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辛亥革命100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触手可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局,构建以“双循环”为基本特征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展开,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施零关税、封关运行将成为全国唯一世界最开放的形态与地区。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效对接、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环形大通道东端衔接部等,从而实现将消费作为战略基点与拉动经济发展的海南样板与开放范例,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海南自由贸易港; “两大枢纽”; 消费链; 消费供给集群;制度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21)05-0085-0007
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赋予海南这么重大的责任與担当,海南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加需要思想解放与开拓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海南制度集成创新与消费拉动经济的使命与担当。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发展格局的先手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创新性地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发展格局,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与消费拉动经济作为推进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战略,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指导性与规范性,从而成为海南富民强岛的基本动力与主体形态。
(一)新发展格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函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辛亥革命10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世事沧桑与历史巨变,与此相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路、战略与格局也从“国际经济大循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转变为“双循环”, 即“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新发展格局。
以“双循环”为基本特征的新发展格局基本要点在于:一是主要依托国内市场,将消费作为战略基点,积极实现国内市场的供需动态均衡;二是加大国内消费比例,调整基本消费结构,着力解决取得扶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后的相对贫困问题;三是“内循环”必须促进高质量发展、高科技支撑;四是大力改善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五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强化政府的引领、服务、监控与保障功能;六是科学把握“大循环与双循环”的相互关系,继续扩大开放并强化进口替代。应当说,从“国际经济大循环”转换为“内循环与双循环”,关键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主要依托国内市场,将消费作为战略基点,积极实现国内市场的供需动态均衡。
充分认识与把握“新发展格局”,发展思路需要消化,经济动力必须转换,消费结构要适度调整,总体工作稳中求进,国际关系有待优化。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一方面,要特别着力并落实“六个转变”:第一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小康向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转变;消除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支持部分先富向实现共同富裕转变;实现温饱小康向追求美好生活转变;追求发展速度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国际经济大循环向“双循环”转变。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与把握“五个不变”: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国走向开放与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此外,还必须切实把握与着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本面: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基础;高科技支撑的发展方式转变;依托消费需求的产业结构调整;化解相对贫困的百姓富裕生活;增强总体实力并稳步走向世界中心。
(二)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践行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2]习近平总书记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别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行稳致远,久久为功。[3]
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践行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核心与保障。所谓制度集成创新,指具有集约性、系统性、融合性的有利于优化资源与要素配置、促进主体创新并有效合作,形成集成放大效应的制度性改革与过程。一方面,制度集成创新能够有效革新系统、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组成合力;另一方面,制度集成创新能够显著优化传导结构、提升治理质量、增强发展动能、促成协同发展。特别是制度系统的集约、融合性创新能够大力提升政府的现代治理能力,加速营商环境优化,强化优势资源集聚、增强区域“场效应”与“势功能”,引领并保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就是要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以钉钉子精神夯实自由贸易港建设基础。
第一,充分认识制度集成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制度集成创新表明,改革的路径在创新,改革的关键在集成,改革的根本在制度,制度创新必在改革。要深刻认识制度是社会生活秩序,是人与人关系的规范,是道德的遵循,是行为的底线;体制是制度的外化,机制是体制的实现,法制是体制的规范;制度是体制、机制、法制的根本。现代社会没有无制度制约的体制,也没有无体制体现的制度;没有无体制控制的机制,也没有无实现机制的体制。实际上,体制改革本质是制度变更,理顺机制其实是体制调适。实现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同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第二,要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与世界通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第三,要依据全周期意识,建立灵活的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与科学管理体制。第四,增强自由贸易港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使依法治理与依法行政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第五,要注重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市场秩序性运行与一体化水平。第六,要强化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站在党和国家大局想问题、办事情,从初心与使命出发,尽心于民生与发展。第七,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行之有效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以强大制度优势支持落实社会治理效能。
