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名流荟萃的西山书院①——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共同的根

2021-09-21 01:53记录整理校订伍尚仁赵义山
巴蜀史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川北南充文学院

记录整理:王 旭 校订:伍尚仁 赵义山

南充西山洋人湾

2020年11月17日,四川师范大学首届狮山学者杰出教授、四川省文史馆馆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赵义山赴成都十二中教职工宿舍,拜访南充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创始人伍非百(亦作伍非白)先生的女公子——92岁高龄的伍尚仁老师②,就伍非百先生创立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始末,以及川北农工学院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等问题进行请教。伍老师热情地回答了诸多问题,并提供了伍非百先生著述、西山书院师友交流资料及一些珍贵照片,供复印或拍照留存。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教师王旭、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徐江陪同拜访。

伍非百与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

赵义山:伍老师,我们想了解您所知道的关于非百先生与西山书院的情况。

伍尚仁:昨晚我把汤炳正老师③写的一个便签找了出来。在这个便签上,他说他两次到西山书院,是1944年或1945年春到南充来,抗战胜利后1946年才离开。而蒙默④的序里写了他在西山书院半年,正好补了汤炳正来之前这个时间缺,将西山书院创办时间往前延伸到1944年春。蒙默和李源澄⑤一起来,他父亲(蒙文通)叫他来的。

昨天我找到一个作业本,上面有我大弟画的一个简图,就是原来西山书院的校舍,“洋人房子”,我在那里听过课。

赵义山:是南充西山那个洋人湾吗?

伍尚仁:是。而且我弟弟把那几个人分别住哪间屋,都记得很清楚。一楼中间住的是传教士,法国人,叫华伦士(音),是一个哲学研究生,在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一所大学读了研究生到中国来,在华西协合大学担任神学方面的教授。我读大二时,《哲学概论》上大课,在约有两三百人的大阶梯教室里,他来讲过一个部分——形而上学。

法国在二战爆发以后很快就被德国占领,戴高乐政府去了英国,维希政权投降了德国。所以他们这批传教士的经济来源断绝,在1943年到1944年把这个房子租给我父亲。当时只剩下几个传教士,其中有几个法国人,一个姓伍,一个姓魏。姓魏这个在南充的职业中学教英语。华伦士到华西协合大学教哲学,为学《易经》到我们家请教我父亲,并承诺教我们兄弟姊妹法语。当时我在读高中,开学了就没有学。

我是1928年12月出生,那时我父亲快满39岁了,我是他第一个孩子。

赵义山:您是出生在四川吗?

伍尚仁:出生在南充德国传教士办的教会医院,我母亲懂德语。

这个教会医院在南充小北街。教会办了医院和福音堂小学,由德国传教士所办,他们信奉基督教;而洋人湾那里的外国人信奉天主教。所以华伦士带书来听课的时候就跪一只脚,我父亲讲完他才站起来。

赵义山:你们那时候也住在洋人湾吗?

伍尚仁:是的,我们就住在现南充市烈士墓往上走、山的二分之一处。那里有个平台,我们每天晚上在那儿看月亮、看南充市。那时就有一批专家学者来我们家里聊天,我们兄弟姊妹就负责把椅子搭好,再提几壶开水。

2020年11月17日,赵义山教授在成都市十二中教师宿舍访谈伍尚仁老师(赵义山供图)

这个西山洋人湾呈U字型,烈士墓就在U字型的开始。这个U字型,从西桥河那边看过去就像一个狮子蹲在那里,它的爪和另外一个山,就叫“栖乐垭”,也就是大家喊的西山。从烈士墓到这个U字的底部,就是洋人房子,主要是修道院。男修道院,只能男的在里面,女的不能进去。他们买了一个“风磨电”放在修道院最上面的垭口,所以我父亲租的那个房子就有电灯可用。我们在中小学都是用桐油灯。所以这个学校享受了“特殊待遇”(洋人的电灯)。

洋人修了两栋楼房,靠山的这一栋主要租给我父亲。洋人只有华伦士住中间一个寝室,李源澄住靠他们边上的一间;蒙默去了,就和李源委(李源澄弟)、钟博约⑥(李源澄弟子)3人一个寝室。楼上2楼就是教室和学生寝室。

赵义山:那就是最初的西山书院吗?

伍尚仁:嗯,西山书院。

赵义山:那规模多大呢?

