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世民/著 赵灿/译
优秀的高管是在后天磨炼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人是天生的。他们吸收信息,研究既往经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现实与想象的差距
1987年春,我飞往波士顿准备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捐赠基金团队会面。当时,我正在努力为黑石的首只投资基金募集资金,目标是10亿美元。如果能募集成功,那么我们将成为同类首期基金中最大的一只,全球排名第三。这个目标宏大诱人,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能实现。但我一直认为,实现大目标和小目标的难度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在于:目标越大,其产生的影响力也越大。人的精力有限,既然每次只能聚焦一项对个人而言至关重要的事业,就应该选择一个真正值得努力和专注的目标,奋力一搏,确保成功。
但是,在遭遇无数次拒绝之后,我开始恐慌了。
我和彼得·彼得森在1985年联合创立了黑石集团。创始之初,我们心存高远并精心制订了公司的发展策略。然而,业务的进展速度远不及我们的预期。创立黑石之前,我们都是华尔街雷曼兄弟的顶尖人物,在这家知名投资银行里,彼得曾担任首席执行官,我则主管着全球最活跃的并购部门。而现在,如果不能成功募集这笔资金,我们可能就会沦为众人笑柄,我们的整个商业模式都将备受质疑。此时,我们以往的竞争对手希望我们一败涂地,而我也担心会如其所愿。
对会面进行确认之后,我和彼得一同抵达位于马萨诸塞大道的麻省理工学院,准备推介我们的计划,拿到这笔投资。我们找到一扇装着磨砂玻璃的门,上面写着“麻省理工学院捐赠基金”。我们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回应。我们又敲了敲,第三次、第四次,还是没有回应。我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日程,确认我们没有记错时间和地点。彼得站在我身后,满脸不悦。当时,他已经61岁了,比我大21岁,在加入雷曼兄弟之前一直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商务部部长。
终于,一个路过的门卫看见我们后停了下来。我们告诉他,我们是来找捐赠基金工作人员的。
“哦,今天星期五。他们早就下班了。”他说。
“但我们约了下午3点会面。”我说。
“我看见他们走了。他们要到星期一早上才回来。”
我和彼得只能扫兴离开,这时外面下起雨来。我们没想到会下雨,没带雨伞和雨衣,所以只能站在麻省理工学院行政大楼的出口处等着雨停。20分钟过去了,雨却越下越大,没有一点要停歇的样子。
我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了。于是我让彼得站在原地,自己跑到马路上打车。雨水瞬间浇透了我的外套和衬衫,直接渗透到我的皮肤上。衣服像破布一样贴在身上,雨水打到我的眼睛,又在我脸上顺流直下。每次当我以为自己终于要打到车的时候,都会被人抢先一步。正在我感到绝望并且全身湿透的时候,我看到一辆正在等红灯的出租车。当下,我快步跑了过去用力敲了敲后窗,举着一张软趴趴的20美元钞票,希望能买通车上的乘客,让我们一起拼车。那位乘客只是透过车窗玻璃看着我。他一定觉得我很奇怪,穿着湿透的西装,举着钞票敲着出租车的窗户。他拒绝了我的请求。后面两辆出租车上的乘客也没同意我的拼车请求。在我把报价提高到30美元后,终于有人同意让我们拼车了。
这是我几个星期以来唯一达成的一次交易。
我向彼得挥了挥手示意他上车,他慢慢向我走来。瞬间,他浑身变得湿漉漉的,头发紧紧贴在头皮上,好像在洗淋浴。他离我越近,衣服越湿,步子越重,心里越发不痛快。彼得习惯了有车等、有司机拿雨伞等候他上下车的日子。但在一年半之前,我们两个决定一起创业。从他穿过积水向我走来时的表情,我能看出,他后悔了。
就在不久之前,我们两个还可以打电话给美国商界或世界各国政府的任何人,他们也会很乐意接我们电话。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创业会很轻松,但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象过会在周五晚上的洛根机场,颓废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暗自神伤:我们浑身湿透,付出巨大努力,却没有换来一分钱。
每个企业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现实与自己想象的生活和事业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一差距会压得人喘不过气,几乎令人绝望。然而,一旦取得成功,人们只会看到成功的光环,如果失败了,他们也只会看到失败的黯淡,却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些可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可正是在这些转折点上,我们学到了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如何走到今天
我在费城郊区的中产阶级家庭长大,吸收了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价值观:正直诚实、襟怀洒落、吃苦耐劳。我的父母给我定额的零用钱,从来不会多给,所以我和弟弟们必须自己赚钱。我在自家的亚麻布商店打过工,挨家挨户卖过糖果棒和灯泡,做过电话本快递员,还推出过草坪修剪服务,并雇有两名兼职员工——我的那对双胞胎弟弟。草坪修剪服务收入的一半归他们,一半归我,他们负责干活,我负责拓展客户。直到最后员工罢工,这项业务持续了整整3年。
现如今,我的日程里排满了自己此前无法想象的会晤机会:与国家元首、最资深的企业高管、媒体人士、金融家、立法者、记者、大学校长以及杰出文化机构的领袖交流。
我如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我有良师益友。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培养了我诚实礼貌和自我成就的价值观,也让我知道了为人慷慨的重要性。在高中田径教练杰克·阿姆斯特朗的帮助下,我对痛苦的忍耐程度大大提高,也理解了充分準备的价值和威力。对任何企业家来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跟高中最好的朋友博比·布莱恩特一起参加跑步训练和比赛的时候,我明白了忠诚的内涵,了解了团队合作的意义。
在大学里,我努力学习,追求冒险,并发起了一些社区改善项目。我学会了倾听他人,重视别人的欲望和需求,即使他们没有说出口。我学会了在解决难题时坚韧不拔、无所畏惧。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商。我从未选修过经济类的课程,直到现在也没有专门学过。我的职业生涯始于华尔街的帝杰证券公司,而我当时连什么是证券都不知道,数学水平也很一般。
虽然在基础经济学方面有所欠缺,但我能够扬长避短——我拥有洞察模式、研究新型解决方案、打造新模型的能力,可以靠锲而不舍的意志力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事实证明,金融是我了解世界、建立关系、应对重大挑战和实现个人抱负的途径。金融还造就了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要想解决复杂问题,只需专注于那两三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就行了。
把握机会,成就人生
创立黑石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个人挑战。从我和彼得站在麻省理工学院行政大楼外的雨中以来,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今天,黑石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我们专注于组建、收购、完善、出售公司和房地产。黑石投资的公司拥有超过50万名员工,这让我们和相关投资组合公司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雇主之一。
黑石的非凡成就归功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笃信精英管理、追求卓越、保持开放和坚守诚信,并竭力聘用拥有同样信念的人。金融界没有专利权。今天还是一家利润丰厚的优秀企业,明天就可能利润大跌,归于平庸。由于市场存在竞争和变故,如果依赖于单一业务,一个组织就可能无法生存。在黑石,我们打造了一支卓越的团队。一旦选择了要做的事情,我们便会齐心协力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努力。
随着黑石的业务领域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我在商界之外也获得了更多机会。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在中国参与发起创立一个享有盛名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我现在从事的项目都聚焦于运用资源改变现有范式,并切实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我捐赠了超过10亿美元来支持这些项目。未来,它们可以带来巨大变革,其影响力将远超财务价值,也会在我离开后长期存续下去。能投身其中,我深感荣幸。
我一直在追求卓越。当人们问我如何成功时,我的答案基本都是一样的:我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然后竭尽全力去抓住了它。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美]苏世民 译者:赵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