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根
“优质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目标、行为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教育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近年来,华舍小学倾情于“春蚕文化”的学校建设与发展,“春蚕文化”落地生根,外呈开放发展之态,內尚和谐治理之美。
一、文化定位,确立学校教育的“基因文化”
华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享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美誉。追根溯源,这一美誉当归功于春蚕的吐丝结茧。郭沫若云:“蚕食桑而吐丝”乃“吮其精而去其粕。”追源春蚕一生,学校提炼了春蚕的高贵精神:“洁白纯朴、无私奉献、别具匠心、自我革新”,堪称绸乡丝都华舍人之风骨,亦应当是华舍教育之精粹。理应成为华小的教育精神:华小教师就要像春蚕一样食桑而吐丝,无私奉献,辛勤育人;华小学子就应如春蚕一般破茧成蝶,自我革新,全面发展;华小教育更应如春蚕吐丝般深耕细作,别具匠心,奋力追求破茧成蝶的发展前程。
在春蚕文化引领下,学校梳理完善了校品系列文化:办学宗旨为“扬春蚕精神,育时代新人”。办学理念为“弘扬春蚕教育精神,培育健康智慧少年”。办学目标为“创办一所具有春蚕精神,久久为功的城区优质名校”。我们还以“培养健益身心,慧识万物的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华小学子”为育人目标,以“洁白纯朴、无私奉献、别具匠心、自我革新”为学校精神。校训为“春蚕奉献,健益身心”。校歌为《春蚕织梦》,校党刊为《春蚕》等。
二、文化养育,滋润学校教育的“创生文化”
学校精心打造春蚕文化,努力将文化打造成为教育的一种智慧、气质与气场。
(一)以文化境,“印象华小”环境述说教育文化
学校环境离不开文化,将文化境化、情化,就深化了校园文化的根基。
以江南水乡传统风格为基调,以“春蚕育人”为思想内涵,学校初步营造了“印象华小”的校园环境文化,形成了“院、场、堂、会、坊、苑、馆”为标识的环境文化特色。“院”:相传东汉名士华歆,访友管宁而立舍于此而命名为“华舍”,学校建设了“华舍”院落,院落里呈现了“地名文化、地域文化、名士文化”;“场”:精心创设了孙尚香纺织场;“堂”:学校创立了“春蚕讲堂”;“会”:学校布置了“华小悦读会”;“坊”:学校装饰了“华小节日坊”;“苑”:学校精心创设了“华小文化苑、董希文书画苑”;“馆”:学校创立了“绸乡文化馆”“华小校史馆”,……让校园处处充盈着“最华舍”文化气息,彰显校园环境的“精气神”。
(二)以文化人,“春蚕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促进人的成长,在师生的互动对话过程中,文化的基因便悄无声息地流淌在每一位师生的心里。
1.“春蚕榜样”主题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开展了“学习红色榜样,争做健美少年”德育主题活动,通过“一月一榜样”“一月一讲话”“一月一队课”“一月一星”等系列活动,以榜样力量激励华小学子健康智慧成长。
2.“春蚕奖章”评比活动,涵育师生人格修养
为更好践行春蚕精神,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春蚕章”争章活动,与此同时组织教师开展“春蚕奖”评比表彰活动,砥砺师生成长。
3.“春蚕食桑”慧心悦读,丰盈学生的文学素养
弘扬春蚕“食桑吐丝”的精神,学校积极推进“春蚕食桑”慧心悦读,精心选择华小年段18书单,用心编制了“慧心悦读”手册。从小播下阅读这颗种子,丰盈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以文化新,“春蚕文化”焕发活力
学校努力通过文化来改善学校教育的“行走方式”。
1.“春蚕先锋”创建:提升党建品牌形象
学校将“春蚕先锋”作为党建工作品牌,通过开展党员教师的“春蚕论坛”、创建党建工作的“春蚕微信”、举行青年骨干教师的“春蚕约谈”、开展“春蚕榜样”教育,创编“春蚕党刊”等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力。
2.“春蚕育人”课程:彰显学校教育品质
综观“春蚕精神”,与当今提出的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育人目标的要求相吻合一致,因而学校将课程命名为“春蚕育人”课程,完善与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春蚕育人”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春蚕育人”拓展性课程由三大课程群组成:“纯朴”课程,“匠心”课程,“革新”课程,最终指向于“破茧成蝶”这一目标。学校的《匠心智造》《弦乐飞扬》获市精品课程,《弦乐飞扬》选送参加省精品课程评比。
3.“春蚕讲堂”活动:增强教师的组织认同感
华舍小学教师是由原华舍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网点撤并时各完小教师、考调入的新教师等组合而成,从教师团队实情分析,提升教师个体的组织认同感是学校首要工作之一,教师对办学理念的认同、制度规范的认同、文化心理认同、专业成就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鉴于上述思考,学校精心创设了“春蚕讲堂”,对讲堂活动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一年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促使华小教师凝心聚力、抱团前行、增能提质。
三、文化立品,成就学校教育的“特色文化”
学校依托华舍地域的丝绸核心文化,开展了“绸乡丝源”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知、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一)精心构建劳动实践基地,实施全程性教育
学校精心构建四大劳动实践基地——“春蚕桑园、绸乡蚕房、尚香织场、江南染坊”,成为学生植桑、养蚕、纺织、印染的全程式实践场所。
(二)用心创编劳动教育教材,实施系统性教育
学校用心创编《栽桑养蚕》《日出万丈学纺织》《织韵丝语》《童心印迹》四本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构建了系统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课程群正选送参加市精品课程群评比。
(三)倾心推进劳动课堂教学,实施全员性教育
“绸乡丝源”劳动教育课程分阶段科学有效推进,第一阶段以社团先行,第二阶段依托美术和科学学科,通过学科课程资源的高效整合,结合课堂校本化教学,将课程合理科学安排在三至六年级有序开展。在STEAM教育理念指引下,推进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努力构建劳动课堂教学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