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坡
本课题主要以我校的教学诊断课堂作为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课堂观察和教学诊断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确立观察点,制定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观察量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论证,形成有效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方法,并在学校进行推广,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教师。
一、研究背景
1、课堂观察研究现状
课堂观察的相关研究,收录在知网中就有近万篇,主要集中在近五年,其中关于中职方面的研究成果,只有不到4%的比例。近年来,研究者们倾向于将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在运用量表记录课堂信息的同时,对某些课堂事件进行主观的描述与诠释,以期更全面客观地观察课堂的全貌,便于课后分析与推论结果。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背景下,利用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的契机,我们以研促教,发动青年教师关注课堂观察,深入剖析课堂结构,以期提高教师的听评课水平和教学设计水平。
2、课堂观察存在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听评课主要存在“三无”现象,即:无合作的任务,教师为了完成教研任务而听评课,没有实际的研究与合作;无证据的推论,听评课的评价由听课教师主观判断,没有准确的数据和推论依据,评价偏离科学;无研究的实践,教师在听评课过程中存在只参与不研究的现状。
为了让我校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教师,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论证,形成有效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方法,并在学校进行推广。
二、观察策略
(一)LICC范式
LICC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谆5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构建的一种教师间合作观察课堂的听评课策略,它包含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20视角和68观察点,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科学的借鉴范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优势之处在于科学化、专业化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原本模糊的听评课方法用全面系统的框架体系固定下来,使听评课的过程有章可循。
(二)观察点确立
现行的中职学校课程内容,多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及职业实践要求,重新进行整合而形成的校本教材,既强调工学结合,又要求深入浅出;根据专业的不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堂呈现形式也不同,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尽量贴近职业岗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上,既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取,又强调具备从业能力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的训练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知识传授。课前量表主要是课堂观察者和授课者在课前的沟通合作上,根据四个维度中的准备、目标、资源等视角,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观察点制定观察量表,开展课堂观察、记录;基本量表主要是记录课题的主要信息、观察位置、课室布置、优困生等基本情况,以及对话、倾听、互动等视角,通过基本信息的采集,分析、研究课堂的基本情况;定制量表主要是根据授课者的教学设计设想,在环节、实施、内容等视角制定相应的观察点,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研究,从而诊断课题的质量;反馈量表主要是通过授课教师、学生的反馈,分析、研究关爱、民主等视角,科学分析课堂文化和性质。通过四种课堂观察量表,以合作观察的形式立体化记录解决课堂中的“三无”现象,合理诊断课题教学情况。
(三)理论提升
基于LICC范式的课堂观察是观察者通过团队配合观察模式,与授课教师、学生三方合作,通过对课堂教学前、中、后过程中各主体以及实施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帮助授课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发现自身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汲取他人精华,弥补自身不足,帮助授課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教学特色,形成良好教学风格;引导学生明确教学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基于LICC范式的课堂观察策略研究,有助于课堂观察者在开展课堂观察前目的明确,在实施课堂观察时,能够凭借自身感官和相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来记录课堂的开展情况,课后与授课教师一起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价值
进行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有利于授课教师、观察者、学生三方重新认识课堂。促进中职教师提升课堂观察能力、形成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螺旋上升的良好模式,通过共同的分析、研究,转换中职教师的听评课思维方式,反思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具有自身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开展课堂观察的过程也是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形式多样的教学观察和研究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