党的现代化建设与关键少数的素质提升是制度集成创新的关键与保证。提升认识力、决策力、执行力、监控力是制度集成创新与落实治理效能的基本方面,其中执行力是影响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另外,制度集成创新与高效的人才系统密切相关。相应的人才环境与平台是实现制度集成创新的必要条件。往往有这种矛盾的状态: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越是缺乏人才,于是就越是大力引进人才;然而由于缺乏人才环境与人才平台,却又留不住人才。[4]其实,对于人才而言,有时最需要的不一定是票子与房子,而是事业、平台、团队、希望,渴望得到使用、认同、培育、发展;人才引进不在于十万百万元,也不在于大水漫灌,关键在于短板、精准、适合、有效引进。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愿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人才期望的政治生态与事业环境。
二、消费拉动——新发展格局的海南实践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关键在自由,重点在消费,载体在贸易,路径在开放,目的在发展与民生,任重道不远,功成须戮力。
(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新模式,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践行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面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战略正是将消费拉动经济作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双循环”的基本动力与主体形态,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向而行,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重任,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主要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不当房地产“加工厂”;第二,自由贸易港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包括离岛免税与不离岛免税的同时,构建以消费为主体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不仅要强化国内消费拉动,更将吸引国外消费回流;第三,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覆盖全岛,包含农村、农民,必然着力于城乡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衡化建设,关注民生、消除相对贫困,提升百姓消费能力与水平,彰显发展以消费为主体的市场趋向; 第四,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高科技产业,重点以服务、贸易与消费性的“六大交易所”(国际能源、航运、股权、产权、大宗商品、碳排放权等交易所)为抓手,落实主要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五,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完善与保护一流的生态环境,支持与支撑主要以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第六,国际航空枢纽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两大枢纽”及洋浦港等港口群建设将极大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体现与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主要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七,国际教育创新岛、国际设计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游轮旅游试验区、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均在消费的大范畴之内,都是主要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以及“双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第八,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最开放的形态与地区,是我国唯一“五大国家战略”汇聚地(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前沿,也是“一带一路”国际环形大通道的东部衔接处,还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交汇点。从宏观大局充分认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地位与意义极为重要,从而充分认识消费作为战略基点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中的内在逻辑。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必须注重需求侧管理,并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与供给之间有机、有序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國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切实把握并落实产业链、供应链是消费稳定与提升的基础;同时,更新消费观念,正确认识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性消费在一般性消费中的比重与效率。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新模式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前已经确定的发展思路与战略,不仅如此,还明确 “六所一中心”(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交易所及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国家三大国际博览会之一的“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将落地海南,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消费拉动经济的切实载体与实际着力点,形成支撑消费拉动经济的市场实体与贸易特色。
(二)打造消费重镇、构建消费供给集群,形成现代消费链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基本任务是把消费作为战略基点,合理布局海南自由贸易港消费重镇,造就适合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消费供给集群,构建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相匹配的现代消费链。所谓消费链,是指主要由诸消费群体、相关市场、消费供给者组合成的有序网络实体及其一系列消费行为与过程。没有系统、完整的消费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把消费作为战略基点、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消费供给者而言,应当具备能够展开充分竞争、满足需求的消费品供应商;就相关市场而言,必须提供有秩序的市场环境,包括必要的严格政府监控;就消费群体而言,不但要有起码数量的消费者,还要有相应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三者缺一不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原本国际旅游岛的升级版,消费群体不难解决;相关市场与供给者也会随着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建设相应解决,关键在于如何客观、适合、有效地组接消费链。
依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海南要提前谋划、早期安排、预先布局,创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新模式:其一,依托自由贸易港自身优势建造覆盖全岛的若干消费重镇。消费重镇建设应充分考虑特色、侧重、偏好或主题,把握城市与农村的差异,结合旅游、休闲、民俗、购物诸方面,注重提升文化素质与爱国情怀,同时融入公共服务均衡化与城乡建设一体化。其二,稳定要素市场、保障市场良好秩序,促进健康、有序、适度消费,为消费供给集群、现代消费链提供适合软环境,形成公平、轻松、愉悦的购物天堂。其三,尽快引进规模性消费供给商家,合理布局覆盖全岛的免税经营主体,形成规模性的消费供给集群,构建各有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促使现代消费链健康、有效运行。其四,调整、推进、深化、完善收入分配再改革,解放被教育、医疗、居住、养老、应急等方面束缚的消费力(购买力),调整消费结构,推进消费管理,培育消费主体,重视消费终端,从实质上提高民生质量。其五,把扩大消费基数、调整消费结构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品质结合起来,让海南居民有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公平感。与此同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其六,调整、发展、完善物流体系,明确走向、形成中心,使其适合、有效服务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消费链运行。其七,完善相关消费理念,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消费与效率。其八,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使命与担当,强化政府对于现代消费链的引领、服务、监控与保障功能和作用发挥,依法规范消费市场、消费过程与消费行为。
