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强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的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典型特点为淋巴细胞浸润,在病情后期可能会伴发胃黏膜固有层腺体化生、腺体萎缩、上皮内瘤变等,若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甚至会诱发胃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临床需要加强疾病诊治,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定期复查,防止疾病出现癌变。通过调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另外,药品食物刺激、十二指肠反流等均会导致该病的发作,疾病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所以当前应该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早期诊断[1]。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普及,因此当前以7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
病例样本为本中心近1年收治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微生物检验,入选的所有患者神志清楚,无精神障碍,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主动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资料数据不完整、中途脱落实验、不配合此次研究、检验结果失效的患者数据。78例患者一般资料数据见表1,此次研究实验的进行获得了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开展胃黏膜活检,具体应该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内进行检验,将其作为对照物,分析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唾液抗Hp LgG的测定是在非刺激条件下采集2-3ml的唾液标本,粪便HP抗原检测是选择当日的粪便进行胃镜检查,检查后对仔细分析病原菌,从而有效提高疾病诊断效果,在分离提纯君主后,开展细菌鉴定以及药敏实验,依据药敏结果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予以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
三组微生物检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借助SPSS 23.0处理本文资料,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检验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的分别为实验2组、实验1组,见表2。
表2 三组微生物检验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微生物具有体形小、无复杂结构的特点,用肉眼无法观看到微生物,需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对微生物加以辨别,现阶段已知的微生物有真核微生物、无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其所对应的分别为真菌、病毒、细菌。微生物检验是诊断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方案,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观测微生物,并且联合应用超速离心、组织培养等多样化技术实施检测,作为辅助诊断类技术可以明确患者的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病情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所以需要对慢性胃炎的诊治引起重视[3]。据不完全统计,多数慢性浅表型胃炎患者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电镜检查,可发现患者胃窦黏液与胃黏膜层上皮细胞数量锐减,且性状多变,分析患者的血液有螺旋杆菌抗体存在。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与胃肠疾病有关的细菌感染,主要在胃黏膜中寄生,其动力性较强,进入到胃部后,可在鞭毛运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将黏膜层穿透,尤其是在黏稠环境中,幽门螺旋杆菌运动能力更强,属于诱发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慢性胃炎患者出现幽门螺旋杆菌的原因有内窥镜、口腔传播、家族聚集等,在损害患者胃黏膜后,患者会出现呕吐、慢性胃炎等疾病。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中的机体有系统、健全的自我保护机制,有效防止口腔微生物入侵到患者的机体,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无效果,无法避免微生物破坏胃黏膜,导致疾病的出现。
临床在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时,主要包括侵入性、非侵入性两种方式,侵入性主要是指胃黏膜活检,作为传统的胃镜检查法,虽然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但是作为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检查依从性较低,所以当前提倡采用非侵入性的微生物检验法,采集患者粪便样本、唾液样本,分析患者机体是否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临床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室内质量监控与室间质量监控,在室内质量监控中需要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免其操作失误对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在慢性胃炎的微生物质检中发现,许多环节需要利用质检人员的手工操作,这些环节应该做好细节管控,具体科室和内部应该组织这些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以定性试验方式、检验注意事项、检验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为主,从而有效提高质检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确保检查效果的精准性。除此之外,在室内质量监控中需要定期检查培养基,确保培养基质量符合临床微生物检验要求,在开展细菌培养工作时,应该在培养基有效期内实施,与此同时要确保培养基PH值误差不超过0.2,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处于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不定期的高压灭菌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培养基的合格率。另外,临床应该注意标本的采集,标本采集结果与患者心情变化有关,若患者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患者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所以在进行标本采集应该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获得最佳质量标本。室间质量管控主要目的是创建无菌实验室,具体应该依据规章制度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管理,定期更换实验室内不合格设备[4]。
临床在微生物检验后,应该努力查找慢性胃炎的病因,依据病因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体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确保治疗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具体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时,应该进行饮食干预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并且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推广应用的方案有质子泵抑制剂+抗菌药物+铋剂治疗,除了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外,还需要针对性选择抑酸药、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抗氧化剂、抗抑郁药进行治疗[5,6]。临床为了取得最佳治疗效果,需要加强疾病护理,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降低慢性胃炎发生率。日常生活管理中应该慎用阿司匹林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并且要进行多样化的饮食,不可挑食、偏食,并且要注意向身体补充多种营养元素,平时可以增加水果、牛奶等易消化食物的摄入,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作为供应[7,8]。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食用霉变、粗糙、辛辣、脂质的食物,在疾病急性发作时应该注意休息,平时不可做剧烈运动,避免劳累过度的情况出现。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可以有效掌握患者的病情,以便疾病的科学治疗,因此微生物检验技术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