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宣,张永宁,黄长青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兽医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促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为核心。兽医服务供给机构在特定环境下与畜牧兽医机构签订合同,为当地养殖者提供有偿性服务,包括动物疫情监控和预防、兽医新技术培训、畜牧产品质量检测、动物疫情感染的处理等。
随着兽医服务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彻底分离后,四川省有以下兽医服务供给机构:兽医协会、动物诊疗机构、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经营加工单位、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生猪骟割、动物诊疗、饲料兽药销售经营等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近几年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全省积极探索和加快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引导和培育新型兽医组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1.1 巴中恩阳区“整村推进”模式 2014 年开始,畜禽防疫工作为“整村推进”模式,各县镇组织全乡镇村防疫员,统一分配编组,每组由乡镇挂包干部、畜牧站职工、村主任(文书)、社长、防疫员、个别屠工组成,统一逐村进行免疫注射。在具体工作中还进行免疫方法的探索以及互联网+的形式,并运用APP,在全局启用农技宝,直接面向养殖户,与养殖业主适时开展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应用。
1.2 江油市“防骟结合、委托公司”模式 江油市立足实际,积极改革,启动了动物防疫购买社会化服务和动物骟割委托社会化服务的改革模式。即:将动物骟割和同步进行的重大动物疫病基础免疫、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能分别委托给同一个社会组织或法人履行,乡镇畜牧兽医站履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相关公益职能”的目标,将动物防疫和动物骟割服务委托给某公司。这首先解决了畜牧兽医站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矛盾。其次解决了乡镇畜牧兽医站长期雇用临时工参与动物防骟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老龄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的矛盾。三是夯实了防疫基础工作。受托公司对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建立了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益,使基础免疫工作更加规范。四是与某公司联合开发免疫注射、防疫标识和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分户动态管理养殖量、免疫人员及免疫时间、动物标识佩戴及抗体保护期的精准信息化管理。
1.3 广元市昭化区“三个一”模式 昭化区通过推进惠众乡村兽医院“三个一”(成立一个组织、签订一份协议、强化一批职责)模式,在规定区域从事饲料兽药销售、动物疾病诊疗、规模场技术服务等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动物防疫工作实行招标发包合同管理制,通过“以钱养事、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将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消毒等技术工作外包。由镇政府与惠众乡村兽医院签订《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承包合同》,明确购买方式、服务内容、监督管理、经费标准及资金拨付方式等。昭化区“三个一”模式取得了以下六方面的成效:一是厘清了畜牧兽医公益性和社会化服务的界限;二是强化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法定职责;三是实时掌握畜禽存栏数量和防疫情况;四是明确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身份;五是稳定了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六是防疫质量大大提高。
1.4 双流区兽医协会组织模式 成都市双流区探索出新的村级动物防疫防控组织方式(兽医协会组织),将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让位给村民自主选择、自主负责,走出了一条“政府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新型村级动物防疫服务之路,逐步建立起高效运行、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机制。
1.5 成都市郫都区“五自”模式 2005 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进行大部制改革,成立了农委,并提出“养事不养人”。郫都区成立了农村发展局,下设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拆除原有的兽防站,按照“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五自”原则,成立了14 个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属企业性质)。年初将防疫工作经费、强制免疫疫苗资金、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调经费、扑杀补偿、村防疫员补助等防疫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由县财政拨付委托服务费,委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做好行政区域内动物防疫等方面的公益性服务。
2.1 加强政策支持 四川是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大省,生猪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四川省受疫情及其他疫病影响,生猪存出栏量曾一度持续下滑,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因此畜牧兽医工作必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社会化服务,为畜牧生产提供安全可行的保障服务。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8年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进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持续提升兽医公共服务效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进入养殖环节;积极推进动物疫病检测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服务供求模式。四川省兽医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兽医社会化的发展以及省内地域差别、经济状况、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合理、规范、高效的兽医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
2.2 创新兽医社会化发展思路 四川省的兽医社会化服务内容目前仅涉及公益性职能,如动物强制免疫、样品采集等,限制了兽医社会化发展。应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在疫病监测、病原分析、畜产品质量、动物及其产品检疫、无害化处理、品种改良、兽医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搭建公司、协会组织、科研院校等与养殖场的共同平台,引导兽医社会化供需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兽医管理与服务机制,完善兽医法律制度,规范兽医行业的管理,构建一个新型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2.3 优化兽医服务人员结构与素质 提高兽医人员素质是保障兽医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目前四川省基层兽医人员素质偏低,且老龄化较为严重;技术人才队伍长期得不到有效补充和更替;基层兽医工作环境较差,条件相对艰苦;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技术职称数量较少,晋升难度大;基层技术培训少,专业技术能力提升难度大,兽医防疫工作开展难度大。
自2010年全省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以来,已有多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目前这部分人员很少从事兽医社会化服务,应该引导他们到县乡从事兽医服务工作,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培训,规范其执法行为。要整合乡村兽医、村级防疫员力量,成立兽医协会。加强兽医服务机构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构建一个“技能高、专业强、服务好”的新型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