(三)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消费拉动经济提供基础与保障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既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必备平台。一方面,没有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与监管体系,就没有适合有效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没有集约高效的市场运行主体,也不会有秩序井然的营商环境。自然,没有一流的营商环境,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就是一句空话![4]
营商环境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设计与现实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经贸制度体系的规制化、秩序化、便利化、适合化程度,体现着行政监管与经济运行的关联度与开放度,以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度。营商环境可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营商软环境是指除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之外,与企业开办与经营有关的一系列政府监管、相互关联、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等方面社会必要的活动与条件,即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市场、企业等具有综合性、公共性的市场主体运行环境。如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营销环境、人才环境等。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要认识清楚、行动迅速、政策落地、措施果断。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损害生态与环境、忽视公共事业、引发垄断、导致金钱迷信等。因此,需要对市场经济有客观、科学、清醒的认识,这对于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政府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己任的初心与使命、民生与发展理念,大力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质量与水平,特别要注重人文环境、治理环境、市场环境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担当,诚信为本、服务为上,效率为先、公平为要,关键是维护、养护、保护好公开、公正、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与市场秩序。不如此,一流的营商环境难以建立。[4]
市场监管部门要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克服“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就是政府不必干预”的错误认识,注重市场的系统性、有序性、规则性建设与完善,包括政商环境、投资环境、消费环境、营销环境等全方位、各方面与诸环节。营商环境不好,直接受损的是商家与消費者,但第一责任人是政府及其市场监管部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是所有企业、商家与消费者,包括政府都必须讲求与落实契约原则与诚信精神。契约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诚信精神是市场经济的黄金底线。社会诚信、政府诚信、市场诚信、企业诚信、商家诚信、消费者诚信是诚信精神的基本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要件。契约与诚信、信息密切相关,要全面推进信息共享开放,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同时应尽快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要遵循规则、加强监管,重视评估,严格奖惩。实际上,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求市场经济运行必须切实遵循市场秩序与规则,讲求契约守则与诚信精神,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契约法规与诚信制度,构建并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坚持理论引领、问题导向、路径选择、措施得力,在“负面清单”管理的同时,严厉问责、追责;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提升市场主体的基本素质,健全考核机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政府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委托第三方适时、客观、准确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估、评级,为严格推行激励与惩罚制度提供客观依据。[4]
三、“两大枢纽”—— 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双循环”新高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赋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内涵——“两大枢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5]
(一)国际航空枢纽
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决定在海南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主动同时开放第五航权与第七航权,即国际航班可经停海南、允许他国航空公司在海南独立运营。与此同时,经停海南航班加油零关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将极大促进海南交通运输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充分改善海南营商环境并强化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消费拉动经济提供了重要条件。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旅游与服务的发展,开辟新航线、加密已通航线、扩展各类航空业务、开拓必要的航空服务,包括完善以机场为主要节点的陆地交通网络也成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内容。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
海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与延伸。“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由我国西部省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打造的陆海贸易新通道,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经国务院批复的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6]。后经扩员,形成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四川、内蒙古、西藏等西部省、区、市以及海南省和广东湛江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合作共建,向南经广西北部湾、海南岛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的陆海贸易重要通道,比经我国东部地区路程大为缩短,时间节省,成本降低。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西部南向开放、协同合作与服务平台迅速形成,通道上的物流、贸易、金融、制造、交通等方面服务便利化、功能系统化,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开始形成以供应链、产业链、金融链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圈,实现西部经济创新集成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上,一是将海南的战略地位提升为自由贸易港;二是增加了空运方式;三是赋予了海南自由贸易港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地位与意义。进一步拓展眼光,海南可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向北与“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重庆已开通中欧班列),从而实现“21世纪海上丝路”与“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端联通,形成“一带一路” 国际环形陆海大通道,大大增强“一带一路”的战略性与实际意义。一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与作用充分显现,海南成为“一带一路” 国际环形陆海大通道的东端战略衔接部;另一方面,海南亦将成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外汇接平台,进一步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三)“两大枢纽”——“一带一路”与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
