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视角下思政教育领导力的探索

2021-09-22 16:58尹凤葵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研学价值观思政

尹凤葵

学校思政课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加强小学思政教育,学校管理者要整体构建思政教育体系,使道法课、学科德育、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等逐步走向“融合”,创造“协同合育”的思政教育新生态。

一、抓实思政教育的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其特点就是显而易见、公开直接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注重知、情、意、行的相统一。此领域,主要契合学校的课程理念,抓实三类思政课程,一是道法课程,二是班队课程,三是习惯课程。

1. 道法课程

道法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这应摆在所有课程之首,以制度保障道法课开足上好,旨在依托道法所蕴含的“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丰富内容,引领学生在“认知理解——情感体验——意愿行动”中实现能力的迁移,在社会生活中能处理好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形成做人做事稳定的思维方式、观念系统和行为习惯,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班队课程

班队课程是道法课程的延伸与补充,其内容主要结合少先队工作的节点要求,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育主题,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看、说、演、评”等丰富体验中实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内化。如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先观看影片,再表达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开展“致敬最美劳动者”活动,通过讲故事,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等等。

3. 习惯课程

习惯课程是学生品格养成的重要载体。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按一至六年级进行规划,分别从“会收拾”“懂礼貌”“守秩序”“爱劳动”“乐助人”“善管理”等维度,确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又把六个维度分解为若干个教育要点,构建以“教育要点”为经、以“年级”为纬的养成教育序列。最终使每个年级的教育活动横向连接在一起,互相衔接,层层提高,构成一个个“教育单元”,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好习惯养成教育体系。 一年一个习惯,六年螺旋上升,最终使好习惯养成与品格形成实现最紧密的内化和转换。

二、探寻思政教育的实践方式

结合好习惯培养、价值观践行,通过创设心品体验、场馆学习、特色活动、研学旅行等,对学生进行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滋养学生的好品格。

1. 心品体验

以五年级的养成目标“乐助人”为例,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学校与“研学机构”合作,把校外的心育拓展活动融入养成的内容体系中,开发出与养成目标相对应的团体拓展体验式“心品课”,每学期通过不同课外团体拓展体验活动导入,在拓展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激发助人为乐的自觉性,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价值观的养成。

2. 场馆学习

我校地处千年莞城,社区及周边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对学生而言,每一个场馆都是重要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养成教育的文化中心和文明引擎。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进行了“馆校共建”的教育探索,并形成了具有推广意义的“场馆教育”模式,把学生“入馆的礼仪、欣赏的方法、交流的态度、分享的风度、创作的诚度”等作为课程的内容进行开发和安排,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其目的不仅是完成一个学知识的历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场馆学习陶冶情趣、滋养气质,形成高尚的、典雅的、向上的价值追求。

3. 活动课程

文化活动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的文化活动丰富而精致,每学期有“一节一仪式”,如紫荆艺术节、冬青体育节、金桂读书节、步步高科技节等。任何一次独具特色的文化互动,始终坚持“品牌+创意+价值”的设计理念,把活动视为课程,看作项目,围绕驱动问题,开展以“深度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跨学科统整,从活动课时、活动学科、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活动展示等形成闭环的深度体验路径,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人文出发,历经思维实践,回归问题解决,重构文化认知,形成思想自觉。

比如艺术节,学科统整探寻莞邑文化艺术,每个年级都设不同的子课题,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度文化之旅。一年级的小朋友品美食,捏“美食”,赏家乡“美食”的手艺之美;二年级的学生寻找童谣,唱童谣,感受童谣的声律之美;三年级的学生说龙舟,画龙舟,赏龙舟;四年级的学生做花灯,吟花灯,舞花灯;五年级的学生研莞草,编莞草,秀莞草,感受非遗的民俗之美。活动中,学生发现艺术、传承优秀、热爱家乡,美在充满童真的心灵里根植、绽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4. 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课程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一方面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课程,让价值观学习在行走中落地。具体来说,要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提高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学经历的体系建构中,五年级学生就涉猎了人文历史、红色文化的主题研学,比如湖南之路——小小少年寻“湘”,到橘子洲头、湖南省博物馆、岳麓书院、毛泽东故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参观;井冈山之旅——参观井冈山博物馆、黄洋界八角楼。跟随老师重走革命之路,学生除了获得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的担当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在研学中培养爱国品质,培养追求理想、百折不挠、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

三、培养有信仰的思政教师

文化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要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以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实践为着眼点,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在文化场景中得到全面浸润,并逐步巩固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优化个体文化价值观。

1. 价值文化,思政教师的独特基因

价值文化是一种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总有一种价值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统领的作用,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崇文尚雅,步步登高”的理念文化一直引领着教师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校长用这根“价值线”把教师凝聚起来,使他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成为滋养成长不可或缺的阳光和雨露。教师身上这种独特的基因密码来源于教师对价值文化的认同、接受、内化并归属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我始终坚信:有价值观的场域,就能培养出有信仰的好教师。

2. 礼仪文化,思政教师的能量港湾

“合作共享”“角色互补”“有效沟通”“礼仪相待”是一个优秀团队的基本特质,也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润滑剂。在教师团队建设中,教师的社交能力表现在与领导、与同伴的相处和互动,他们需要得到校长的赞许、同伴的支持,期待以主人的身份,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有着强烈的“我很重要,我被尊重”的内在需求,团队的经营,不能缺少对教师的以“礼”相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师者自然以修德为己任。古老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礼”就是美德,更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形象表达。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文化气质。我校具体表现为教师儒雅风范的修炼,以及“鞠躬、微笑、点赞”三张校园名片在校园的高频使用,还有“和谐大气”校园环境所滋养出来的包容和悦纳。一个有正能量的场域,一定能培养出正能量满满的好教师。

3. 学習文化,思政教师的精神底色

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命脉和根基,是教师获得能量、满足内驱需求、抵达教育更高境界的重要法宝,我们用阅读促进精神成长。

每学期第一周开展“至雅阅读”分享活动,通过输出和分享,让教师把同伴带进自己喜爱的著作中,带进名师大家的智慧里,尽情享受书中营养带给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内心更加澄澈,脸庞更多自信。每月一期“至雅讲坛”活动,给教师创造了一个超越学科视域的宽阔舞台,阐述自己的党性修养;讲述自己的育人故事;分享自己的成长收获;交流自己的研究发现……让教师在听与说的互动中实现共鸣,形成人生价值的无限迁移和辐射能力的经验“背景”。为教师营造一个文化创造的自由空间,使他们养成“我行我思”的好习惯,改变他们的气质、情怀和内心世界,从此变得更加纯净、澄明,更加细腻、丰富。思政教师有了精神,就有了引领的力量。

4. 情趣文化,思政教师的幸福追求

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幸福的教师才会培育出幸福的学生。

让教师动起来,玩起来;让教师走进影院,走进剧场;让教师参与各类艺术专题活动,用艺术陶情冶性;让教师在游艺中放慢脚步,舒展心灵,使教师的生活在雅艺趣赏的体验中变得更有品位、心灵更加丰盈,从而以更佳的状态创造教育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当教师团队成员之间超越了当下流行的课题组、项目组的合作形式,超越了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的鸿沟,远离了名利追逐和分数比拼,学校就成了教师成长的文化栖息地。而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教师,最终方能达成共识与觉醒,成为有信仰的思政教师。

猜你喜欢
研学价值观思政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研学之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