践中的最大难题(在盈利前景暗淡的情况下,新增货币通过信贷渠道难以进入实体经济),消除人们对量化宽松的最大担心(通货膨胀)。目前在西方国家具有广泛影响并引起极大争议的现代货币理论(MMT),认为一个发行自己货币的主权政府能够负担得起以本国货币计价的任何商品和服务。[7]如果货币是以商品收储与货币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发行,而且是在生产(产能)过剩的常态条件下,那么政府依靠发行货币真的可以买得起任何商品和服务,同时也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事实是:人对消费品的需要是有限的,但商品生产有无限扩张的趋势。[3]所以对产出的商品放开来收储的话,商品储备量在长期中一定是波浪式上升的。用于平抑物价的储备商品只需总储备量的一部分就够了,多余的部分可以用作公共产品,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消费。在现行制度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受财政支付能力制约,公共产品不足是个老大难问题。如果采用商品收储与货币发行相结合的制度,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收购企业利用过剩产能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用作公共产品,便可无成本地一举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这是化生产过剩之害为造福社会之利的有效方法,但这个方法过去经济学界一直没有注意到。

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的创新意义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认为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为经济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一)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

经历了2008年那么大的危机,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痛定思痛,也开始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有所反思。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明显的风向标,得奖者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的主要功绩就是颠覆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2018年的诺奖得主罗默(Paul M. Romer)也对主流经济学多有批评。[8]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上的谬误除了理性人假设,还有稀缺性假设。这个假设把基本经济问题描绘成有限资源与无限欲望的矛盾,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人对消费品不可能产生无限的欲望。[3]

2020年11月25日,刘鹤副总理提出了一個观点,“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扩大内需,可以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能,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增长”。其中“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的说法十分新颖。结合上下文,“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可见这里说的“市场”与供给能力相对,实际上指的就是需求。接下来说“从需求潜力看,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9]换言之,既然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我国又拥有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因而我国经济在全球处于最优越的地位。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又给出了一个更完整的表述,“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10]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和刘鹤副总理以“组合拳”的形式重磅推出的这个在经济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观点,已经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源于实践又进一步指导实践,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例如美国政府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自然会引出一系列问题:贸易战到底争的是什么?是当代最稀缺的资源?最稀缺资源又是什么?“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的论断,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创新成果,正确地指出了最稀缺的资源不在供给侧而在需求侧,为全面认识市场经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所谓稀缺性,就是有限性。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说过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际上是建立在市场是稀缺资源这个常识的基础上的。即人对使用价值的需要是有限的,因而商品的市场(需求)也是有限的,所以市场是稀缺资源,是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对象。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的,“社会对麻布的需要,像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经满足了这种需要,我们这位朋友的产品就成为多余的、过剩的,因而是无用的了。”[11]就是说,社会对所有商品的需要都是有限的,所以容纳商品的市场空间具有稀缺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需求侧的市场比供给侧的资源更稀缺时,生产过剩现象必将逐渐普遍化和长期化。

但是,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意味着市场是可以无限扩张的,生产过剩不是必然的,直接与马克思的观点相反。当然观点相反本身并不足以判断哪一方正确,问题是欲望无限的直接逻辑推论很荒谬:即使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整个地球的资源也满足不了他(她)的需要。

那么,为什么说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呢?这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有关。生产力越发展,市场越稀缺。我们这个时代是有史以来生产力最发达的时代,生产过剩已经无处不在,所以“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

正因为市场成了最稀缺的资源,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仍懵然不知,导致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有时与常理相悖。中国古代建筑长城,是为了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抢劫财富。然而,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项突出“政绩”,就是在美墨边境建起高高的围墙,目的却是防止手无寸铁的墨西哥移民为美国的经济建设作贡献!美国从“进口”黑奴到筑墙自闭,两种现象折射出一个强烈的信息:被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的生产能力需要的是海外市场的扩张而不是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使市场比生产要素更为稀缺,所以美国的劳动市场根本承受不起外来冲击了。

市场比生产要素更为稀缺的趋势,使得资本主义的战争观也悄然改变了。过去,由于生产要素比较稀缺,战争可以当作一盘生意,只要战胜国从战败国掠夺的土地、人口或赔款,总价值大于投入战争的费用,就算赚到了。随着生产要素稀缺性相对降低,多占的土地、人口渐渐成了鸡肋甚至累赘。至于赔款,二战爆发的教训昭示,逼战败国支付其无法承担的赔款,后果很严重。所以从经济角度看,现在战争已经成为赔本生意,战后世界出现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窗口,是有深刻经济根源的。当然不是说战争的危险从此消失,因为发动战争的赚钱动机消失了,其他动机还存在。与此相应,另外一种“战争”——贸易战倒是越来越频繁了。