枢纽一般是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强调事物的关键性或相互联系的必要或重要环节。海南自由贸易港“两大枢纽”建设必然成为“一带一路”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
一是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完善使然。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与利益性必然导致开放与交换,从而交通与流通成为市场经济两个必然的基础环节。交通是交换的载体,交换是交通的实现,可见市场经济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两通经济”。实际上,凡交换发达必交通发达,交通发达往往是交换发达的前提与结果。“路通财通”“要想富先修路”即为此意。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既然主要以市场消费(交换)拉动,无疑,“两大枢纽”的设定则必然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
二是海南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意义使然。海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友好生态环境的物理基础,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必要条件。还应该看到,海南海岛经济的特点,更彰显了现代交通对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海南东向国际航道、北靠粤港澳大湾区、西邻北部湾、雄踞南海北缘,天然的地理位置又赋予了海南日益凸显的现代交通的战略意义,其内在现代交通的发展与外在交通现代化同等重要,特别是对于防止南海演变为“亚洲的地中海”以及破解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的“马六甲咽喉”作用尤其重大。在海南建设“两大枢纽”,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双向对外开放的通道与载体,也是实现海南交通现代化的必然举措与必备基础。
三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与优惠政策使然。概括而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为“三区一港一中心、范例+名片+标杆+高地”,亦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覆盖全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靓丽名片,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标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显然,海南如果没有现代交通业的支撑,包括“两大枢纽”,实现其战略定位是不可能的。同时,从实现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定位配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战略抓手考虑,其基本支撐与现实基础、关节点亦为“两大枢纽”:“国际航空枢纽”是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定位基础性、整体性要求;“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是赋予海南诸多优惠政策的作用性与扩展性要求。
四是实现现代化与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使然。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海南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基础;现代交通网则是海南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海南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载体。没有现代交通业的发展与发达,就没有海南的一流营商环境,也就没有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现代化。从海南实际出发,发展国际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与高新科技产业三大鼓励类产业,绝对不能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业,特别是现代航空业,建设“国际航空枢纽”(除内地已开放的航空权外,另主动开放第五航权即中途经停权与第七航权即他国经营权)实乃题中应有之义。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考虑,把海南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更是智慧之举、关键之举、战略之举。
五是海南构建“旅游天堂”与“购物天堂”使然。显然,“旅游天堂”的基础与支撑需要现代交通;“购物天堂”的基础与支撑同样需要现代交通。现代交通是“旅游天堂”与“购物天堂”的纽带与桥梁。旅游网络化发展依托交通网络化;海南“零关税、封关运行”条件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建设,同样依托迅速、便捷、适合、安全的现代交通网。“两大枢纽”将是海南“旅游天堂”与“购物天堂”在现代交通方面的重要体现与实现形式。
六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破除“马六甲战略咽喉”使然。近年来,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灭我动作日趋猖狂,美国的“围困战略”与“四独乱华(台独、藏独、疆独、港独)”图穷匕见。海南位于南中国海北缘,是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也是化解西方国家“围困战略”政策的战略突破口。长期以来,“马六甲咽喉”严重制约我国石油、货物等战略运输,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启用虽然使我国成功实现“经济突围”,但开通位于泰国中部的“克拉运河”仍不失重大战略意义:马六甲海峡的“卡脖子”之虞大为弱化、海路行程缩短、时间节约、成本降低。隔开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克拉地峡一旦被打通,海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将更加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性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意义;即使“克拉运河”短期内不能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也是化解西方发达国家灭我企图的重大战略措施。
(四)“两大枢纽”建设的必要环节
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双向对外开放的通道与载体,建设“两大枢纽”,要特别注重做好如下工作。
其一,尽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从国家层面考虑,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上是一体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相关的两个具体步骤。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触角与前沿,粤港澳大湾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后盾与纵深。要清醒地认识到,海南仍然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距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借助“两大枢纽”,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尽快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充分、适合、精准、有效承接、吸纳、消化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重大利好。待条件具备时,可考虑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一体化,从而使“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更加名符其实,形成“3+1”新湾区(“3”为粤港澳,“1”为海南)。