伍尚仁:他有两栋房子(伍尚仁老师在小桌上用小物件比拟西山书院,给我们展示),这一栋都租给我父亲。洋人住中间楼下的一间,李源澄住边上的一间,这里就是他们的修道院。你那边看正面,这就是洋人湾。修道院就靠这边,有两个门,我弟弟进去过,我没进去,因为女的不能进去。(往外)这里就是忠义小学,因缺经费停办了。忠义小学的旁边有类似于剧台的复式建筑。这里是一条马路,我弟弟说两边都栽了法国梧桐,很美。我弟弟是2011年从山西回来(去看过),他讲、他写,我帮他整理的。

西山书院所用的风磨电站

风磨电站碑文

我父亲这个房子租成多少钱呢?他给我说过,那些教徒也没有多的钱,伙食困难,他们只要我父亲给10老石黄谷,我父亲就给了。以前有些学生没有钱,我父亲就每人给1老石。1老石等于新石的2.84石,新石的1石等于现在的100斤,1斤500克,这是我从《南充市教育志》中看到的。所以我父亲给的1老石就等于新石的2石8斗4升,也就是280多斤黄谷;一个传教士来听课,就供他粮食和蔬菜,10老石黄谷,够10个人的伙食费,就能租他这栋楼。传教士也住在里头,但只住了一两间,绝大部分都是西山书院的学生住。所以当时(抗战时期)这个教室在全省很难找到,风景优美,又有电灯。

我父亲的钱主要靠募捐和自筹而来。自筹,就是他卖了一点祖上传下来的土地。

赵义山:把老家的土地卖了啊?蓬安的?

伍尚仁:嗯,老家蓬安的。卖了来印书,我父亲当时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的专门委员,是简任最高级别(国民党的官阶分为特任、简任等)。这是我侄女到台湾旅游,去台湾的考试院查到的。她将1992年9月台湾出版的《考试院六十年大事记》中有关我父亲名字的几页复印给了我。从资料中,我看到父亲在1937年春天,到贵州担任典试长。我就跟我小弟弟说了此事,我小弟弟说他看到一张家里的旧照片,就是我父亲坐在那儿口试那些(录)取的人。七七事变以后,平津失守。7月底,父亲给母亲来信,让赶紧把我们带回四川;他说这一仗不是短时间的,不像“九·一八”事变。

我父亲大概是1939年到1940年到的南充西山,当时西山这个房子只有3间瓦房。我2000年回去了一次,参加3个高中班同学毕业周年聚会,一个在西桥河,一个在西山,一个在城内,前两处都是原西山书院的校址。午后有学生专门来接我上西山去,它上面写了个“泉水地”,我一看就是我们家里那一眼泉水。

赵义山:你们家也是在西山吗?

伍尚仁:就在洋人房子和烈士墓之间,从那个半山上下去。从我这边下去就是烈士墓,这边就是洋人湾(伍老师在小桌上比画)。这里有3间瓦房,是华西协合大学一对夫妇的房子。他们可能最先在南充教书,后来去成都,在大学任教,就送给我们家住,所以没给租金。

在泉水这边有一个长廊。长廊也是原来就有的,那边有两个草房,是厨房和炊事员住的两间房子。中间这个屋子很小,比这个屋子(伍老师现在住的宿舍)小得多,吃饭用;这边就是我父母亲带小弟弟住,这边就是两个保姆,一人一张床,我们就只有挤在一起睡。我父亲书都没地方放。我父亲最怕他的书受潮,所以就自费在这个泉水(大水池)的这边修了茅草房,不是谷草,而是麦草。他说麦草很少有“辐射热”,谷草要坏。而且是土泥巴墙,一路打上去。窗子外面编的是篾笆,里面是玻璃。所以这个房子很大、很亮,不仅冬暖夏凉,还防潮。后来又在书房里装了地板与玻璃,放了他的4个书柜,书柜里放经史子集这些他认为比较珍贵的版本。同时他又做了4个书架,《东方杂志》这类就在墙上架起板子放着。

赵义山:伍老师,你讲这一段大概是1940年前后的事情?

伍尚仁:是的,就是我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

赵义山:伍老师,我还想知道非百先生当年是从重庆直接到南充办西山书院,还是先到成都待过,然后再从成都到的南充呢?

伍尚仁:这个就不知道了,他可能两个地方都在走。因为我是住校,只有星期天才看得到他们,甚至有些时候半年才看得到他们,我的学校当时一迁就迁离南充60里。

赵义山:我以前得知的信息是,非百先生当年好像从南京中央大学又回四川大学来任过教。

伍尚仁:嗯,这个时候,抗战还没有结束,但局部已开始反攻。日本人的轰炸少了,中国的飞机多了、机场多了,成都附近都是小机场。有时武汉起飞,这里马上起来迎战,而且成都附近办了很多空军学校,培养大量的空军飞行员。美国援华、苏联援华,形势改变了。我在华西协合大学读书的时候,内战还没爆发。我父亲就在成都、南充两个地方来往,西山书院没停,他又和蒙文通老师在成都金牛区办了一个尊经国学专科学校,去义务当教师。

蒙文通老师在四川省图书馆当馆长,同时又办尊经国学专科学校。还有一个叫王恩洋的南充人办东方文教学院;一个叫魏时珍的蓬安人办成都理学院,并当院长,就在现在八里庄二仙桥那里。所以成都周围就有很多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而这些都是民间办的,因为国民政府没那么多钱来办学校,但又有许多流亡学生需要读书。四川一下文化就发达起来了。

李源澄先生(右)与傅平骧先生

赵义山:伍老师,您知道那会儿的西山书院办学规模大概有多大?有200人没有?

