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婷 徐珊珊 张国庆
摘 要:基于生态位理论,分析地摊经济的发展路径,结合生态位的态与势、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等理论进行阐述,通过对地摊经济的现状分析进一步掌握地摊经济发展动态,探讨地摊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推动地摊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政府部门优化治理地摊经济提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地摊经济;发展路径;优化治理
本文索引:刘雨婷,徐珊珊,张国庆.<标题>[J].中国商论,2021(17):-043.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9(a)--03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地摊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一种方式,以低门槛、低成本的独特优势吸引了大批低收入或失业人群,成为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重要的经济推动力。在两会召开后,各地陆续发布新规新政,解开地摊经济的束缚,为地摊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但是地摊经济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流动摊位影响环境卫生、影响交通秩序、增加城市管理难度等。
鉴于此,本文引入生态位全新视角对地摊经济的发展路径与优化治理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地摊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佐证地摊经济发展路径的合理性,丰富地摊经济的研究内容,拓宽现有地摊经济的研究范畴,为促进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为政府优化治理提供合理性建议。
1 生态位理论
1.1 生态位的态与势
在生态位中,每个生物单元都包含了态与势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单元的发展状态,是由过去生物因子生长发育、学习、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不断积累的结果;一个是生物单元对环境的支配力或现实影响力,如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经济增长率、生物增长率、生产力、占据新生境的能力等[1]。从这两方面可以体现生物单元的作用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相对位置。
1.2 生态位重叠度
处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当生态位重叠现象发生在两个生物单位中时,由于两个生态单元为了占有生存空间,导致了竞争的出现[2]。生态位重叠度越大竞争越激烈,不同的资源获取能力和竞争能力决定了在重叠部分的共存或排除[3]。
错位发展理念源于生态位中的竞争原则。早在2003年,我国研究学者表示,在激烈的市场中如果零售业的发展想要具有竞争力,必须要做大量的市场研究,选择好适合零售业的“生态位”,寻找赢利机会,实施错位经营,这样可以避免同时段、同地域、同种类的恶性竞争[4]。
1.3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宽度表征任何一个生物个体或种群在环境的现有资源谱上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和多样化程度” [5]。2017年,刘斌、马维兢[6]等(2018)利用生态位的宽度等理论,根据从1985—2015年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的数据,分析了经济生态位的态势变化过程,并且用生態位宽度表明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与城市群比较的相对地位。说明生态位的宽度与研究对象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成正比,也意味着对资源越充分利用,在残酷的环境中更易生存,也有利于广泛分布;生态位宽度越窄,则会在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7,8]。
1.4 生态位适宜度
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在运用生态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被创新性地提出,理论的核心内容表示一个生物所处的位置,在生态系统中很大程度上受到相邻的物种竞争影响,不仅会被该生物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等决定,还会受到生态位的“态”与“势”的影响[9]。生态位适宜度理论表明,在生态系统环境中的主体拥有一定量资源,可以适应该主体的生态环境条件,也就意味着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生态环境资源需求量的满足程度[10]。
2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2.1 地摊经济总体规模
地摊经济松绑后,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如成都、郑州等,相继出台地摊经济政策,鼓励并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范围内摆摊。到2020年6月为止,全国范围内有五十多地为了鼓励和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而设立摊贩规范点,为地摊经济“松绑”的主要手段是允许占道经营,规定摊贩的摆摊时间和范围等,积极推动“地摊经济”重归城市。从地区出台的支持举措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
2.2 地摊经济经营种类
随着地摊经济的深入发展,经营种类丰富,常见的地摊经营种类主要包括食品类、服饰类、家用百货类、玩具类等,如表1所示。
2.3 地摊经济经营场所
调查研究显示,人流密集的街区附近是地摊经济经营的主要场所,占比68.14%;居民小区附近占比50.85%等,如图1所示。
3 地摊经济的发展路径
3.1 地摊经济的主体聚合
根据生态位的态与势理论,地摊经济生态位可以看作地摊经济的态和势的综合:地摊经济的“态”指地摊经济当前的状态,是地摊经济在过去的发展中累积的结果;地摊经济的“势”指地摊经济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它决定地摊经济的未来走向。当前,受疫情影响,地摊经济发展环境不稳定,地摊经济依靠单一的内部调节和积累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现状,必须与其他主体协同创新。这就意味着地摊经济要充分依靠生态位的“势”能,依靠影响力发挥优势。
生态位“态势”越好,地摊经济就越能形成稳定的系统结构。与一般生态系统不同的是,地摊经济生态系统更注重要素资源的集成利用。其中,政府有关部门推出的政策是促进地摊经济发展的政策来源,提供了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依靠资金等资源为地摊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与补助,提供了资金支持;地摊商贩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种类的商品,提供了产品支持;消费者在地摊消费推动地摊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当这些多维主体有机的将地摊经济的战略和组织统一协调起来,通过合作来获得“1+1+……+1(N个1)>N”的资源协同效应,使各个主体之间的生态位彼此连接,整合政策、资金、产品等要素,促进地摊经济发展,让地摊经济发展路径具有强大势能。
3.2 地摊经济的战略协同
地摊经济占据着发展路径的核心地位,在地摊经济发展路径中,生态位适宜度体现在地摊经济资源的获得,但是现实与理想生态位适宜度的差别较大,导致资源的现状不能适应地摊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与地摊经济多维主体之间的战略协同,实现优势资源联动,从而达到生态位适宜度优化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战略协同度与地摊经济生态位适宜度的优化程度同向发展。
