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职业女性家庭与工作冲突的新思考

2021-09-18 18:30辛欣
科技资讯 2021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女性冲突

摘  要:当代女性担任着照顾家庭和社会工作的双重职责,女性在获得同男性越来越平等地位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该文从女性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来分析女性面临的新挑战,又从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的性别平等、科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男女平等思想的渗入3个方面来阐述女性迎来的新机遇,进而从女性自身和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两点缓解当代职业女性家庭与工作冲突的建议。

关键词:女性  工作与家庭  冲突  社会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b)-0209-03

Abstract: Contemporary women are responsible for taking care of their families and social work. While women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equal status with men, they also feel unprecedented press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hallenges faced by women from their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t also expounds 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the idea of gender equality.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themselves and national polic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wo suggestions to allevi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family and work of contemporary professional women.

Key Words: Women; Work and family; Conflict; Society

我国的女性在原始封建社会主要的价值被局限在家中,到了近现代,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开始追求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要求己然增加,既希望女性能够承担好贤妻良母的角色,又希望女性在工作中做出贡献,这使得女性面临愈发严重的家庭和工作的两难问题,家庭-工作冲突便是其中突出的表现形式。

1  女性面临的新压力

1.1 当代女性心理新特征

中华民族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这种文化内涵中关于男尊女卑的传统价值观,对中国女性是明显的人格压抑,让女性内心生发出一种卑贱意识[1]。当今仍有许多女性,受到传统价值观影响,在社会大舞台上依然承担配角而对自己的职业角色仍具自卑、怯弱的心理,缺乏竞争意识和成就欲。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各家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压力。现如今,孩子生活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大部分家庭中的女性不得不走出家庭,为保障和提高家庭物质生活而奔波。还有一部分女性,想要通过经济地位在家庭中获得与男性平等地位和话语权,从而选择经济独立的方式。因为管理家庭事务、从事家务劳动是没有报酬的非功利性生产,在经济上得不到补偿。她们在家庭事务中看不到自身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创造生产价值,才能感到意义。

1.2 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

从外表形象来看,女性比较娇小柔弱,而男性较为高大有力量。在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时,男性比女性更具优势。女性在生理上会比男性多3个特殊的时期,分别是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有研究发现,女性的情绪状态会随着月经周期的阶段交替而起伏变化,在经期前后会表现为焦虑不安和易于伤感[2]。还有一部分女性在经期会产生痛经的症状,经期还会产生一些如疲劳、头晕、腹泻、全身酸痛、注意力涣散、情绪抑郁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孕期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上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身体承受的负担会随之加重,让怀孕妇女倍感辛苦。哺乳期女性一方面需要恢复自己的身体元气,另一方面又要迅速适应妈妈的角色,去哺育照顾新生儿,所以她们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1.3 社会对女性的新要求

对于男性而言,要求往往标准比较低,只要有参与家务的意识,能关心和分担妻子的一部分家务负担,便被誉为“好男人”“模范丈夫”。而对于女性,则往往是严要求、高标准。需要将家庭放在第一位,时时为家务操心,事事亲力亲为,才能被冠以“贤妻良母”“好女人”的美誉。在社会上,基本只用事业作为尺度来评价男性,但对女性评价一般是看家庭和工作两方面[3]。

在工作中,女性必须与男性在社会中进行平等的竞争。由于男权主义存在的时间太久,女性起步较晚,社会还是会存在一种公众意识,男性在社会领域的价值会大于女性。所以,女性需要付出更多和获取更大的成就才能取得与男性同等的尊重。在找工作上,虽然我国的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地位,在同一岗位所获得的报酬也相同。但在企业在选择职员时,会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成本和利益,更倾向于选择没有生育、哺乳羁绊的男性职员。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绝不会因为女性承担家务劳动而降低要求。在工作中,女性通常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4]。女性员工有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双重角色期望,职业女性如果长时间处于双重压力下,必然会造成对其生理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生活幸福感降低,健康減退,情绪的低落、精神抑郁,工作投入度的下降和家庭满意感的降低等方面的因素[5]。

2  女性面临的新机遇

2.1 教育的普及化和扩大化,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解放

女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她们能接受与男性平等的教育,学习谋生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科学技术和多方面的技能,才能使得女性有足够的资本去面临社会的选择和竞争。女性只有提升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素养,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今社会,大家都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各个家庭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有了需求就会有不断扩大的市场,教育产业越来越兴旺,也呈不断扩大发展的趋势。以前的孩子大多只接受了学校的大众教育,现在的孩子,家长们不惜花重金将他们送进学校之外的各种补习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服务一体的教育产业,如托儿所、早教班、作业辅导班等。这些教育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给家长们分担了一些教养子女的任务,能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会劳动中。