伍尚仁:解放后才有。因为那时候金陵女大历史系成都才收4个人,而且我们这一届金陵女大的学生是17年来收得最多的一次,我记得收了86人,音乐系这些只收一两个人。后来到华西,我这个年级毕业时也只有18人,我还有一张毕业像。所以我父亲那个书院能有十几二十个人一个专业,就算是相当多的了。不能和现在的大学规模比,那时候只有在四川这个地方招生。云南的都去读西南联大,贵州和川南的,有些读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大学等学校。那时全国几十个学校,搬到云、贵、川、陕等省,四川算最多的。

赵义山:后来这个西山书院改为川北文学院,您又去听过课没呢?

伍尚仁:不是改,这两个学校是先后创办,后来同时存在,然后再合并。

赵义山:同时存在?就是有西山书院的时候就有川北文学院?

伍尚仁:川北文学院建立时,西山书院的名称还在,直到正式宣布成立川北大学时才结束。川北大学建立时,当时的川北文学院,只是把“川北”两个字改成“川北大学”。

赵义山:那在您的记忆当中,是西山书院早呢,还是川北文学院早?

伍尚仁:西山书院早,西山书院再晚不得晚过1944年春天。因为我1942年下半年9月进高中,1945年7月毕业。就是这段时间,我也住到西山,我父亲把我带进去听课,甚至有段时间我还住到西山我父亲那个寝室的2楼,因为我们这边的房子要还给人家,就是有泉水那个房子。

南充西山洋人湾原西山书院教学楼(2021年5月19日赵义山摄)

赵义山:西山书院和川北文学院有没得继承关系?两个是并列、分开的学校,还是有前后的承续关系?

伍尚仁:两个学校先是并列。1949年6月,西山书院与川北文学院合在一起招生,新学期开始后,都在一起听课;川北大学文学院建立后,西山书院的学生,就都到川北大学文学院去了。

赵义山:川北文学院的情况您知道多少呢?

伍尚仁:我当时还在华西协合大学上学,它就成立了。

赵义山:西山书院合并到川北大学文学院后,非百先生还在里面任教、任职没呢?

伍尚仁:川北大学文学院,我父亲当院长,管历史系;张静虚是副院长兼教务长,管哲学、社会系。

赵义山:川北文学院是川北农工学院合并过来后才改为川北大学,还是川北大学已经办了才合并的?

伍尚仁:这个事我算是局外人,无法准确回答。因为中间代表川北大学文学院去跟他们谈招生、选地方等问题,通通都是张静虚。而张静虚在成都的时候,不晓得是什么原因,他到社科院去了。所以这段历史就中断了。

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时期的文化名人

赵义山:伍老师,您还记得西山书院刚创办那个时候,即1943年,最早的老师是李源澄还是?

伍尚仁:蒙默那个序中就有⑦。他父亲(蒙文通)说:伍伯伯要办西山书院,我叫李源澄去给他当助手,你就跟着去听课。李源澄的弟弟也一起,他们3个人一起到南充。

赵义山:从重庆到南充?

伍尚仁:由成都到南充。这就是西山书院的开始。不过时间还可以往前推,因为李源澄没来,我父亲一个人就可以开课,还有南充的许多教授。

赵义山:这个时候的李源澄您了解多少?

伍尚仁:他的情况,我不是太了解,只知道李源澄是蒙(文通)老师和廖季平经学方面的弟子,主要是蒙老师的弟子,算是廖季平的徒孙,他把他的弟弟李源委一起带起来了。听说在西师⑧他和吴宓两个很好,有通信。他是1957年被打成“右派”,当时是西师的副教务长。

著名经史学家,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兼职教授蒙文通先生

蒙默就是和李源澄一起到的南充。李源澄是专职教员,在西山书院上课有工资;他家里有困难,他是“苦读”。而且他早年好像还在苏州章太炎那儿学习,后来我父亲给他在南京找了一个职位,他在南京上课,又到苏州去听课。

赵义山:李源澄老师在西山书院讲什么内容?

伍尚仁:我只听了他一个晚上的课。他讲《论语》,听的时候已讲完前面,后半部就在讲《先进》,只记得:“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李源澄老师上课要点蚊香,两边都要点,我就挨着他坐,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他要在坝坝头讲,不在教室里讲。

赵义山:徐澄宇先生⑨当时讲的是什么呢?

