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馆“与大师对话”区域设计的实践

2021-09-22 20:09刘燕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迪大师艺术家

刘燕

在美术馆中欣赏大师的作品比在班级中更具有先决有利的条件。在班级中区域面积较小,内容也会受正在开展的主题限制,区域中不会有多种艺术家和不通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呈现;而美术馆有充足的空间来设置与各种大师相关的美术区域,环境布置上比班级区域更加具有艺术性,材料资源也比班级更加丰富。

一、与草间弥生对话——波点创意区

草间弥生是一位孩子能够读懂画面的艺术家,平面化的用色,简单的造型会让孩子们觉得艺术如此的平易近人。她所描绘的物体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等(图1、图2)。神秘的圆点与草间弥生的作品并存,使原本普通寻常,不具备任何意义的符号和分割线有了生命,体现出了草间弥生的特点,呈现出惊人的视觉冲击力。

鲜艳的色彩、有规律的圆点、交织的线网,这些常见的元素营造出了巨大的魅力。因此,我们创设了“波点创意区”(图3),鼓励孩子们尝试用大师的方式来创作。

在波点创意区,我们提供了白色平面的底纸,还有白色的立体正方形纸盒、长方形纸盒、长条形纸卷等,这样创作的形式既有平面又有立体,丰富的块面结构给了孩子们多样的创作空间。这些材料非常轻巧,便于幼儿取放。而彩色的点点贴纸,我们会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样彩虹色的顺序来摆放。因为大自然中的色彩是最美的,彩虹色是一个颜色由暖转冷的渐变的过程,具有相同性质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色相也很全,有一种热情、张扬的美感。我们希望能在材料的呈现方式上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暗示和影响。

对于艺术家的作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与呈现。小班孩子会很享受把圆点贴在底纸上的过程,他们贴点点的过程往往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就是不断地用彩色贴纸把白色的底纸贴满,他们在其中感受色彩相互碰撞的乐趣(图4)。小班幼儿所创作的作品是幼儿利用手中材料自我创作后的结果,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自我锻炼和发展,而不是关注最终的结果。中大班的孩子会学习运用艺术家的表现方法,尝试将点连接成线,或者块面,来创作出某个具象的物体。比如:海绵宝宝、西瓜、人物等(图5、图6)。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发挥,能够积极融入整个过程中,因为纳入了儿童的个人想象,也使得最终的作品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

孩子们心无旁骛,用大小、颜色各异的圆点贴片,创作出无数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创作手法虽然稍显稚嫩,但作品表现力十足。这种创作过程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孩子用手和幼小的心灵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艺术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激发色彩感知力、想象力,能够很好地拓展思维空间。

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可以根据底纸的不同形状进行不同方式的展示。平面的作品可以摆放在画框里,方块形的作品可以堆砌,长条圆筒形的作品可以悬挂还可以立在纸筒里(图7、图8、图9),区域里各个空间都可以利用起来。当孩子们的作品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既可以装点环境,也可以让幼儿更有成就感。

二、与高迪对话——陶艺区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他善于运用陶瓷片和彩色玻璃拼接成马赛克墙面,让整幢建筑有琉璃般的美感。他的作品就像童话故事里的房子,比如:巴特罗之家是高迪为巴特罗建造的宅邸(图10),就像一座童话里的城堡;奎尔公园是巴塞罗那最受欢迎的公园(图11),来到这里就仿佛来到了童话里的奇异世界。

孩子们通过对高迪作品的欣赏,发现彩色玻璃是高迪建筑惯用的元素。他们会自己设计绘画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童话建筑,但这些作品都是平面的图画,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与艺术家更近一些呢?

陶泥是可以进行立体造型的材料,它的颜色具有建筑物外立面般的质朴感,柔软有韧性的材料特性适合在上面镶嵌彩色马赛克。而马赛克是色彩鲜艳的彩色玻璃,有很好的光泽感,这两种材料的组合可以帮助孩子们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立体的“高迪建筑”(图12)。

美术欣赏活动的最初阶段是审美注意,此时各种心理因素都应指向并集中于欣赏对象的形式。而在学前阶段,由于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往往只注意欣赏对象的内容而忽视其形式。因此,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审美对象的形式和结构上去,从而增强其审美注意的自觉性和稳定性。比如:在材料投放的初期,孩子们的创作只是把黏土和马赛克简单地拼贴在一起,为了便于孩子们深入地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制作了高迪的介绍展板(图13),把高迪的作品图片融入区域的各处(图14),还将高迪作品集悬挂在架子上,供幼儿自主取阅。这样为孩子们欣赏借鉴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

通过细致欣赏大师的作品,孩子们先用陶泥捏出建筑的形状,再用马赛克进行装饰。有的孩子会将马赛克间隔或者对称排列,有的孩子会用马赛克拼出图案,还有的孩子使用不同形状的马赛克将陶泥建筑的屋顶贴满,等等。他们运用的装饰方法都是他们从艺术家的作品中观察到的,他们开始学习关注建筑装饰物上的规律和特点。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幼儿是敏锐的观察者和探索者,往往能明察秋毫,注意细微的东西。”美术欣赏教育,就是让儿童沉浸于艺术之中,逐渐敏锐地获得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