贸易战是比常规战争复杂得多的“战争”,贸易战引致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怪现状:穷国尽管本身还有大批贫困人口衣食不周,却不断把自己生产的消费品输送到富国;而富国还不领情,要把送上门的便宜货挡回去。只有认识到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才能解释清楚这种怪现状。原来在生产力发展起来后,市场(需求)相对于生产能力越来越稀缺,发达国家对外来的物质财富欲望递减,却都想占据别国的市场,同时保护本国的市场,所以市场就成了贸易战所争夺的最稀缺资源。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推动生产关系的革命。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现象,都是资本主义该革命却不革命的结果。

(二)问题导向与理论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12]相应地,认识到现实经济运行中什么最稀缺,才能找准和解决真问题。

正因为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所以生产过剩成为市场经济的常态。生产过剩导致失业,失业导致贫困,最终结局必然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回顾2008年以来西方社会的种种乱象,这个逻辑链条历历在目。西方统治精英身处困局却不得要领,只是因为他们信奉的经济学,根本不知道市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观察不到已成常态的生产过剩,从而想不到只有解决了生产过剩问题才能走出困局。

反观中国,虽然也搞市场经济,但我們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在改革开放迈进新的历史方位时,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意识到照搬西方市场经济的搞法没有前途,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一贯坚持和不断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在前无古人的探索中不断把实践经验理论化,又以新理论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们的改革仍在深化,理论创新也未有穷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12]“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的观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成果,大大推进了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使我们的经济理论更加丰满和成熟。只有认识到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才能正视进而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生产过剩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从根本上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分道扬镳,走上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问题只在于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并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这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把生产过剩从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而前面介绍的薛暮桥创新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三、两大创新的现实指导意义

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不同在于经济世界观。前者认为用于生产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所以生产过剩不可能成为经济常态。后者认为人对任何消费品都不可能有无限的欲望,但在市场经济中,人却有可能对货币产生无限欲望,对货币的无止境追求导致生产规模呈无限扩大趋势,因此生产过剩不但必然成为常态,而且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已经把马克思的经济世界观表述得更清晰、更具体,为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在市场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指明了方向。于是根本的经济问题就简化为:如何化害为利,科学地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方法也是现成的。薛暮桥发明的商品储备与货币发行相结合的方法,既有马克思货币理论支持,又经实践检验,的确切实可行且无通胀之憂。用这种方法通过发行货币趁低价收购过剩的大宗商品,形成庞大的商品储备,市场价格上涨时又可抛售库存平抑物价,多余的商品还可推向社会作为公共产品,让过剩的生产能力直接造福社会,从而不再给经济运行添乱。由于这种方法可以在无通胀的条件下不断直接增加市场主体的收入,因此能够促使市场主体充分利用过剩产能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岗位并逐渐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从而推高总需求,不断巩固和增强我国市场资源这个巨大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发行货币收储商品,并不需要收储所有商品,只需收储经常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大宗商品即可。稳定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为一般物价的稳定奠定了可靠基础。很容易观察到,我国目前由于石油、铁矿石甚至冻猪肉储量过小,相关商品的价格常有较大波动。建立庞大的商品储备,不仅可以稳定物价,还有利于赈灾和战备。可以说,大宗商品储量越大,经济运行就越稳定,国家也越安全。但在生产过剩条件下,加大商品储量的主要约束是有限的财政资源,所以需要把商品收储的资金来源从财政转向货币发行以破除这个约束。如果说这样的商品储备制度还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当储量过大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仍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4-10-13.

[2]缐文.永远的常平仓:中国粮食储备传统的千年超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54-56.

[3]卢映西.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的成就、误区与启示[J].经济纵横,2021(4):1-7.

[4]格雷厄姆.储备与稳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66.

[6]薛暮桥.薛暮桥学术精华录[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152-153.

[7]贾根良,兰无双.现代货币理论的财政赤字观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谬误[J].教学与研究,2019(3):75-85.

[8]ROMER P M.Mathines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5,105(5):89-93.

[9]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0-11-25.

[10]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1.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28.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责任编辑:武玲玲On the Two Economic Theory Innovations of Marxism Sinicization

Lu Yingxi

(Institute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Xue Muqiao, an economist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our country, innovated the currency issuing system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of Shandong, replacing gold standard with commodity standard,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practice. The recent innovation achievement of Xi Jinping's economic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s that "the scarcest resource is the market",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making full use of and exerting China's great advantages in market resour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direction,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first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overproduction, and the solution is to use the commodity-based currency issuing system invented by Xue Muqiao to purchase the excess commodities through issuing currency, so that the excess capacity can directly benefit the society without causing inflation.

Key words:ever-normal granary; commodity standard; currency issuing; the scarcest resource; market; overproduction

猜你喜欢
市场
古往今来之紫砂收藏
谈日用陶瓷设计课教学与市场结合的改革
平面广告设计对当今商业的重要性
由《编舟记》看当代日本电影题材定位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浅析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柠檬”市场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