著名楚辞学家、西山书院创办之初首任教授之一汤炳正先生

伍尚仁:我先记得的是继李源澄之后的汤炳正,也只听了一次他的《文字学》。徐澄宇讲的好像是《音韵学》,但我没去听过。我给我父亲讲,我去听李源澄的课,影响了人家,你给我讲算了,我父亲也没跟我讲。

大概是我读初中时,我父亲给我讲过3卷《孟子》,讲到《滕文公》就没了。我们那会儿,天一亮就起来,个人划分“势力范围”扫地,扫了就到我刚刚给你说的我父亲那个书房,去背旧课。背了就讲新课,讲3段,3段循环。晚上大人在靠烈士墓那边坝坝头喝茶,就把我弄去背书,从头背到尾。假如讲到《梁惠王》,就要从头把梁惠王背完。不能看书,几个人一起背,背了就循环。这是读小学时,整个四川都流行的模式。

我读高三的时候⑩,徐澄宇就到南充来了,是我父亲把他请来的,他当时好像是系主任,特别长于诗词。他的夫人姓陈,也是和他一样教这方面的课。徐澄宇来的时候是开讲座。这时我家已从西山搬下来了。

赵义山:(丰子恺来)这是哪一年的事?1943年,还是1944年?

赵义山:谢无量来的时候你考上大学没?

伍尚仁:我已经读大学去了。

赵义山:那就是1945年到1949年这个阶段了?

伍尚仁:有可能抗日战争时期也来过,因为他们都耍得好,在南京时就经常在夫子庙或玄武湖这些地方一起耍。

伍尚仁:我晓得这个人,是西山书院的老师。

赵义山:他跟办《学衡》杂志的人很熟,跟鲁迅还打过笔墨官司。

他们当时就在我家院坝里,我母亲给他们端酒去。但我父亲滴酒不沾,说话却很幽默,有时语带双关,他们经常互相开玩笑。他们常说我父亲是“蓬安三杰”之一,和魏时珍、张怡荪并称。在抗日战争时期,人家就说他是墨学专家,南充有些大商人请他吃饭,跟他开玩笑说:伍老师您是“麦学”专家(按:四川话中墨和麦发音相同),请问,这个“麦子”(谐音《墨子》),人家买的都不生虫,我买的“麦子”生虫,是咋个回事呐?我父亲说:生虫的话,那最好你就不要买了。然后又有人问我父亲:伍先生,你经常参加宴会,你酒量有好大?我父亲说:我的酒量很大很大。人家问:你可以吃好多不醉?我父亲就回答说:我看你吃好多我都不醉,哈哈……他们传我父亲这类笑话很多。

赵义山:您讲蒙文通先生在西山书院上课,是1943年、1944年的事吗?

伍尚仁:他要晚点,1943年、1944年是李源澄,蒙文通是1944年到1945年。当时邓锡侯当省长,营山人要编营山县志,就请蒙文通当主编。我父亲认为机会来了,就说:“你(蒙文通)到那里去编县志,不可能一天到晚坐到营山,到南充来给西山书院学生上课吧。”所以蒙文通就在这个时间来西山书院上课、开讲座,内容是史学史、“沿革”地理等。他白天在西山书院上课,晚上就住我们家里。

伍非百与伍尚仁

赵义山:伍老师,您是1929年到的南京吗?

伍尚仁:是1929年底1930年初到的南京。我这儿有一张照片,您可以看看,也可以拍。父亲1926年到的成都大学(现四川大学)。那年张澜当成都大学校长,聘请了一批年轻教师,有你们熟悉的李劼人,写《大波》的。我母亲原先在南充上中学,读的四年制学校——端明女校,这个学校校长也是张澜,他动员这批中学生考成都大学,这样我母亲就到了成都大学。所以我父母结婚,张澜是主婚人。当时我父亲30多岁,我母亲20岁。

赵义山:伍老师,那您到了南京后住了多久?

伍尚仁:我去南京时大概1岁,由奶妈带去。1937年,我8岁半回来。

不过在这之前还回来过,1932年初,我外公病重,我父亲请假回来看望。外公病逝后,他办完丧事,假期也差不多快要结束,戴季陶就打电报给他,说考选委员会秘书长有调动,让他赶紧回南京接任。但因当时南充嘉陵高中缺钱,我父亲和当时驻防南充的杨森比较熟,所以张澜就动员那些学生和家长去挽留我父亲,想让他去找杨森要经费,把南充高中再办起来。因此,我父亲把外公丧事办完后又留下几个月(在南充当嘉陵中学校长),到暑假才和我母亲一起回南京。后来,我在家里看到一对印,就是候任秘书长,我才知道父亲任考选委员会秘书长这个事。

七七事变后我们就回来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船靠不了岸,大家拥挤上船。人们还不是很恐慌,因为那个时候日本尚未进攻上海,还在平津作战。