三、与凯西克莱恩对话——自然物创意区

艺术家凯西克莱恩喜欢用各种各样的美丽花卉和蔬果设计创造五顏六色的曼陀罗(图15、图16),他使用的创作材料都是自然物。自然物是孩子们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的材料,而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也喜欢观察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进一步通过美术馆活动,启发他们看出凯西克莱恩的作品在形式、色彩、造型、表现手法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切入口,那将不失为一种增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有效办法。

孩子们在欣赏了凯西克莱恩的作品之后,探索从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的对称图形,并大胆利用自然物组合拼摆出美丽的曼陀罗图案。

在自然物材料的投放上,开始,我们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里捡了一些树枝、石头、落叶等,但这些自然物的色彩比较单一,以灰色、黄色、棕色为主。使用这些材料创作,孩子们的作品显得比较单调,缺乏美感。之后,我们在材料区投放了颜色鲜艳的干花、形状各异的干树叶、纯白色的鹅卵石等,材料的丰富让孩子的作品变得更加生动起来。(图17、图18)

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也有自己的解读:“这是四只小狐狸围在一起吃火锅。”“这是一朵开得很漂亮的雪花。”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客体中去, 使它们具有人所具有的各种情感、思想。 这种移情常使他们在全神贯注于作品时,与作品产生心理的联结。例如,赋予花、草、树等以生命和情趣,这既是儿童特有的观赏方式,也是儿童特有的表现方式。

儿童移情的特点为儿童的艺术欣赏教育提供了心理基础,而美术馆中的艺术活动则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感沟通和满足的机会。在儿童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为他们精心选择了丰富多彩的欣赏对象,引导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事物的审美特征,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使其产生审美愉悦,增强他们对美的感受性。

四、与毕加索对话——纸艺区

毕加索立体派作品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他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我们着重给孩子们欣赏与“脸”相关的作品。(图19)

孩子们欣赏毕加索立体派人物作品,了解毕加索在人物表现中正面脸与侧面脸组合的绘画特点,大胆运用组合、拼贴的方法创意表现人物肖像。

我们在材料区为孩子们投放了正面脸轮廓与侧面脸轮廓,他们将需要的脸部轮廓组合黏贴在黑色卡纸上,再用水粉颜料进行装饰,创作出来的作品形式丰富,也极具大师风范。(图20)

艺术家作品是儿童欣赏与表现的一种媒介与桥梁,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作品激活孩子潜在的艺术灵性,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解放儿童表达与表现的天性。在这种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让孩子从大师的艺术精神及作品中汲取营养,借鉴大师的画法、构图、设色,然后像大师一样自由地绘画,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这就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绘画。因此,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我们尊重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和艺术直觉,鼓励幼儿展开自由、充分的想象、再造和创造。我们不赞成孩子按照所欣赏的画死搬硬套地模仿,而是提倡孩子们进行自我表现和表达。

所有的审美创造能力都缺少不了创造性想象,儿童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美术馆艺术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五、美术馆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的思考

第一,如何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艺术家以及作品。在幼儿园美术馆中,艺术家的选择要能够考虑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甚至和幼儿园当前的学习主题相关联。这会极大地促进儿童美育的效果,把儿童的热情转化成有效活动,从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和热爱现代生活。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个人构建新知识是在旧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新知识的学习渗透到已有经验框架中,然后重新构架出和现有经验不同的新知识。显然,以往的经验可以促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幼儿园美术馆里的儿童美育亦是如此。例如,在陶艺区博物馆老师选择了“高迪建筑”作为欣赏素材,果不其然,孩子们对童话故事中的城堡、会闪闪发光的房子都有着向往和憧憬。所以孩子们会特别有兴趣地主动探索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寓意美,而且创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第二,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区域环境与提供材料的支持。首先,在区域环境创设方面可以多提供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孩子真实地感知多彩多样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多地欣赏与感悟人类宝贵的艺术经典。这就像收藏家的眼光都是从无数宝物的见识中积累起来的一样,欣赏好的艺术作品,能让孩子对艺术的表达变得更加细致和成熟 。同时,接触多种表现工具和媒材,引导孩子对美术学科进行多重体验。在全面、综合的体验过程中启迪思维、养育心性、拓宽视野、丰富实践。其次,在材料投放中,可以选择低结构化的、多层次性的材料,可供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选择运用与创作。此外材料也要与艺术家的创作风格相呼应,帮助幼儿在欣赏大师作品基础上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在材料的摆放上,也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在潜移默化中给幼儿美的体验与感受。

美术馆中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需要孩子们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大脑去进行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并对审美意象进行加工和改造,用语言、肢体、符号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一过程既有心理运作又有实际操作。让孩子們站在大师的肩上进行创作,可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地驰骋。幼儿从大师作品中获得的启迪拓展了他们表现的空间,对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美术馆“与大师对话”的区域环境设置与材料的提供,启迪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真正地爱上艺术,从而让艺术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精神能量。

猜你喜欢
高迪大师艺术家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大师剪我也剪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