2.2 第三产业的壮大、科学技术的发展,給女性带来更多新的选择性

第三产业的壮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也提供了大量的新兴就业岗位,这也为女性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与较为广阔的就业范围。科技的进步使得原来重体力劳动的行业转向自动化,这也给体力、生理上较为弱势的女性带来了新的曙光。信息技术给女性带来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还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及其他潜在机会。

服务型产业的扩大,也为女性的家庭事务进行一部分的分担。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减轻了女性家务劳动的负担,使得她们有较多的时间来发展智力、体力,并且有充沛的精力在社会劳动中从事生产来完善自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化的家电设备出现,从而促使了家务劳动的自动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的普及,大量地减少了女性在家务上所花的时间。

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让女性能有计划地选择自己的生育。以前的女性基本上无法选择和控制自己的生育,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还要忍受生育、养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如今,有了先进的生育和避孕技术,女性能主动地掌握自己的生育权,选择自己的生育时间和方式。这也让女性在权衡自身实际、个人喜好和生育成本后,选择一种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

2.3 男女平等思想和个人主义的渗入,给女性带来新的人生方向

曾经大家的思维定式是女性的价值是传宗接代,女性的成就是母凭子贵。女性以多子多福为价值导向,一个女性以自己生的多而自豪,而生的越多,自然就会带来更多的养育任务,从而会束缚女性的社会性发展。目前,很多女性早已摆脱了传宗接代的思想束缚,更关注于自身的生活品质,认为生养子女会给自己带来负担和麻烦,从而选择单身或丁克,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私有时间和精力。还有一部分女性会选择生养孩子,但不会像曾经那样生很多,她们更加注重精英培养。在孩子出生后,也不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她们有自己独立的事业,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暖男、奶爸。男权社会曾经在我国霸行了很长时间,那时的男性是不可能在家庭事务上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而现在的社会文化导向,把温柔体贴擅长家务的男性称作暖男,把主动承担带孩子任务的男性称作奶爸,并将其作为优秀男人、受女性欢迎男人的价值导向。许多男性已不把家务劳动看成是女性的专属工作,也不觉得做家务是对自己的贬低。将家庭与社会分工真正抹去性别化的时候,才能实现男女的真正平等。

3  缓解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新思考

3.1 女性要确立新女性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

根据调查发现,仍然有许多女性存在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把照顾老人、抚养子女、扶持丈夫、主持家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务。有些甚至将事业成就感转移到丈夫身上,认为自己牺牲事业上的发展成全丈夫,丈夫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从而产生在实现社会价值上的惰性。女性要摆脱习惯、心理上的传统意识,克服依赖、自卑、逃避和胆小怯弱的心理。女性要自立自强,才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尊重。恩格斯说:“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女性想得到解放,首先得回到公共劳动中去。

女性要树立理想,并朝着理想不断学习奋斗。学习更多的生存技能和谋生能力,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在不断学习摸索中,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缺陷,发扬自己的优势。女性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认清自己职业的优势与不足,包括家庭、事业精力的合理分配等,有闲暇时间要及时充电持续学习[6]。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和适合自己的职业。例如:有些女性通过外形优势,选择演员的职业;有些女性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优势,选择有关翻译的工作。女性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能最大限度顾全两者的工作。

3.2 出台新政策保障女性生存的和谐环境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单独意义上的关于女性平衡家庭与工作的支持政策。现有的与家庭相关的政策,其制定的出发点仍是把家庭看作私领域,把传统性别角色分工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依据,以此为基点制定的公共政策难以缓解女性的角色冲突[7]。就业的性别歧视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女性生育成本非社会化的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可以出台一系列的保护政策。

一是针对用人单位。女性因生育带来的产假、陪产假等确实会给企业带来成本和利益回收上的损耗,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这部分的损耗需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来分担。在监督企业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应对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以国家福利等形式为生育政策兜底,平衡国家、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利益。二是针对家庭。根据社会政策出台具体的规定,保障家庭成员的休假制度,及休假时岗位的安排调整、休假期间的薪资等。对于家庭中的子女,有养育、入学补贴、税收减免等,来降低家庭里的养育成本。三是针对女性。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来保障女性生育时的就业困扰,及女性的医疗卫生问题、生育成本问题,保障适龄的女性能在一个平稳和谐的环境下安心地生育和养育子女。

参考文献

[1] 葛雅利.家庭-工作冲突对女性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20.

[2] 辛欣,辛斌.试论当代中国两性分裂的深层心理根源[J].才智,2016(29):214-215.

[3] 谢章明,解登峰.“80后”职业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中角色冲突的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16,32(6):120-124.

[4] 李小玮.现代职业女性处于工作家庭边界的角色冲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134-135.

[5] 赵宇华.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支持对女性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D].河南工业大学,2017.

[6] 杨海燕.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策略研究[J].新西部,2017(21):5-6.

[7] 何良安.促进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的策略选择[N].中国人口报,2018-12-24(3).

猜你喜欢
社会女性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女性与权力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