我们在8月初就走了,在宜昌换船,应该就在沙市和宜昌之间。有一天早晨起来听到广播说日本进攻上海,刚好是“八·一三”,我们已到长江中游,过了武汉,就在宜昌换成川江小轮船,换船时候听到的广播。所以我判定,我们是8月几号动身的。动身时只有两个随同,一个是我小弟弟的保姆,那时我小弟弟半岁,保姆很爱他,愿意送到重庆后再回去,且取得她父亲和丈夫的同意;还有一个是带我倒数第二个弟弟的干保姆,江苏泰县人,小弟弟的保姆是安徽巢县人,因我从小就帮他们写家信,所以能记得她们的家乡。我们只买到3张船票,其中母亲那张是当时仅有两个号的最高级的房间,她就带我的大弟弟和妹妹一起住,另外两个保姆带着我两个弟弟住底仓,我就在餐厅里面铺地铺。

赵义山:到重庆以后,非百先生有到重庆接你们吗?

伍尚仁:他从贵州到重庆接我们。接了之后,大概短短几天就又回南京了,他要回去汇报。

伍尚仁老师1949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哲史系时的师生合影照。前排右五为蒙文通先生,后排右四为伍尚仁老师

赵义山:他只身回南京吗?

伍尚仁:是,他只身回南京。

赵义山:那非百先生是什么时候从南京返回来的呢?

伍尚仁:这个在他的年谱初稿里都没有纳入,我都不知道。我侄女,我妹妹的女儿,四川大学法律系毕业,20年前就在澳大利亚定居。她到台湾去复印的考试院的资料显示,他大概是南京大屠杀前几天离开的。上海抗战8月13号开始,打了整整3个月。那就是11月12号或13号,国民党大军撤退,也就是11月十几号就陆陆续续分期、分批地回到南京或南京附近。这个时候我父亲还在南京,11月17号,我看资料上写的“本院令秘书长许崇灏、参事伍非百、袁xx、丁xx科员同xx等18员随同政府出发,其他秘书科员5人,随同院长服务”。他们的正、副院长又过了3天最后撤退。但最后他也不是回四川,而是到指定地点,所以我没看到我父亲,我也不知道他好久回的重庆。据说大概是12月上旬才到重庆。当时我母亲生病,我每天带我妹妹去上学。我在南京读到小学三年级,也就是8岁读到了6册。

赵义山:那您读得很快哦。

伍尚仁:我读的中央大学的实验小学,完全是西式教学,天天都在耍。我只记得我班主任的名字,其他老师的名字都记不到了。我们班级的名字,就是班主任的名字不加姓。比如说这个老师姓李,叫李希白——他想学李白,那么我们读的班级名字就叫希白级。后来我评特级教师时,放了一个日本电影,我一看,电影里也是那样。上的课我只记得一个自然课。因为我父亲是特约教授,经过考试,我大概在5岁进到这个小学。我的名字是临时取的,那张照片上还是“寿儿”,就是希望我长寿。而“仁者寿”,所以我就叫“尚仁”。

赵义山:1937年您回重庆后又在哪里上课呢?在南充还是?

伍尚仁:在重庆市中区。我们家当时住在枣子岚垭,我父亲把枣子岚垭那一栋楼房几层楼一起租了。但我们家只住了一两间,那些考试院疏散来的人,分别住其他的房间。

赵义山:非百先生在武汉可能没待很长时间?

伍尚仁:父亲是否去过武汉,我不清楚。因为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毕竟战争时期,在武汉失守前可能战事也很紧张,不知他是否会去。

赵义山:非百先生在重庆那会儿,在“陪都”的考试院待了几年,下一站到了哪里?

伍尚仁:没待多久。就是1937年12月到1938年底。因为1938年国民党各部门精简人员,沦陷区的一些人也跟过来了,他就请求辞职回家,把职位让给其他同事。他还专门先送我回南充。

赵义山:这可能是1938年到1939年的事情了?

伍尚仁:是1938年9月到10月,父亲送我回南充,然后我就住校求学,一直到工作30多年都是在学校,吃伙食团。

赵义山:那非百先生又是好久回的南充呢?

伍尚仁:大概是1938年底。因为他还有很多在南京买的图书和他的著作在这边。

赵义山:这是您还在上小学的时候?

