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果平
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脏骤停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且心脏骤停患者90%发生在院外,导致专业医务人员往往无法在抢救的“黄金时间”赶到现场。由此,一种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开始在公共场所配置推广,正确掌握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现场使用方法,对提高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在地铁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因此离世。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导致重要器官(如大脑)严重缺血、缺氧而死亡。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又被称为猝死。人类的心脏像一台动力泵,把富含氧与营养的血液输送至全身各个脏器。当发生心脏骤停这种致命性的心律紊乱时,心脏不能有效泵血,继而呼吸停止,全身严重缺氧,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就会直面死亡的威胁。研究发现,当心脏不能有效收缩、失去动力时,3~5秒就会眼前一片黑暗,8秒钟就会因为脑供血不足而失去意识,15秒钟就可能出现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如果不及时干预,持续4~8分钟以上即可因缺氧而使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害,随即很快死亡。即便侥幸心脏恢复跳动,也可能导致其他多器官组织的损伤,留下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专家指出,心脏骤停一旦发生,4分钟之内抢救成功率可达50%。救治的时间每延误1分钟,生存的可能性就下降10%。心脏骤停后,患者一般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呼叫没有反应。一旦身边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在4分钟内现场有人能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同时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最好先借助AED进行早期电除颤,可使急救成功率提高3倍,患者生存率可提高到50%以上。
AED是一种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能够自动监测心率,并在需要时进行除颤,通过电击让心跳恢复正常,操作使用非常简单方便,被誉为“救命神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运动场等公共场所,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地带,配置AED可以有效提高心源性猝死抢救的成功率。
AED是针对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设计的。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的电活动处于严重混乱的状态,心室无法有效泵出血液;心动过速时,心脏则因为跳动太快而无法有效射出充足的血液,通常这种室性心动过速最终会变成心室颤动。若不尽快加以矫正,这两种心律失常会迅速导致脑部损伤和死亡。
临床急救实践表明,AED在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时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我们知道,心肺复苏也就是胸外按压,而单纯的胸外按压只能保证心脏继续泵血,但很多情况下,心脏不正常工作是因为室颤所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早期有85%~90%是室颤,而使用AED电击,可以让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终止,之后再通过心脏高位起搏点重新控制心脏搏动,从而纠正心脏的电紊乱,使心脏恢复跳动,极大地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这就是AED被称作“救命神器”的原因。
据了解,一些国家在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场所,甚至在国际航班上都配置了AED。目前,欧美国家AED的配备数量为每10万人超过400台,日本为每10万人接近300台,而我国AED配置数量过少、应用更少的状况普遍存在。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公共场所AED的配置率明显提高。例如,北京市要求,在2022年年底,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实现AED全覆盖。相信通过大力推进,AED将成为所有公共场所的标配,为提高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发挥重要作用。
AED最大的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只要稍加解释一般人即可掌握使用方法。学会使用AED不仅是掌握一种急救技能,更是形成一种急救新观念——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
操作AED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开机。患者仰卧,AED放在患者耳旁(在患者一侧进行除颤操作,方便安放电极,同时可另有一人在患者另一侧实施心肺复苏),打开电源开关,按下电源开关或掀开显示器的盖子,仪器发出语音提示,指导操作者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贴电极片。开机之后可以看到AED里面有电极片,迅速把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电极片如何贴,根据不同AED的型号,上面会有具体提示,大家一看就明白。比如,有的仪器要求一个电极放在患者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个放在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7厘米左右。
贴电极片时,若患者出汗较多,应事先用衣服或毛巾擦干皮肤;若患者胸毛较多,会妨碍电极与皮肤有效接触,可用力压紧电极,若无效,应剃除胸毛后再粘贴电极。在贴电极片时,尽量减少心肺复苏的按压中断时间。
第三步,等分析。将电极片导线插入AED主机,AED会自动分析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电除颤,分析需要5~15秒。此时,急救人员和旁观者应确保不与患者接触,以免影响分析结果。AED分析完毕后,如果患者发生室颤,儀器会通过声音报警或图形报警提示需要予以电除颤;如果不需要除颤,AED是不会做出提示的。即便我们错误地点击了除颤键,仪器也不会放电,所以AED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抢救仪器。
第四步,电击。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已无人接触患者,或大声宣布“离开”。当AED分析出有需除颤的心律时,电容器往往会自动充电,并有声音或指示灯提示。电击时,患者会出现突然抽搐。第一次电击完成后,立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电极片须一直贴在患者身上,每两分钟左右,AED会再次自动分析心律。
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与AED的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抢救手段。简单来说,AED在第一次放电之后,如果患者没有恢复正常的心跳,仪器会在两分钟之后再次自动识别是否需要放电,在此期间,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另外,电极片不要中途摘下,须一直贴在患者身上,直到患者脱离危险或专业急救人员到来。