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传统的汉语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读音方面有一些变化。传统古汉语的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到了宋元时期,入声字慢慢在北方汉语里消失了。今天的普通话就没有入声字,而南方的很多方言都有入声字。这个变化主要发生在元朝。元朝时期,蒙古语言文字也有一些发展变化。
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创造了蒙古文,这套蒙古文是用回鹘字母拼写的。到了忽必烈上台,建立元朝,又创造了第二套蒙古文。忽必烈是请吐蕃的藏族高僧八思巴来负责这个工作的,让他创造出一套字母来拼写蒙古语。这套字母以藏文字母为基础修改而成,用这套字母来拼写蒙古语,就形成了八思巴蒙古文。
忽必烈的想法非常宏大,他想创造一套字母,不光用来拼写蒙古文,同时也用来拼写汉文和其他各种文字;而且要在全国普及推广这套字母,设立学校进行学习。元朝的重要官方文件,要用八思巴文书写,而不能单用汉文或传统的旧蒙古文书写。就是说忽必烈想要采取一套强有力的推广措施,推广一套新造的字母。
这套字母不仅要适用于蒙语,还要适用于其他语言,各种语言都要用这套字母来进行拼写,相当于搞一套“汉语拼音方案”,只不过这套方案不光能拼汉语,也能拼其他语言。这个设想是很超前的,但它的问题在于各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并不完全一样,有些语言的某些发音,别的语言里没有,而且这种情况很常见。想用一套字母把所有语言都拼出来,是很难的。通常一套字母要适应这种语言,把这种语言拼好,就不一定能拼好另一种语言。元朝当时强制推行八思巴字母,见了什么语言就拼什么语言,但实际上它不太好用。
元朝灭亡以后,八思巴文就慢慢被废弃了,蒙古人還是用成吉思汗时代创造的那套蒙古文。但不管怎么说,为汉语创造一套拼音字母这个想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在汉语发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通史大师课3》 作者:邓小南 等 本文作者: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