伍尚仁:是的。我11岁上初中,13岁上高中,只有高中没跳级。16岁就考到金陵女大。当时金陵女大历史系在成都只收了4个人。

徐澄宇老师劝我去考中央大学,我父亲说没得亲戚,我又小,才16岁很不放心。他(徐澄宇)就说:“住我家嘛。”我母亲给徐老弄到嘉陵江边新鲜好吃的鱼,徐老很高兴,就写了一组诗,第一首我记得:“十年不食武昌鱼,每对春风忆故庐。今日南充江上味,慰情何似洞湖居。”

蒙(文通)老师比他(徐澄宇)晚几个月到南充,问我考什么学校,我父亲说:“到重庆考中央大学。”蒙老师说:“不要去,不要去!那么热你跑到重庆去干嘛,比南充还热,你到成都,到成都。”我父亲说:“现在到成都做什么呢?你就在南充。”蒙老师说:“我过几个月要回去,你就住我那里。”他说华西坝凉快得很,教授也比中央大学好。我父亲就列举了中央大学的钱穆等一大批老师。蒙老师就说,那现在华西跟它比教授更多,5个大学一起开课,外校的人都可以来选课听。

后来蒙老师又提出第二个建议,他说必须要读两年古书,反正我现在小,才16岁,干脆在西山书院先上两年学,满了18岁再去读大学。我母亲主张我学医,学医就必须要多学外语,还要加理化课,特别是化学、生物都重要。我父亲说算了算了,还是学文,现在我们缺少这些实验设备,学不到很多知识。我母亲就说,那你读两年古书,把现在学的就丢生疏了,考不起怎么办。蒙老师就说,让她先去考起,然后休学两年回南充读古书,读了古书再去复学。后来我才发现他的意见很好,因为很多古书,我多少还能啃点点。

赵义山:那你是不是就按蒙先生的建议休学了呢?

伍尚仁:我只负责考学校,没去看发榜。考上了家里喊我回来读我就回来读,喊我在外面读我就在外面读。所以后来我当班主任,遇到一些学生耍得不知天道白日,我觉得很自然。当时我任教的班,先后出了两个院士。南充地区只有两个院士,都出在我带的班上:一个是我当初中毕业班班主任时带的学生,他是国防科工委解放军中将,负责卫星上天的总策划,在酒泉工作了20年;另一个就是59高的,比他晚八九年,是我班上的学习委员。当然,学生能成长为院士,应归功于党的领导与新中国诞生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他们读的是“翻身”书,刻苦学习,战胜困难,为国家在航天和新能源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并且我们学校经过解放后的改造、经过抗美援朝运动和宗教界的“三自运动”(即自立、自养、自传),重新组织了董事会,由西南文教部直接拨款,学校也成为四川师范学院的实习基地,成为“川师附中”,所以我比较幸运,正好教了这两个班。

赵义山:您1945年考金陵女大,抗战胜利后,内迁学校不是“复原”(迁回原地)吗?那您是又到南京去读到毕业了?

伍尚仁:这又和我父亲有关。我奉父命转学华大哲史系,直至毕业。我读书的事大多是家里安排,父亲想起来就教我一下,不在就让我自己去读书。西山书院的课我常常是来一个老师旁听一次。书院里都是男生,而我每次去就是暑假,暑假男生看到我一去就必须要穿上正装,不能随便穿一个内裤、背心儿,要穿上短袖衬衫和长裤子,至少裤腿要在这里(膝盖)的一条裤子。

父亲不准我回南京去读书,因为我在金陵女大读书时,第一个月得了音乐、体育、外语3个警告。我也不知道,直接寄回南充去了。音乐是老师弹一遍琴,你就要随琴听,听后就要齐声唱,老师根本不教。体育,如果是教踢踏舞,前面两下,后面一下,要去台上跳,老师在旁边看,不会的就要被警告。英语呢,成都有两所教会办的学校,华英华美,英语都比我们好,当然就跟不上,所以可能没考及格,50多分,就被警告了。但这也算是我们南充去的高分,因为我被母亲要求去福音堂补了一个假期的英语。当时我还是愿意读金陵女大,但又觉得金陵女大在这些方面要求太多了。当然后面没有警告了,我都把分数补起来了。当时我们住在3楼,2楼就住的吴贻芳,因为对吴贻芳的崇拜,我愿意读金陵女大。吴贻芳在同学之间从来不说英语,尽是汉语。她下面的人有些说英语,她不理。金陵女大校歌也是两个,一个中文一个英文。

当时上体育课,其他学校上一节,我们要上4节才算一个学分,所以我们读了一年金陵女大,只有两个学分。当时我们转去华西协合大学,华西就承认我们有8个学分。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课。

金陵大学要比金陵女大更好,金大我没考起,我考了一天就发高烧,但我自认为考得还是好,所以就想读,可我父亲不同意,也不同意读金陵女大。我属于免试(75分以上可以免试)转入其他学校。最后我就想转燕大,燕大有些教授的课我听过,觉得很好,所以我想去,但我父亲也不同意。他说“这个仗看来是非打不可(国共内战)”,当然我也没对其他同学讲,因为那个时候还在谈判。父亲说:“北京没有亲戚,我没法给你寄钱来,你还是不要到北京去了。”我就想去南京,因为那里毕竟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有些名牌教授在南京。但父亲还是说:“这个战争不是短期内能结束的。我觉得他判断形势特别准,当然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他和民盟、民革还有地下组织那些人,都是老同志、老朋友,才可能有那些信息,西山书院和川北文学院可能才会有那么多地下党员,才会有那么多地下党的教师。