在战略协同导向下,地摊经济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基于共同的利益目标展开协作。一方面,不同的生态位主体之间持续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交谈,最终形成一致的战略目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时间,提升了合作效率,促进地摊经济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战略协同集成了各种各样的优势资源,拓宽了地摊经济资源的可利用面,根据合作体制和协同准则来进行资源的选择与配置,激活地摊经济多维生态位主体的潜力,有机地把共同使命赋予地摊经济与外部相关主体,建立价值创造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稳定发展的地摊经济生态系统,让地摊经济的路径更加平稳地发展。
3.3 地摊经济的错位发展
地摊经济存在同质化、无序化、结构性失衡等状况,既造成了生态位重叠,又造成了生态位空位。地摊经济只有适时主动地进行生态位调整,错位发展,才能改变生态位重叠度的状况,并有效填补生态位空缺,满足公众与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地摊经济作为城市的边缘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竞争是激烈的。移动摊贩相对店面经营者的优势在于不用支付租金就能够在不方便设置店面、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进行商业经营。地摊主想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有一个好位置进行地摊经营。但是,从城市的固定布局来看,适合地摊主经营的位置是有限的,造成了资源稀缺,所以导致地摊经济与实体经济必然会发生资源的激烈竞争和博弈。因此为了减少两种经济的生态位重叠度,可借助地摊经济的可移动性特征,合理配置,从而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地摊经济错位发展,提高地摊经济竞争力。
4 结论与优化治理
地摊经济发展路径对我国地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地摊经济的发展路径,通过对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对地摊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地摊经济的发展路径通过增强地摊经济的生态位的势能,提升地摊经济生态位适宜度,降低地摊经济生态位重叠度,促进地摊经济错位发展。通过对地摊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有助于在实践中探索地摊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为其发展提供新角度与新思路,及时调整与优化发展模式。
同时地摊经济的稳定建立与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在此为政府部门对地摊经济的优化治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增强地摊经济的生态位势能,发挥主体多维联动功能
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并引导地摊经济健康发展,发放规范性文件对地摊经济申报、经营与管理等进行提示与帮助;应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从坚持源头好货、数据智能、客户保障三个维度,为地摊主提供进货和经营的全方位服务,保障地摊的商品质量;提供相关渠道连接金融机构,为地摊经济提供资金帮助。
4.2 提高地摊经济发展适宜度,因地制宜进行管理
各地政府应该因时而变、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现实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优化管理结构、创新管理机制。依据地摊经济的地理位置、时间维度,政府对于无法进入市场的摊贩可统一划入早市经营或夜市经营,规定时间段,合理划分地摊经营的场所。与此同时,相关政府要灵活机动,深入调研,积极开拓一批便民服务市场,帮助协调资源配置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
4.3 降低地摊经济生态位重叠度,错位发展提升竞争力
政府必须对地摊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进行考察与评估,既要降低地摊经济生态位的重叠度,勘察空余生态位,不断对照各地区所需要的地摊经济生态位进行合理布局;又要彼此适度衔接,使得地摊经济生态位的布局不会过分分离,可以適度重叠,来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17(3): 324-332.
彭莹.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浙江省旅游城市竞争发展策略[D].杭州:浙江大学,2012.
沈大维.企业生态系统研究:生态位理论与企业竞争策略[D].太原:山西大学,2006.
彭莹,严力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浙江省旅游城市竞争发展策略[J].生态学报,2015,35(7):2195-2205.
刘贵富.产业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 49-52.
刘斌,马维兢,杨德伟,等.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经济生态位态势演变研究[J].生态科学,2018(6).
张明新.媒体竞争分析:架构、方法与实证——一种生态位理论范式的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崔丽娟,李伟,赵欣胜,等.采砂迹地型湿地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生态科学,2013(1) : 73-77.
谭芮,李伟,杨宇明,等.不同干扰条件下纳帕海湿地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J].湖泊科学,2013,25(5):681-687.
李鑫,肖长江,欧名豪,等,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念的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J].长工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3):376-383.
李自珍,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在作物生长系统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1993,29(4):219-224.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Optimal Governance of Stal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che Theory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U Yuting XU Shanshan ZHANG Guoq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stall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the ecological niche, ecological niche overlapping, ecological niche fitness and other theories to elaborate, further grasps the development dynamics of the stall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all economy, and discusses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ll economy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stall economy,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optimize the governance of the stall economy.
Keywords: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stal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path; optimized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