海南要有国际视野与战略胸怀,在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项下,加强并落地琼港合作,充分发挥香港地区对于海南的“场效应”与“势功能”。这里的“场效应”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的引领、辐射、带动等方面的作用;“势功能”是指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力的转移、下放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承接、吸纳、消化、提升等方面的现象与行为。毋庸置疑,当年香港与深圳之间的“场效应”与“势功能”意义重大。如今,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效对接过程中,加强琼港合作,充分实现琼港之间的“场效应”与“势功能”应当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二选择。
其二,做好“跨海大橋”与“克拉运河”开通的准备。全面、深入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内涵,就海南而言,其中的“陆”包含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覆盖海南全岛的现代交通运输网;二是海南岛与内地的“陆路”交通——跨海大桥。既然“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因而连接海南岛与内地的跨海大桥是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充分考虑在泰国中部克拉地峡开通“克拉运河”也是必要的。一旦“克拉运河”开通,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义将与时俱增,连接海南与内地的跨海大桥将不只是“一座桥”,而是将真正成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关键与咽喉。与此同时,主动筹划海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向北延伸,与“现代丝绸经济带”骨干交通线路对接。一方面,更加充分体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经济意义与国防安全;另一方面,从总体上使得“一带一路”两个方向的骨干通道在东端相互衔接,形成国际环形运输并实现网络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功不可没。
系统思考海南从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到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回顾笔者1996年1月11日《海南经济报》发表的《建立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海南地方产业结构》一文的基本观点不无益处。文中提出,“从海南的资源优势出发,考虑到海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及今后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支撑,加之国家的总体规划,海南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可概括为:依山靠海,发展‘两通(交通/流通),建立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地方产业结构,兴岛富民。这里,‘依山靠海是就海南的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而言;‘发展两通是就海南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与优化经济环境(包括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而言;‘三大支柱产业是指热带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如农作物精加工)、海洋工业(如海洋石化、海洋生物工程、远洋捕捞及加工、造船与航运等)、国际商贸业(如以发达的旅游业为依托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国际会议服务等);[HJ2.3mm]‘兴岛富民是规范海南经济发展的目的与方向,只有岛兴,民才能富,兴岛的最终目的与意义在于富民。”[7]时隔25年,该文的认识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相一致,与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发展新模式相吻合。因此,从海南实际出发充分重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是海南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方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HJ2.25mm]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习近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J].今日海南,2020(6):1.
[3]赵晋平.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行动指南——《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简析[J].中国发展观察,2020(11):38-40+7.
[4]王毅武.推进海南“双自贸”建设的思考[J].新东方,2019(1):6-13.
[5]中共中央 国务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EB/OL].http://www.china-cer.com.cn/hongguanjingji/202006025563_2.html,2020-06-02.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发改基础〔2019〕1333号)[EB/OL].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1908/t20190815_962256.html,2019-08-15.
[7]王毅武.建立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海南地方产业结构[N].海南经济报,1996-01-11.
责任编辑:李金霞
Systematic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ang Yiwu
(Hainan Modern Management Institute,Haikou Hainan 570228,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never been so accessible as it is toda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circulation" is in full s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free trade po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Hain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zero tariff and closed operation will become the only and most open form and region in the world. It is a arduous and glorious tas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to set up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nsumption center and an international consumer goods fair, build a first-class business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Hainan free trade port, and build the connection department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 Belt and Road ”,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sumption as a strategic basis and the Hainan model and opening example of stimul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uble circulation”; Hainan Free Trade Port; “Two major hubs”; consumption chain; consumer supply cluster; system integration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