我读大学时,父亲只有大一没关注过我。大二为了陪我,同时为西山书院筹款募捐请教师,他就在川大担任教学工作,既上大一的普通国文,又上二三年级的中国哲学史、先秦诸子等课,有时也开专题讲座。他当时在川大好像领的二级教授的工资。大概在1947年还是1948年期间,我偷领了他工资,给我的好姐妹缴了整个学期的所有费用和5个月伙食费,也给我自己缴了。后来在父亲要求下,又给一个表姑的儿子送去10多块钱的学杂费,最后就只剩几块钱。我父亲开学到了成都,追问我为什么只有几块钱。我就把偷偷给同学缴纳学费的事情告诉了他,最后父亲还去在成都开铺子的南充熟人那里借钱花。

父亲很节约,带我吃饭都不去大馆子,去东城根街那些黄包车夫吃的馆子。他说这个馆子最好,我说哪点好?他说你看这个连锅汤,就是煮肉的汤,把萝卜下下去,萝卜也吃了,饭也吃了;饭也是,米汤也在里头吃了多养人呢。我住在蒙(文通)老师东大街图书馆的宿舍,只有我妈或是我表哥表姐来了,才可能在春熙路东大街吃一顿。

赵义山:那个时候母亲是从南充来吗?住在南充吗?

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创办者、墨学大师伍非百先生与妻子王元德女士合影(1956年前后任四川省图书馆长时)

伍非百先生在女儿伍尚仁照片背面的题词

伍尚仁:我妈后来也到了成都,待了半年,先后住在娘娘庙街和东门街,与谢无量先生同一个院子,他家住楼上,我家住楼下。我3个弟弟在成都上学,我在家里负责管他们。后来我毕业找工作,参与当时的“六腊战争”。在父亲帮助下,我争取到一个初中班的外语课。当时父亲开玩笑说:“你大学毕业后的收入,只够你的早餐,还要我继续管你吗?”我求他再帮我一次,于是父亲只好把我的毕业论文底稿拿去给民德中学(现南充一中)的校长看。校长看了说:“可以胜任高中课程。”于是他把自己所上3个班级的历史课让给我。

赵义山:谢谢您,伍老师,在和您的谈话中我弄清楚了一些我一直想知道的事情。您真的是“仁者寿”,这句话在您这儿一点都不假。

伍尚仁:好多事情我都没对外人说过,谢谢你们帮我留住这些珍贵的资料。

(本访谈得到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王川教授关心支持,谨致谢忱!)

编后记:

有些过往历史,虽不见于文字记载,但还存于见证人记忆中;见证人在,那段历史就在,见证人一旦作古,那段历史便烟消云散。因此,有些濒临失落但确有价值的历史需要抢救。这篇访谈录,便是抢救一段历史的典型个案。将文中所叙的人和事,与有关直接或间接的资料核对,基本可以认为:四川师范大学与西华师范大学共同的根,应当追溯到伍非百先生1943年在南充西山洋人湾创办的西山书院,而不是1946年的川北农工学院。如果两校将创校历史的起点定在1946年,那么,不仅抹去了西山书院那一段名人荟萃的辉煌历史,让两校的开创期乏善可陈,同时,也抹去了众多名流的开创之功。希望这篇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访谈能引起两校领导和学子重视,力争尽快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不仅给先贤往哲以应有的礼敬和尊崇,也让名流荟萃的那段辉煌历史能在两校校史中得到彰显,从而激发两校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努力把自己的学校办得更好。如此,将不失为四川现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注释:

①西山书院(1943—1949):中国墨学大师伍非百先生于1943年春在南充西山洋人湾赁屋创办,开设精修和博习两班,以文学、哲史为学习内容,学制三到四年;其后不久,伍非百先生又于南充西山赛云台创办川北文学院。1949年,两校合并为川北大学文学院,有学生300余人。先生曾亲任两院主讲,且先后聘请著名经学家、教育家李源澄,著名楚辞学家、教育家汤炳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蒙文通,著名经学家徐澄宇以及大学者谢无量、丰子恺等名流俊彦前来执教、讲学,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肇鹏、四川大学教授蒙默等,曾就读于始创之西山书院。川北大学文学院建立后,伍非百先生亲任院长,张静虚任副院长、教务主任。设文学、哲学、社会3系,增聘黄道庸、叶平夷、赵稚为、王文彝、陈古松、马贯亭、杨邨人等为教授。1950年,在川北区党委和川北行政公署领导下,原三台私立川北农工学院迁来南充,与川北大学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川北大学文学院、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公立川北大学,即先后为今四川师范大学与西华师范大学两校前身。

