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09-22 20:56李相伟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劳动教育初中数学

李相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对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初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产劳动,且用于生产劳动。因此,如何通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发挥数学的劳动教育功能,探索数学的劳动教育教学策略,完善数学的劳动教育评价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文章通过对初中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学科教学如何进行劳动的情感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近些年,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动动手、出出汗或干些体力活,应该进一步丰富其形式和内容。学校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阵地,数学学科教育虽然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但是数学知识本身大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尤其是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更是与人们的日常劳动有着紧密联系。如何将数学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进行融合,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实现数学学科的劳动教育价值,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发挥初中数学学科的劳动教育作用,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1. 初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

数学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探索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三国时期的“曹冲称象”,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运用数学工具的有关记载数不胜数。从东方到西方,劳动中蕴含着数学智慧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塔顶到塔底蕴含着等差数列分布的数学原理;水立方的钢架结构中含有复杂多面体的几何关系,需要经过特殊的几何公式计算才能完成建模。基于数学学科与生产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传统生产劳动和现代创新劳动,对学生进行劳动的情感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劳动教育相互促进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在生产劳动中找到实际背景,创设有效的生产劳动场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由于初中生的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获得的结论会更加深刻,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还能使学生积累将数学应用于劳动的经验和智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凸显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1. 结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学生在生产劳动背景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感受、体验数学与生产劳动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生产劳动中数学原理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劳动意愿。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讲述好数学与劳动的关系。

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产劳动中的应用。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用两个钉子;木匠师傅准备平直锯开木板时,会先用墨盒在木板上弹出墨线,沿墨线锯下的木板更加平整。

2. 挖掘数学历史文化,让学生尊重劳动成果

劳动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明,数学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古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劳动过程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史料,介绍古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如何应用数学知识的,展示人类的劳动智慧,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

例如,我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 000多年,就有关于“商高定理”(勾股定理)的记载——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战国时期的《路史后记十二注》中有关于大禹运用勾股定理治水的记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中介绍了人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测绘、军事、气象、生产劳动等问题的大量事例。

3. 通过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尽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但这种观念仅停留在“听劳动”“悟劳动”的认知引导层面,数学教学对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初中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从室内转移到室外,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劳动的过程,学会劳动,学会使用劳动工具并掌握劳动技能。

例如,对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测量学校教学楼、旗杆等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高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拟定方案、准备工具、现场测量、数据处理和形成报告等活动,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身临其境的劳动者。拟定方案环节,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或相似等知识建构模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准备工具环节,学生熟悉了测距仪、测角器、卷尺等测绘工具的使用方法;現场测量环节,学生直接参与测量的实践过程;数据处理和形成报告等环节,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释放出数学的特殊“劳动力”,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劳动教育的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4. 借助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劳动水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介绍生产劳动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事例,尤其是运用数学思维优化生产劳动的创造性做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品质。

例如,“将军饮马”和“配套问题”体现了劳动中的资源节约和资源优化,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运用数学思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数学学科具有的严谨性对培养学生安全生产的良好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评价,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在内的相应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方面,需要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综合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和落实,注重挖掘数学教材中相关的劳动教育情境,将数学知识、原理、思想方法与生产劳动相融合,精心设计融入劳动意识的教案,达到培育劳动观念、创新劳动思维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评价方面,要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科目标和学习评价中,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重视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反馈,促进课堂教学中有劳动教育、综合实践中有劳动教育、课后作业中有劳动教育、质量检查中有劳动教育,进而建立系统、科学的数学学科教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观,正确看待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数学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开展劳动教育时机的选择、数学学科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角度进行研究和实施。

当然,为了更好地实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标,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仍有待完善. 要形成交互、产生合力,促进更多的初中数学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工作,建立起数学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并进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李丽,鲁晓红.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0).

[2]吉彪. 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20(36).

[3]何国军. 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J]. 好家长,2017(38).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劳动教育初中数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