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特事特办”的故宫“百年大修”

2021-09-22 18:58:43单霁翔
现代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养心殿大修城墙

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可以让参观者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故宫,同时也可将众多失传的传统文化技艺找回并留存下来。故宫大修是蕴藏在『手艺』之上的对古建筑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应当被铭记。

紫禁城作为中国明清两朝皇家的宫殿建筑群,代表了中国传统官式古建筑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最后阶段的典范。今天故宫内保存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的各种类型,百科全书式地反映了明清时代的宫廷面貌。故宫这次“百年大修”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我们“故宫人”对此慎之又慎。

2010年以后,由于体制机制的调整,“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遇到专业队伍、材料供应、施工周期、技术传承等诸多新的问题,不得已暂缓实施。

很幸运的是,我们在种种困难的情况下迎来了改变的机遇。2015年11月,全国政协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我获得了8分钟的发言机会,汇报了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的高度重视。我汇报时,俞正声主席不断询问:难道故宫博物院的施工队伍也解散了吗?难道古建筑修缮也要招投标吗?难道掌握传统技能的老工匠也不能返聘吗?问了很多问题之后,他指示我,给国务院写个专题报告,反映故宫古建筑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我说您是常委,我给您写报告行吗?他说可以。随后报告批转给了国务院,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由文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2015年,在对过往古建筑维修保护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选择了养心殿、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4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试点,探索古建筑维修保护新的实施机制和传承方式。

养心殿

我们对养心殿的重视程度非同寻常。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是营建资料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筑之一,是世界记忆遗产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实物见证。

养心殿区域位于养心门内,乾清宫西侧,西六宫南面,为一组红墙围护的独立院落,占地约7707平方米。包括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8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887平方米。养心殿为“工”形,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养心殿的格局和陈设虽然根据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是仍然保留着清代雍正皇帝以后各个不同时期的原状陈列,是研究清代工艺美术发展及清代帝后理政和寝居空间的珍贵史料。养心殿内现存各类室内外陈设1890件,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书画、古籍等,均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在修缮工作开始之前,首先对养心殿进行了“撤陈”。2016年5月30日,养心殿可移动文物的撤陈工作正式启动。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时间安排表,以及相关制度和措施。撤陈工作以殿座为单位,按照文物类别,由原状陈列负责部门分别点交给各个相关业务部门,然后由各业务部门中的专业科组负责相应文物的撤陈入库工作。具体撤陈程序是:第一步,平面陈设如玉器、漆器、珐琅、玻璃、盆景、钟表等(器物部、宫廷部、图书馆负责接收);第二步,家具陈设和帷幔、坐垫等(宫廷部负责接收);第三步,宫灯(宫廷部、器物部负责接收);第四步,超大型家具(宫廷部负责接收);第五步,书画、帖落、隔扇芯(书画部负责接收),依次进行。对于文物的包装采用了公开招标形式,由境内具有文物包装运输资质和丰富文物包装经验的专业公司承担。在撤陈工作现场同时开展文物除尘和基础影像采集工作。

2018年9月3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正式开工。大修之前养心殿只开放了17%,大修之后开放超过80%的区域,并且与先前的“隔窗欣赏”不同,观众可以进入室内参观。

乾隆花园

乾隆花园又称宁寿宫花园,是故宫四大花园(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之一,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修建的颐养之所。乾隆花园位于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历时6年修建而成。乾隆晚年降旨不许对宁寿宫进行改建,这是乾隆花园得以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乾隆花园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分为四进院落,共有建筑20余座。

以倦勤斋为例。早在2003年3月,故宫博物院就开始与美国世界文物建筑基金会合作进行倦勤斋室内装饰装修保护与修缮工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11月,倦勤斋保护与修缮工程顺利竣工。但其修缮过程极具挑战。

倦勤斋内部装饰大量使用竹制品。其中,东五间仙楼上下的槛墙部分都采用了贴雕竹黄工艺,且目前皇宫建筑内装修使用竹黄仅见此一处,极为宝贵。中国竹工艺大师何福礼为了钻研这项失传工艺费尽心思。竹黄要软化至纸片一样薄,并能像布一样在凹凸不平的木雕图案上进行镶贴。竹子太老或太嫩都不行,另外越软化竹子的纤维就越少,可太脆了也不行,我们由此可以了解到老祖宗的工艺有多么了不起。

屋内还有一幅通景画,画着开满花的紫藤架。在对它进行修复的时候发现,这幅通景画所用的背纸是用桑树皮制作的一种手工桑皮紙。为了找到相同工艺水平的纸,专家多次到各地寻访,最后在安徽找到制作手工桑皮纸的技艺传承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才研发成功,然后用于这幅通景画的修复中。倦勤斋通景画的修复推动了桑皮纸制作技艺的复原,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虽然今天人们看不到通景画背面的工作成果,但是其修复技术、工艺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可以让后人了解和传承,这就是今天修缮工作秉持的原则,即“为未来而保护今天”。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历史上,大高玄殿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后于2014年正式回交故宫博物院,并开始全面地勘察调研和修缮保护工作。

我们首先拆除了6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同时采取多学科融合的维修保护方法,让更多的学术机构、研究单位参与进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引入了考古研究,不但开展院落地面的考古,而且进行古建筑屋顶、梁架的考古。详细记录和研究大高玄殿从明代到当代的整个生命历程,不放过每一道文化痕迹、每一条历史线索,包括每一块瓦当上的铭文、每一段木构上的题记。他们研究历史上工匠的信息、材料的产地,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记录,然后确定修缮时需要保留的信息,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一期文物建筑本体维修保护工程,于2015年4月2日正式开工,至2016年年底竣工。

故宫城墙

故宫城墙总长度3437.6米,不含城台的总长度2914.3米,城墙顶宽6.63米,底宽8.55米,高9.3米。主体结构为内以夯土为核心,外包砖砌体形式,4个方向开有4座城门,城门上建有城台和城楼。城墙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面层砖的配碱、风化、离鼓;侧墙垂直裂缝,侧墙上部松散、缺失;城墙地面裂缝、塌陷、夯土流失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城墙的安全。

这当中,还有一段城墙“病情”最严重。它位于西华门北侧第一历史档案馆以北,共计233米。2013年我们发现了这段城墙的严重险情后,于2014年对面层砖严重断裂、空鼓部分采取了临时的支顶加固措施。这一次大修主要以城墙内侧修缮为主,对城墙地面、城墙内侧墙面、宇墙及堞墙内侧墙面进行了整体修缮。

此外,在修缮中我们还针对传统工艺、传统材料进行科学记录、实验,通过对传统工艺以及传统材料的探究,对工匠的访问以及实验等途径找到适合本次修缮的材料以及工艺方法,为后续的城墙修缮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和方法。

2002年,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伊始,故宫的开放面积仅有30%;至2015年已经达到65%;2018年9月故宫南大库家具馆的开放,更使开放面积达到80%;力争到2025年开放面积达到85%。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开放确是一个值得庆祝和欣慰的消息。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我是故宫“看门人”》    作者:单霁翔)

猜你喜欢
养心殿大修城墙
养心殿
宝藏(2021年10期)2021-11-22 07:30:14
记录养心殿
紫禁城(2019年12期)2020-01-14 02:53:38
养心殿修缮二三事
紫禁城(2019年12期)2020-01-14 02:53:24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紫禁城(2019年12期)2020-01-14 02:53:18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农家书屋(2019年4期)2019-05-15 08:25:28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金桥(2018年10期)2018-10-09 07:27:44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04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