②伍非百(1890—1965),四川省蓬安县人,墨学大师。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届四川省议会议员,并先后任成都大学、中央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教授,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创办者。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川北行署委员、川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等职。著有《墨经解故》《尹文子略注》《公孙龙子发微》等(后合为《中国古名家言》),得梁启超、廖平等学术大师赞赏,在学界享有盛誉。

伍尚仁(1928—),四川省蓬安县人,著名墨学大师伍非百先生长女。1945年考取金陵女子大学,1949年于华西协合大学毕业。学成后任教于南充一中数十年,施教有方,南充籍两名院士皆出自其所任教之班级,20世纪80年代被评为首批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巴蜀地区中学教育界享有极高声誉。育子3人成才,尤其长子刘果生、次子刘建生,分别在医学、物理学方面有所建树。伍尚仁老师后于成都十二中退休家居。

赵义山(1953—),四川省南部县人,文学博士,当代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著名诗词曲赋作家,四川师范大学首届狮山学者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高校首届天府学者特聘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曾任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社科联副主席,佛山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四川省委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委员、民盟南充市委副主委等职。著有《元散曲通论》《明清散曲史》,编著有《中国分体文学史》《巴蜀文化大典》等著述30余种,多次获国家和省政府奖励,在学界享有较高声誉。创作诗词曲赋500余首,广受读者喜爱,辑有《斜出斋韵语集》。

③汤炳正(1910—1998),字景麟,山东省荣成县人。著名楚辞学家、语言学家、教授。1935年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研究班,受业于章太炎先生,在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上深受太炎先生影响。治学严谨,解屈赋中诸多疑难,在中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先后任教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兼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楚辞研究》主编、中国诗经学会和章太炎研究学会顾问。著有《语言之起源》《屈赋新探》《楚辞类稿》《渊研楼屈学存稿》等。据伍尚仁老师提供的汤先生便签所记,汤先生1944年夏到1945年冬,在西山书院任教,1946年一度离开。1949年应伍非百先生之聘又回到南充,任教于川北文学院。

④蒙默(1926—2015),四川省盐亭县人,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之子,著名历史学家、教授、研究生导师。曾在西山书院创办之初,就学于李源澄先生门下,195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61年起任教于四川大学,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著有《南方民族史论集》,合著《四川古代史稿》《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整理蒙文通遗稿《越史丛考》(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及其他史学文献多种。

⑤李源澄(1909—1958),字俊清,四川省犍为县人,著名经学家、教育家。师从廖平、章太炎、欧阳竟无、蒙文通等先生。曾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进修经史之学,并受聘教授于无锡国专。1937年在苏州创办《论学》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川在国立四川大学、蜀华中学等校讲学,后又去贵州、云南执教于内迁的浙江大学及大理民族文化书院。1942年再回川大执教,后去西山书院。1945年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创办灵岩书院。1947年去昆明执教于云南大学及五华书院。1948年受大学者梁漱溟之邀,到重庆北碚勉仁文学院作教务长和史学教授。1949年兼任重庆四川教育学院史地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兼历史系教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病逝。著有《诸子概论》《学术论著初稿》《经学通论》《秦汉史》等。

⑥钟博约(1925—2014),即钟肇鹏,成都人,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曾与蒙默先生一道就学于西山书院李源澄先生门下,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研究员、室主任、学术委员。兼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特约编审、孔子基金会首届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顾问、中国道教学院客座教授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著有《孔子、儒学与经学》《谶纬论略》《桓谭评传》,编著《道藏提要》《道教小词典》,古籍整理有《春秋繁露校释》《管子简释》《鬻子校理》等,其著述凡数十种。

⑦指蒙默给《中国古名家言》写的序——《缅怀墨学大师伍非百先生》,载《文史杂志》,2010年第1期。

⑧指1950年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成立西南大学。

⑨徐澄宇(1902—1980),名英,字澄宇,湖北汉川人,著名历史学家、诗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与老师章太炎就经学问题公开论辩,在学术界引起震动。先后任教于交通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1932年曾任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1938年入川,任中央大学教授、国史馆编修、中央研究院院士。1944—1945年间,应伍非百先生之邀,执教西山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执教于东吴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著作甚富,有《甲骨文理惑》《诗经学纂要》《楚辞系年》《国文史学大纲》《论语会笺》《杜诗学发凡》《名理甄微》《乐府古诗》《张王乐府》《诗法通微》《徐澄宇论著集》等。

⑩伍尚仁老师读高三是1944—1945年。

猜你喜欢
川北南充文学院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近四十年川北大木偶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咏 河 大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