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热爱教育,但我的心很苦!”

2021-09-22 14:01李镇西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9期
关键词:考勤精细化学校

李镇西

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今天,我们一些学校内部,“尊师重教”却做得还不够。学校管理者不能把教师的职业幸福仅仅寄托于教師的“情怀”,而应该通过改进管理,积极主动地帮助教师解决困难,尽可能让他们工作得更加愉快。尤其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重教”必先“尊师”。所以,呼唤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不仅有必要,还有意义。

有一位朋友晒了教师考勤的截图,截图显示:这位教师当天“07:26:08到校,18:45:55离校”。截图中有这位教师的头像,这显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人脸识别的方式自动记录教师到校和离校的时间,时间精确到秒。

我当时不假思索地评论道:“这是把教师当犯人管!”我也当过校长,深知教育管理的难处。学校这样做也只是为了把考勤制度落到实处,严肃工作纪律是为每一个学生和信任学校的家长负责。

但严肃工作纪律就一定要采取这种冷冰冰的方式吗?严格管理与尊重教师真的水火不容吗?在一些学校,甚至连教师办公室都被安装了摄像头。我认为这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根本就不应该。试想,如果刚刚上了几节课的教师在办公室伸个懒腰甚至打个盹,或者吃点零食,或者利用办公室有限的空间简单健身……这些都被校长监控并视为“违纪”而予以处罚,这样的管理也太冷酷了。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有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但在越来越科学的管理下,人情味儿却越来越淡了。

也许有人说:讲人情味儿就别谈管理,管理就是讲规则、讲服从、讲效率。只有铁的纪律才会产生战斗力,才会取得胜利或创造业绩,比如军队,比如企业。这种思路正是一些学校管理者的问题所在。学校不是军营,教师不是士兵;学校不是工厂,教师不是工人。

的确有些学校喜欢引进所谓“现代管理”的理念和制度,尤其对所谓“精细化管理”津津乐道,比如进行人脸识别考勤、办公室安装摄像头之类。但学校不同于企业,这种做法将会使人的精神自由和创造活力荡然无存。

我不打算详细分析评价“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但我想简单谈谈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讲求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的所有指向都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即精品,目标就是创造品牌。它的对象是“物”而不是人——即使是员工,在精细化管理中也成了一个特定岗位或生产流水线上被物化了的人。

然而,对于学校来说,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制度用于充满活生生的人和理念的学校,是不合适的。比如“精细化管理”追求“零缺陷”,但教育不是制造业,无论是孩子还是教师,恰恰都是在一次次“试错”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的。比如“精细化管理”强调“对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而面向人的心灵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细腻的过程,不易被“量化”,教育战略、教学目标也不像企业运作那样可以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教育有教育的特点,学校有学校的属性,简单地将其“精细化管理”的唯一好处,就是管理者省事,但这离真正的教育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学校当然也要讲质量,但这里的质量不同于企业那种能够立竿见影的产品质量。学校的教育质量,既包括能够“量化”的升学率,还包括难以简单量化的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率,更包括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呈现出来的“成人率”和“成才率”!

把学生当作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想法和“创意”而随心所欲“塑造”的物,而不是活生生的、有细腻而丰富精神世界的人,这是当今教育最可怕的弊端。因为是“物”,自然可以像对待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于是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精细化管理”不就是很自然的吗?

根据同样的思维和逻辑,教师也就不是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是根据产品规格、质量标准而进行熟练操作的工人,因此教育也就成了“制造业”。那么作为“企业家”的校长,对手下的“产业工人”(教师)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不就是顺理成章、很自然也很“正常”的吗?

在工厂车间,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一个产品如果有了缺陷或哪怕只是瑕疵,它会被立即淘汰,扔进垃圾堆。但在学校,一个孩子犯了错误或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能够将其抛弃吗?当然不能。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学校对“差生”正是这样做的。

对教育来说,如果一定要说“精细”,那应该是面对儿童心灵时战战兢兢的敬畏和小心翼翼的呵护,而不是对人——校长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外在行为简单粗暴的“精细化”控制!

应该说,教育的特点——其实就是人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远远高于企业员工素质的要求。对这样极端重要的团队当然需要严格管理,但这里的“严格管理”不是简单地用刷脸考勤、办公室监控等方式进行外在的行为控制,而是一方面重在精神管理——教育理想的塑造、教学技能的增强、育人艺术的提升、职业幸福的体验等,另一方面,应针对知识分子的特点实施富有弹性的管理,让自觉的教师感觉不到规则的存在,让不自觉的教师无处不感到规则的约束。

不要说我在“纸上谈兵”,不要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在国内,我们已经有不少校长在这方面颇有创新,做得很好。

当然,所谓“颇有创新”“做得很好”,并不意味着要一窝蜂地照搬某个学校的管理模式。我认为,没有也不应该有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校管理公式”。小学、初中、高中,新学校、老学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公办学校、私立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各自都应该有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管理方式。但无论怎样管理,必须把教师当知识分子,而不是企业员工。管理的最大效果,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心情舒畅、工作愉快、行为自律、精神自由……而不是相反。要知道,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助手,也可能成为学校“苛政”的帮凶。

这位在朋友圈晒“刷脸考勤”截图的教师对我说:“李老师,我很热爱教育,但我的心很苦!”听了她的话,我心里也很苦。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教师不是个别,而是很多。

应该警惕啊,为了“精准考勤”而用机器刷教师的脸,最终可能会刷冷教师对教育的激情,甚至刷掉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之心。

(未完待续)

(责编 侯心雨)

猜你喜欢
考勤精细化学校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三级甲等医院应用PDCA循环提升考勤管理的创新
浅议如何做好地铁公司考勤工作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基于校园卡的学生考勤系统研究
学校推介
木卫四:挣扎吧!在考勤夹缝终生存的汉子们!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